摘要:之前在多个网络平台上,一场关于朱元璋的野史传播令人瞠目结舌。甚至在搜索框中输入“洪武大帝”前六条结果都指向一个荒谬关键词:朱元璋卖钩子。
你可以怀疑正史不够正统,但绝不能质疑野史不够荒诞。
笔者注意到野史竟能离谱到如此程度。
之前在多个网络平台上,一场关于朱元璋的野史传播令人瞠目结舌。甚至在搜索框中输入“洪武大帝”前六条结果都指向一个荒谬关键词:朱元璋卖钩子。
事件起源于某平台上一则提问:“朱元璋为什么要保留他做过乞丐的历史?”问题发布仅两天后,一位后来被网友称为“钩子哥”的用户出现。
尽管其言论过于极端已被封禁,但他凭一己之力将问题的热度与荒诞性推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并无意间开创了一个名为“钩子流”的另类叙事风格。
在回答中,他直接声称朱元璋的乞丐经历是被美化的历史,其真实身份实为卖淫者。他还编造细节,称朱元璋讨饭三年,每次换一个白面膜,并自称祖籍湖北,世代务农。
这番言论过于无稽,连明粉与明黑都一时沉默。当时该问题关注者仅两位数,许多人认为此类内容很快会被举报删除。
然而时隔不久,“卖钩子”一词竟传播开来,该问题浏览量突破八百万次。
这一谣言甚至跨平台扩散,成为创作素材。有人以此为灵感编写小说,虚构史官记录摄政王卖淫的野史,获得大量追更与点赞。
读者评论称文风似曾相识,作者坦然承认灵感来源于“钩子哥”。至此,朱元璋的历史形象在2024年面临严重污名化。
为探究谣言影响力,笔者重新查阅原文,发现其编造手法并非空穴来风。在回答后半部分,“钩子哥”列举八条论据,从心理到物理,从人情世故到宫廷制度,多角度“论证”朱元璋的卖淫行为。
其细节之丰富,仿佛亲身经历,连反清史官都自叹不如。
然而事件转折点在于一张图片的曝光。在发布谣言八天后,“钩子哥”在个人主页上传一张白人老头的浴巾背影照,配文“800欧到手,折合人民币6268元”。
网友恍然大悟:原来他是在以自己的经历为原型杜撰历史。正如古人所言,人无法想象自己未经历过的事物。这场闹剧从荒诞野史一跃成为现实讽刺剧——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昂萨800欧。”
为何有人宁愿相信野史而非正史?因为人不仅会想象未经历之事,更愿相信符合自身偏见的内容。“钩子哥”实为可悲者,其能想到的最恶毒侮辱,竟是将自身行为投射至古代帝王。
他编造的谣言虽无人当真,其生活却是真实的。翻阅其主页可见,他自称祖上务农,又改口称渔民,还散布诸如“我国80年代粮食产量不及康乾”“糯康是条汉子”等矛盾言论。
当现实失意,他便以己度人,将世界理解为“天下何人不卖钩”。
此事初看令人愤慨,但发现造谣者竟以身入戏后,不得不称之为一种“行为艺术”。更讽刺的是,谣言传播者本属需求方,而“钩子哥”却成了供给侧,堪称“富不过三代”的当代演绎。
自此,野史领域被彻底推向深渊,未来历史讨论恐难逃“钩子文学”的阴影。
朱元璋被黑至此,为何众人皆视其为笑话?因为明朝及其创立者的历史地位不容置疑。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时,身后悬挂的正是朱元璋画像;清军入关后亦祭拜朱元璋。
他出身赤贫,以化缘起家,最终重建华夏政权,其军事才能被评价为仅次于李世民。这样一位传奇人物,竟在数百年后遭此荒诞污蔑,可见历史虚无主义之危害。
需警惕的是,以野史为名恶意解构历史的行为。
欲亡其国,先亡其史,再亡其英雄与文化。“钩子哥”的谣言模式,恰似某些西方逻辑——自己做过坏事,便认为他人亦然。
类似逻辑见于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的言论。她宣称对中国智能汽车展开调查,渲染“中国威胁论”,称中国车辆可能收集美国人数据,甚至远程操控瘫痪三百万辆车。
此言遭中国网民群嘲,被视为“美国式坦白”:因美国惯用此技,故推测他国亦然。
雷蒙多对远程控制的敏感,源于美国军方长期在武器中植入后门的做法。今年2月29日,其言论发表同日,德国海军“黑森号”护卫舰误向美军无人机发射两枚美制防空导弹,均因技术故障坠海。
事件印证了美制装备的可控性——关键时刻,美国确能令其失效。
雷蒙多与“钩子哥”一样,缺乏想象力,其所能构想的最大恶意,便是以自身行为为模板造谣。
这也解释了为何中国强调信息安全,禁止特斯拉进入涉密单位、禁用苹果手机——并非无端猜疑,而是对现实威胁的防范。
历史与现实的交错警示我们:当虚构胜过事实,当谣言披上野史外衣,真相需更坚定地被守护。
来源:万象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