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米显然是主动出击的那一派。9月25日,小米正式发布跨代的17系列手机,在内部排序中,这本来该是它的第16代手机。小米创始人雷军当天还表示,小米正式全面对标苹果。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卢晓 北京报道
无论主动还是被动,每年苹果发布年度新机前后,国产手机厂商们的新品都难免与iPhone放在一起论短长。
小米显然是主动出击的那一派。9月25日,小米正式发布跨代的17系列手机,在内部排序中,这本来该是它的第16代手机。小米创始人雷军当天还表示,小米正式全面对标苹果。
在手机出货规模成为全球第三后,今年15岁的小米迅速跨界家电、汽车、芯片等多个领域。各个产业条线上的高端化,是小米由“组装厂”质变为一家硬科技公司的最重要一跃,苹果则是它撕掉“性价比”标签路上最大的拦路虎。
小米17系列变阵
无论是产品线配置、外观设计还是命名,小米17系列目前都“果味十足”。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这款原本应该命名为16的小米17系列手机,在原来的基础版、Pro版外又增加了6.9英寸的Pro Max版本,在手机代际和产品线上均与iPhone17系列对齐。而在价格上,最高售价6999元的小米17 Pro Max也承担着小米的高端化重任。
雷军当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小米16改名的主要原因是,小米做手机已经15年了,但在不少人心里依然存在刻板印象,有必要让大家重新认识小米手机。他当天还表示,5年前小米提出要对标苹果是需要勇气的,敢于对标世界第一,才能一步一步实现从接近到并跑,再到领跑,“5年前我们坚定地提出对标,如今我们说‘全面对标’,是因为小米17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越了iPhone 17全系列。”
据小米方面介绍,小米17系列首发搭载采用3nm工艺的骁龙8Gen5芯片,CPU性能比肩iPhone17系列搭载的A19 Pro芯片,GPU相比A19 Pro提升34.6%。此外,小米17 Pro系列的“妙享背屏”也被认为与iPhone17 Pro系列的背板新外观“神似”。不过不同的是,小米17Pro背面是一块小横屏,可以支持个性时钟、AI壁纸等,以及听歌、打车、外卖等重要信息通知等。
需要提及的是,洋溢着“果味”的国内手机厂商不只是小米,OPPO此前在业界就有着“OPhone”的花名。公开资料显示,它将在今年10月发布的Find X9系列也与iphone同样选择直板机身的设计,外观形似。
Omdia电子消费研究首席分析师李泽刚认为,安卓手机厂商的想法都一样,就是要在高端市场转化苹果用户。他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小米17的一系列变化就是要与苹果直接做竞争,“虽然大家都吐槽苹果,但是苹果依然是现代手机工业设计、美学设计的引领者。高端手机也只有苹果有这么大的份额可以被瓜分。”
除了学习“果味”外,在高端市场,国产手机厂商们也都盯着苹果的短板进行针对性打击。据记者了解,相对iPhone被用户吐槽最多的电池续航和影像能力,1英寸主摄大底和硅碳负极电池早已成为国产旗舰手机的标配,也在影响着消费者做出选择。
高端市场火热竞争
小米是在五年前启动了自己的手机业务高端化,开始正式对标苹果。目前小米已经位居全球手机出货量第三,高端化依然是它以及所有国产手机厂商的重要任务。
一个原因在于,全球手机市场已经进入存量竞争,手机厂商想要在出货规模上实现颠覆性的快速增长已不太可能。以小米财报为例,今年Q2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4240万台,同比增长0.6%;小米手机当期455亿元的收入也同比减少2.1%,环比则降低约10%。
雷军在9月25日当晚还表示,全球手机市场的竞争难度超过了汽车,苹果、三星、华为这些对手都是这个星球上的科技巨头,竞争难度特别高。他同时也提到,中国手机市场也是他见过最离谱的市场,六个主要玩家的平均市占在15%—16%,“我们早就放弃了速胜的可能性。”
国产手机厂商们纷纷登高的另一个原因在于盈利空间。李泽刚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低端手机的毛利非常低,只能赚边际贡献,如果手机厂商往高端做,留给中低端产品的定价空间就更大,产品线也可以布局更广,“这也是所有OEM厂商实现高端化的最终极诉求。”
而无论在全球还是中国高端机市场,苹果都是小米登高的最大对手。
Canalys的数据显示,今年Q1国内高端机(售价600美元以上)市场中,苹果以43%的市场份额位居首位,但同比下滑9%,华为以38%的份额位居第二,同比增长69%。小米位居第三,但份额只有7%,同比增长102%。在它身后,荣耀和OPPO分别以4%和3%的份额位列第四和第五。
在海外高端机市场,据CounterPoint Research数据,今年上半年全球高端智能手机市场销量同比增长8%,其中苹果市场份额达到62%,三星占据20%的份额,华为以8%的份额排名第三,小米位居第四,没有披露具体份额,但同比上涨55%。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海外高端机市场现在主要被苹果和三星把控,小米抢夺的主要还是传音以及三星的低端市场份额。
李泽刚认为,小米手机经历几年的高端化迭代,还是比较成功的,包括SU7、YU7等人车家战略的发布,“品牌势能是给到了,但高端用户人群的认知,需要长期的品牌积累。”他对本报记者表示,高端不能从技术、性能上来判断,否则堆满料的国产手机早已战胜苹果,它更多还是心理因素,“手机品牌的高端化需要长期的资金投入和品牌资源投入,不是一两年能够速成。”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
来源:华夏时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