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1年,36岁的林雪,是一家舞蹈培训机构的老师。她从小学习舞蹈,对动作的精准追求几近苛刻,每天在排练厅里为学生做示范,下腰、劈叉、旋转一遍又一遍,汗水常常湿透衣服。长期高强度训练,加上饮食和作息不规律,身体逐渐出现一些不适。近两个月来,她总觉得腰背和右下腹
2021年,36岁的林雪,是一家舞蹈培训机构的老师。她从小学习舞蹈,对动作的精准追求几近苛刻,每天在排练厅里为学生做示范,下腰、劈叉、旋转一遍又一遍,汗水常常湿透衣服。长期高强度训练,加上饮食和作息不规律,身体逐渐出现一些不适。近两个月来,她总觉得腰背和右下腹有隐隐的钝痛,有时还伴随小便不畅,但林雪以为是练功过度,并未在意。
2021年6月15日上午十点,林雪正在舞台上带学生做基本功训练。她在镜子前示范弯腰动作时,右下腹突然传来一阵钝痛,像被什么硬块顶住一样。起初只是轻微的不适,她还能忍着继续讲解,但随着动作持续,隐隐的酸胀感逐渐扩散到后腰。林雪皱了皱眉,伸手揉了揉腹部,以为是蹲姿过久导致肌肉拉扯。可不适感并没有消退,而是伴随着一丝尿意,让她心里升起莫名的不安。
中午时分,排练进入组合训练环节,林雪需要反复示范托举和旋转。刚转完一圈,腹部的坠胀感骤然加重,像石头压在体内,逼得她停下脚步。她忍不住走向休息区,却发现小便频繁,每次量都不多,还伴随一股酸痛感。回到舞台时,冷汗已经打湿了额头,舞蹈服紧紧贴在后背。她试着掩饰,继续给学生口头提示,但呼吸越来越急促,声音也带着颤抖,学生们明显感觉到老师状态不对。
直到下午两点半,意外终于来临。排练进入整合环节,林雪原打算只在一旁观看,可突如其来的剧痛让她直接跪倒在地。右下腹像被刀割般绞紧,疼痛迅速放射到腰背,每一阵痉挛都让她浑身颤抖。她的脸色苍白,嘴唇失去血色,泪水顺着眼角滑落。她想开口安慰学生,却只能低声呻吟。学生们慌乱地围了上来,有人递水,有人去找同事。林雪身体蜷缩,双手死死抓着舞台木地板,指甲几乎掐进木纹。场面混乱之中,大家才意识到情况严重,立即拨打了急救电话。
林雪很快被送入医院,医生查体时,轻轻叩击她的右腰部,立刻引发明显的放射性疼痛。腹部彩超显示:右侧输尿管中下段可见一处强回声光点,大小约6mm × 4mm,伴随清晰声影,右肾集合系统轻度扩张。为进一步明确病变范围,医生安排了泌尿系统CT,结果提示:右侧输尿管下段存在不规则高密度影,约6.5mm,周围输尿管轻度扩张,肾盂出现早期积液。
血液生化检查提示:血肌酐升至132 μmol/L(轻度升高),尿酸水平偏高至490 μmol/L。尿常规显示红细胞+++,少量蛋白+,未见大量脓细胞。综合结果表明,存在泌尿系结石阻塞并伴轻度肾功能损害。医生结合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为右侧输尿管结石。考虑到结石直径超过6mm,自行排出的可能性极低,建议实施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术后,林雪在病房里留观了两天。疼痛逐渐缓解,复查的影像学结果显示输尿管内的结石已经被击碎并顺利排出,右肾的积液明显减少,血液和尿液的各项指标也趋于正常。临出院时,主治医生特意叮嘱她要注意生活习惯。饮食方面,需要避免菠菜、坚果和动物内脏这类容易增加草酸或嘌呤负担的食物,每天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最好能达到两升以上,让尿液稀释,防止新的结石再次生成。
在运动方面,医生建议她先以散步、慢速快走这样的轻度活动为主,有利于帮助结石残渣排出,但暂时不要尝试剧烈跳跃或扭转动作,以免对输尿管造成新的刺激。医生同时开出了几种解痉排石的药物,叮嘱她在家中按时服用,并提醒她在两周内要回院复查B超和尿检,密切监测肾功能的变化。即便恢复良好,也需要每年做一次泌尿系统检查,确保情况稳定。
另外,医生还提醒林雪,平日里可以适当多喝些柠檬水,吃些富含柠檬酸的水果,如橙子、猕猴桃,这些食物能减少钙盐晶体的聚集,从而降低结石的风险。同时要注意,切忌长时间憋尿,保持规律的作息和充足的睡眠,让肾脏得到充分的休息。
回到家后,林雪的生活方式发生了不小的改变。她开始设定饮水提醒,每隔一段时间就喝水,并刻意减少了咖啡和奶茶的摄入。每次排练结束,她都会安排自己散步半小时,让身体在轻度运动中恢复。晚上回到家,她养成了泡脚、按时休息的习惯。舞蹈教学上,她也尝试减少全程亲自示范的次数,把部分课程交给助教完成,自己则更多地在一旁观察和调整。
母亲听说她做过碎石手术,心里一直放心不下。特地从老家带来一大包晒干的车前草,反复叮嘱她泡水饮用。而车前草在传统医学中常被用于泌尿系统的调理,尤其以“利尿通淋、清热化湿”而闻名。其性味甘寒,入肝、肾、膀胱经,能够增加尿量,帮助冲刷尿路,改善小便不畅、淋漓涩痛等情况。对于泌尿系结石患者,车前草中的有效成分可促进尿液稀释,减少晶体聚集,并协助结石排出,因此被称为“化石草”。
半信半疑的林雪本想推辞,但看见母亲反复熬煮时认真的神情,最终还是收下,并开始每天泡上一杯。虽然味道微苦,但渐渐也喝出了习惯。三个月后的复查结果显示,她的泌尿系统一切正常,肾积液完全消退,血液和尿液检查都恢复如常,没有发现新的结石迹象。就在林雪以为自己已经走出阴影、生活逐渐重回正轨时,一个新的隐患,正在悄然酝酿。
2022年8月13日下午两点,林雪陪母亲去附近超市买生活用品。走在明亮的货架之间,她一边推着购物车,一边和母亲讨论着要为学生准备的点心。空气本来凉爽,但走了没多久,她胸口忽然一闷,像被什么堵住,呼吸变得浅而急促。眼前的货架和灯光开始变得刺眼,她扶着购物车的手掌渗出汗水,掌心湿滑。母亲注意到她脸色发白,关切地问是否不舒服,林雪却强撑着说“没事”,继续往前走。
几分钟后,症状明显加重。林雪胸口的压迫感扩散到肩背,头晕目眩,双腿发软。她刚想伸手去拿货架上的一袋牛奶,胃里猛地翻涌,一股强烈的恶心感直冲喉咙。她急忙捂住嘴,却还是没忍住,弯腰在购物车旁剧烈呕吐,呕吐物中带着酸苦和胆汁的味道。周围的顾客纷纷停下脚步,投来惊讶的目光,有人拿纸巾过来,有人赶紧去喊超市工作人员。林雪抬起头时,额头的汗水顺着脸颊流下,脸色惨白如纸。
不久之后,她的状态急转直下。额头和脖子全是冷汗,手脚冰凉,指尖发抖。她的嘴唇逐渐失去血色,甚至带着轻微青紫。母亲扶着她的胳膊,却感觉整个人在发抖,仿佛随时要倒下。林雪试图站直,可身体完全不听使唤,只能虚弱地靠在购物车上,喘息急促,胸口剧烈起伏。不到一分钟,她彻底没了力气,整个人顺势滑坐到超市的地面,双眼发直,意识逐渐模糊。周围人慌乱起来,工作人员连忙拨打急救电话。
入院后,医生立即为林雪安排了全面检查,包括血液生化、凝血功能以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显示:谷丙转氨酶(ALT)高达4260 U/L,谷草转氨酶(AST)超过5100 U/L,血清总胆红素飙升至368 μmol/L,直接胆红素占比近一半,提示肝细胞大面积坏死。凝血酶原活动度骤降至18%,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升至2.9,说明肝脏合成功能严重受损。动脉血气分析显示乳酸升高,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存在代谢性酸中毒倾向。
腹部彩超结果同样异常:肝实质回声弥漫性增强,边缘稍显模糊,门静脉血流速度减缓。血氨水平升至168 μmol/L,临床表现出轻度意识障碍,伴随黄疸逐渐加深。医生结合各项检查,明确诊断为:急性肝衰竭,并处于高危阶段。
在与家属紧急沟通后,医生立即启动综合救治方案:大剂量保肝药物静脉滴注,辅以血浆置换和人工肝支持系统,以减轻毒性物质堆积,维持凝血功能和代谢平衡。同时,严格监测电解质和神志变化,防止并发脑水肿和出血。医生沉声提醒,如果没有及时控制,肝功能完全衰竭可在短期内威胁生命,需要随时做好进一步救治准备。
好在经过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终于将林雪从鬼门关拉了回来。推出抢救室后不久,林雪在消毒水和药液气味中缓缓睁开眼睛,耳边是监护仪断续的滴答声。她的视线模糊,却捕捉到主治医生凝重的神情。医生在床边缓缓开口,低沉的话语像重石压下:“急性肝衰竭。”
那一刻,林雪的脑子里仿佛有东西轰然炸开,眼前世界骤然模糊,四周的声音都消失了。她瞪大眼睛,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胸口像压着巨石,连呼吸都带着灼痛。她想开口,却只吐出微弱的气息,整个人瘫坐在病床上,像被抽空了力气,只能茫然地望着天花板,泪水不受控制地滑落。
当医生再次出现在床边时,林雪再也控制不住情绪。声音颤抖,眼圈通红,压抑的愤怒和不甘全部倾泻而出:“我不喝酒不抽烟,每天饮食清淡,连油腻都极少碰!日常作息和锻炼我都很注意,复查时各项指标也稳定,医生开的保肝药我一粒不落,从来没有怠慢过。可为什么会突然变成急性肝衰竭?为什么会这么快?”
她几乎哽咽,语调里满是委屈与绝望。多年来她严苛地要求自己,无论工作多累也没有忽视健康,但所有的坚持竟换来病床与监护仪的警报声,这种落差像利刃般割碎了她的信念。
主治医生面对质问,心里同样困惑。他第一时间调出林雪以往的检查记录,把每一份血检、影像和复查结果都逐条核对。转氨酶虽偏高但整体稳定,胆红素也并未出现大幅波动,饮食记录、用药记录甚至日常锻炼习惯都写得详细。她没有长期乙肝病史,也没有过量饮酒的风险因素。按理说,这样规范的管理,不该出现骤然的全面衰竭。
医生皱紧眉头,把问题一条条抛出:是否曾自行服用保健品?是否经历过剧烈劳累或脱水?是否长时间暴露在化学品或污染源中? 甚至连水源是否更换过都问到了。但得到的答案清晰而坚定,每一项都无懈可击。林雪配合度极高,生活方式近乎理想。
在常规医学思路都走到尽头时,主治医生意识到,单靠自己难以找到答案。于是病例被上报,不久便引起全院关注。医院决定召开多学科病例讨论会,还请来了省医院内分泌科的老教授坐镇。查房那天,会议室里坐满了来自肝胆科、感染科、药剂科和营养科的医生,甚至研究生也早早守在门口,等待观摩。
会上,主治医生详细汇报了林雪的病程:从多次体检指标平稳,到突发的肝衰竭危机,整个过程没有明确诱因,也无高危事件。报告详尽,却正因滴水不漏,反而让现场陷入沉默。众人无从解释这种“突破常理”的进展。
省里的老教授缓缓翻阅厚厚的资料,眉头紧锁,逐项比对着血液指标、B超影像,甚至连数月前的化验细节都逐一查看。良久,他抬起头,语气平静却透出一丝凝重:“我们太依赖数值了,总觉得稳定就代表安全。但肝脏的危险,往往潜伏在被忽视的日常细节里。像林雪这样严格遵守医嘱的病人,突然恶化,一定是我们遗漏了什么。”
会后,老教授主动来到病房。与其说是问诊,不如说更像一次朋友间的聊天。他耐心地问起林雪每天几点起床、饮食习惯、常喝的饮品。林雪坦言,自己在术后恢复期间,母亲特意准备了一些车前草干品,说是能清热解毒、利尿化石,她便坚持每天泡水喝,已经持续了大半年。
正说着,母亲提着一个纸袋走进来,笑着说是从老家带来的新晒车前草。老教授随手接过,轻轻打开袋口,低头仔细端详。那一瞬间,他的神情变得前所未有的严肃,似乎是发现了线索。
老教授眉头微微一紧,却没有立刻说话。他走到窗边,将纸袋轻轻打开,低头仔细辨认里面的干草气味,神色逐渐凝重。随后,他又翻阅林雪历次的化验报告与影像资料,手指一页页滑过,神情随着每一项数据的回顾而愈发沉重。片刻后,老教授像是被触动了什么,低声自语:“会不会是……这个?”
说完,老教授又重新坐下,迅速在手机上查阅相关文献,同时比对着另一份相似病例的记录。随着检索深入,眉头的皱纹一层层加深,眼神里闪过一丝异样的光芒,仿佛某个长期被忽略的线索终于浮出水面。会议室的气氛凝固下来,连周围的年轻医生也屏住呼吸,不敢出声。
沉默良久,老教授终于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却掷地有声:“我大概知道你肝脏迅速衰竭的原因了。不是饮食、不是作息,甚至和用药都没有直接关系,问题就出在那袋你每天都在喝的车前草上。车前草本身确实是好东西,通淋、化结、清热都有益处,可你在喝车前草泡水的时候,忽略了2个极其关键又隐蔽的细节,长此以往,这2个细节不仅会干扰你肝脏组织的自我修复,还可能悄无声息地破坏肝脏内细胞的基因修复机制。一旦结合体质过敏或免疫易感状态,就像你这样,肝衰竭的速度会远比常人快得多!”
林雪在碎石手术后,总觉得身体需要一段时间的调养。母亲心疼她,又担心结石复发,于是特意从老家带来一大包晒干的车前草。母亲一再叮嘱,说这种草在乡里一直被当作利尿、化石的常用方子,平时泡水喝对泌尿系统有好处。林雪本意是顺从母亲的心意,加上自己也听说过车前草有“清热解毒、通淋利尿”的功效,便养成了每天泡水饮用的习惯。
可她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操作时忽略了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她常常一大早就泡上一大壶,放在舞蹈教室角落的桌子上,白天忙于授课与排练,直到傍晚甚至第二天才慢慢喝完。随着气温变化和空气中的暴露,车前草水逐渐失去了新鲜度,出现颜色加深、味道微苦的变化。但林雪觉得“味道浓才有效”,反而更坚持把整壶喝光。她不曾想到,这些已经发生氧化、分解的成分,在体内需要肝脏加倍去代谢,每一次饮用都在无形中增加了负担。
最初的几周,林雪并没有觉察到明显异常,只是觉得排练结束后比以往更疲倦。她将这种乏力归因于高强度的教学,甚至还安慰自己,多喝车前草水或许能帮助恢复。可很快,身体给出的信号逐渐增多。午后排练时,她常常感到头有些晕,胃口也在慢慢下降,以前喜欢吃的水果和清淡菜肴,都逐渐提不起兴趣。她偶尔会出现轻微的恶心和口中苦味,却依旧没有联想到可能和饮用的草药泡水有关。日子一天天过去,肝脏的代偿功能被持续消耗,她表面看似只是轻微不适,实际上内部已经开始积累危险的代谢产物。
另一个隐患出现在煮制方法上。林雪在母亲的指导下,最初只是用热水冲泡,但渐渐觉得味道淡,效果不足。于是她改变方式,用舞蹈学校宿舍里的铁质水壶,长时间煎煮车前草,直到水色深沉,带着苦涩味道才停火。她总觉得“越浓越好”,却忽视了器具选择的重要性。车前草中含有一定的多糖类和有机酸,这些物质与铁器反应后会形成络合物,不仅影响其本身的稳定性,还会让肝脏在分解时付出更大代价。林雪每天都在不知不觉中让肝脏处理多余的负担,肝细胞一遍又一遍地被消耗修复,随着时间的推移,隐患逐渐累积。
随着饮用时间延长,林雪的不适症状开始加重。她在舞蹈课上常常感到腰背酸痛,动作间的衔接不再流畅,甚至偶尔出现注意力涣散。晚上回到家,本应是身体恢复的时段,却常常伴随口干、口苦和轻微黄疸的迹象。她照镜子时发现眼白似乎有些发黄,但认为只是疲劳,没放在心上。随着肝功能逐渐下降,代谢能力减弱,她的体力和精力都在缓慢下滑。偶尔,她会因为轻微的腹胀而难以入眠,甚至开始出现夜间盗汗。所有这些症状都在提醒身体出了问题,但林雪并没有联想到日常饮用的车前草泡水,她仍然相信自己是在养生调理。
真正的转折出现在某次排练后的突发事件。那天林雪只喝了早上煮好、放置了一天的车前草水,苦味比以往更重。下午,她在带学生做托举动作时,突然感到胸闷、头晕,紧接着一阵恶心袭来,当场剧烈呕吐,呕吐物中夹杂着胆汁。她全身冰冷,额头大汗,脸色苍白,几乎瘫倒在舞台上。送到急诊后,检查结果显示转氨酶和胆红素水平飙升,凝血功能严重下降,血氨升高,明确为急性肝衰竭。直到这时,医生和她的家人追问生活细节,才逐渐发现问题可能出在车前草的饮用方式。那两个看似细小却被反复忽视的环节——长期饮用放置过久的草药水,以及用铁壶长时间煎煮——在无声中累积成了压垮身体的最后稻草。
参考资料:
[1]王琳琳.负载光甘草定车前草细胞外囊泡的构建及其治疗MRSA性关节炎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25.DOI:10.27010/d.cnki.gdbnu.2025.000902.
[2]陈根旺,刘蕾,黄加铭,等.车前草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体外抑制效应[J].吉林医学,2025,46(05):1025-1028.DOI:CNKI:SUN:JLYX.0.2025-05-003.
[3]陈家磊,余春林,彭涵,等.车前草多糖对黄羽肉鸡生长发育和盲肠微生物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25,37(05):2988-3003.
(《36岁女子喝车前草泡水缓解尿路结石,1年后肝衰,医生:疏忽了2点》一文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均为网图,人名均为化名,配合叙事;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
来源:唐医生趣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