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沾泥土解民忧 心系群众勇担当—记蓬安县人大代表何斌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6 21:54 1

摘要:在蓬安县金溪镇紫石坝村的田间地头,时常可见一个皮肤黝黑、裤脚沾泥的身影——他是村党支部书记,也是县、镇两级人大代表何斌。村民们亲切称他“当家人”“代言人”,自履职以来,他扎根乡村一线,把群众“急难愁盼”记于心、践于行,以实干兑现“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

在蓬安县金溪镇紫石坝村的田间地头,时常可见一个皮肤黝黑、裤脚沾泥的身影——他是村党支部书记,也是县、镇两级人大代表何斌。村民们亲切称他“当家人”“代言人”,自履职以来,他扎根乡村一线,把群众“急难愁盼”记于心、践于行,以实干兑现“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承诺。

产业振兴“领头人”:盘活土地带增收

“庄稼人靠地吃饭,得把土地用足,让乡亲们兜里有钱。”这是何斌常挂在嘴边的话。作为村里的种植大户,他深知产业是致富根基,为打破“单打独斗”困境,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带领群众在荒坡连片种下800多亩柑橘。如今每到挂果季,沉甸甸的果子挂满枝头,果园成了村民的“绿色钱袋子”。

紫石坝村1200亩河滩地曾常年荒芜,杂草丛生。何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召集村干部、老党员实地勘察,最终敲定利用河滩地土壤肥沃的优势,发展玉米、萝卜轮作种植。从土地平整到播种管护,他全程盯守,还请来农技人员上门指导。如今荒滩变“丰产田”,年产值达1500万元,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务工。“跟着何代表干,一年少则挣几千,多则两万多,农产品不愁卖,老板直接到地头拉货!”村民伍丽君笑着道出生活的奔头。

民生实事“实干家”:修渠通路解难题

前些年,紫石坝村1000多亩水稻依赖老旧渠道灌溉,渠道年久失修、漏水严重,一到春耕就缺水,“靠天吃饭”成了村民的心头病。“天旱时田里没水,秧苗快干死,我们只能干着急。”村民的无奈,何斌看在眼里。

他沿着渠道反复走访调研,摸清漏水点位与整治需求,以人大代表身份牵头向上争取项目。项目获批后,他白天守在工地协调用地、监督质量,晚上入户听取意见,确保工程合民心。今年,2.6公里灌溉渠整治竣工,清澈水流淌进田间,彻底解决千亩稻田缺水难题。

解决了“水”的问题,何斌又盯上村里的路。他推动扩宽产业路、修整通组路,如今道路平坦宽阔,既方便村民出行,又让农产品运输更顺畅。“何代表真办实事!路宽了、渠通了,500多户种粮有保障,干活更有劲!”三组组长曹继东连连称赞。

民情民意“代言人”:传递心声促落实

“人大代表不是虚名,要替群众说话办事。”这是何斌履职的信条,他始终把收集民意、传递民声作为核心任务。除定期在金溪镇人大代表之家接待选民、记录意见外,平日里总往村民家跑——田埂上帮着干活时听诉求,院坝里拉家常时记建议,还常组织“院坝会”“田埂会”,面对面把群众心声摸准摸实。

每次人代会前,何斌都会先梳理汇总收集的意见,再挨家挨户上门核实细节,确保建议贴合实际。他先后提交《关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的建议》《关于加强农村撂荒地整治利用的建议》等,每条建议都源于村民的真实需求。这些建议推动村里新建2条产业路、整治1200亩河滩地,还促成“村民+村委+专业队”的基础设施三级管护机制,让水渠、道路长久发挥作用。

“只要乡亲们满意,多跑点路、多费点劲都值。”如今,何斌仍穿梭在紫石坝村的田间巷陌,以基层人大代表的坚守与担当,在乡村振兴路上续写为民服务的答卷。

来源:南充人大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