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出率高达90%,预制菜“塑化剂”问题引关注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6 21:15 1

摘要:“我不想做饭了,结果你也不想做了”。这句网络流行梗,道出了消费者与餐馆在“预制菜”上的微妙关系。此前,罗永浩与西贝的一场围绕预制菜的广泛讨论,让核心诉求越发明朗:餐馆使用预制菜应“明示”,且“用了就不要卖那么贵”。对此,国务院食安办也已表态,要“加快推进预制菜

“我不想做饭了,结果你也不想做了”。这句网络流行梗,道出了消费者与餐馆在“预制菜”上的微妙关系。此前,罗永浩与西贝的一场围绕预制菜的广泛讨论,让核心诉求越发明朗:餐馆使用预制菜应“明示”,且“用了就不要卖那么贵”。对此,国务院食安办也已表态,要“加快推进预制菜国家标准制定”。

在这场讨论之外,一个关乎食品安全的潜在风险——塑化剂污染,正通过权威研究浮出水面。近日,两篇分别由成都和广州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撰写的学术论文指出,市售预制菜普遍面临塑化剂迁移风险,尤其在富油产品和即食类产品中更为突出。在制定预制菜国标时,将这一问题纳入考量,对保障消费者健康和行业长远发展尤为重要。

锅里煮着袋装预制菜。(图片来自短视频平台)

两篇权威论文

记者在“中国知网”查询到了两篇于2025年发表的论文。一篇是成都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发表在《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的《四川地区市售预制菜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检测分析》,另一篇是广州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发表在《食品科学》的《预制菜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测定方法研究及污染水平分析》。

两项研究均基于大规模市场采样,样本量分别为210份和100份,采购渠道均覆盖主流的实体店、电商和厂家直供,原料涵盖畜禽肉、蔬菜等常见类型。这些与普通消费者平时购买预制菜的习惯相吻合,也让论文结论更有参考意义。

研究结果显示,预制菜中塑化剂检出现象普遍,主要集中为四种,其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的检出率均超过90%。研究同时强调,塑化剂具有脂溶性,因此高油脂预制菜(如红油类产品)的风险更高,且即食型、即热型产品因加工环节更多,塑化剂污染水平显著高于即烹型产品。论文中提到“超标的样品大多集中在油脂含量较高的产品中”。

值得关注的是,研究还揭示了一项监管空白,另一种检出率较高的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目前尚未设定限量标准。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检出”不等于“超标”。两项研究均指出,若以现行国家标准衡量,绝大多数预制菜样品是合格的,塑化剂超标率低于5%,污染水平整体“安全可控”。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个别样品的超标倍数较高,如DBP最高超标近13倍。

暂未检测塑化剂

塑化剂对人体的潜在危害是关注焦点。论文指出,塑化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设备与包装材料中,以提高塑料制品的柔韧性与延展性。不过,塑化剂属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具有类似雌激素的作用,长期暴露可干扰内分泌系统功能, 并可能引发男性生殖力下降、女性儿童性早熟、心血管疾病风险上升及肝脏和泌尿系统损伤等健康问题。

某款预制菜的食用说明。(图片来自短视频平台)

记者调查发现,尽管风险已被学术研究证实,但当前市售预制菜产品普遍未将塑化剂列为常规检测项目。在多家电商平台的直播间,主播们现场演示的预制菜加热方式,多为“连包装袋放入沸水煮”或“剪口微波炉加热”。

以一家安徽商家为例,直播间里,摆放着一口大锅,主播从锅里拿出一袋煮好的预制菜,剪开包装倒在米饭上,瞬间一份盖浇饭就做好了。

这些预制菜种类繁多,甚至高达上千种,粤菜、川菜、湘菜应有尽有。据主播介绍,在售预制菜既可以买来家庭食用,也可以用做供应链开店。30多元就能买到8个菜。

不过,这两种食用方法,可能加剧塑化剂迁移风险。塑化剂的析出量与温度相关,高温水煮和微波加热都会加速这一过程。虽然商家多宣称包装为“食品级PE材质,不含塑化剂”,但记者在多个产品包装上并未看到具体的材质说明。在与一家网店客服交流时,对方出示了某款预制菜品的检测报告。报告显示,检测项目仅包括色泽、滋味、状态等感官指标,并不包括塑化剂。

一家包装材料公司的工作人员提示,PE材质的常规耐热温度上限约100℃,而微波加热时,食物内部尤其是油脂的温度可能超过此上限。

人们对于塑化剂并不陌生。2011年,曾爆出“酒鬼酒”塑化剂风波。白酒在酿造后,会通过塑料管道输送,塑料中的塑化剂在遇到高浓度酒精时会析出,从而导致酒出现塑化剂超标。

建议增设有关指标

9月21日,国务院食安办表示,正加快推进预制菜国标制定,并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这为从标准层面防范预制菜塑化剂风险提供了契机。

一位广州连锁餐饮业内人士坦言,部分菜品如盆菜,不拆袋加热是为保持形态和风味,这是行业面临的现实难题。“如果开袋加热,锅底容易糊”。他认为,预制菜是餐饮业无法回避的趋势,要取得长远发展,需要主动化解消费者顾虑。他建议,在即将出台的预制菜国家标准中,增设有关塑化剂的限量指标,并鼓励企业在不大幅增加成本的前提下,使用更安全、耐高温的替代包装材料。

据了解,在一些预制调味料包中,已有企业采用铝箔包装。而在航空餐、中高端外卖盒中,则普遍采用铝箔餐盒、特制纸盒。

文|记者 吴珊

来源:羊城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