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被医生诊断为“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时,许多患者和家庭会感到天塌地陷,仿佛被宣判了死刑。这种恐惧源于对“衰竭”二字的误解。事实上,心衰并非指心脏停止跳动,而是指心脏的泵血功能有所下降,像一匹疲惫的马,虽仍能奔跑,却无力承受过多的负重。
当被医生诊断为“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时,许多患者和家庭会感到天塌地陷,仿佛被宣判了死刑。这种恐惧源于对“衰竭”二字的误解。事实上,心衰并非指心脏停止跳动,而是指心脏的泵血功能有所下降,像一匹疲惫的马,虽仍能奔跑,却无力承受过多的负重。
现代医学的发展已经极大改善了心衰患者的预后。心力衰竭,与其说是一个关于生命倒计时的“终局判决”,不如说是一个关于如何生活的“新课题”。今天,我们就好好来认识认识心衰,主动的学习一下到底如何通过规范化的治疗和科学的管理来打好这项持久战,赢得更好的生活质量和更长的生存时间。
什么是心衰?——心衰的定义与病因
心衰是各种原因造成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的改变,使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导致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典型临床症状的复杂综合征。心衰是各种疾病的终末阶段,可由多种病因导致,主要包括:
①心肌损害:包括冠心病导致的缺血性心肌病,肥厚性、扩张性及限制性心肌病,心肌炎以及继发性心肌损害(糖尿病性心肌病、结缔组织性心肌病)、药物导致的心肌毒性损害。
②心脏负荷过重导致的心脏功能受损:常见于高血压、心脏瓣膜病、贫血、肾衰竭、妊娠、先天性心脏病、肺心病及甲亢等都可导致心脏负荷增加而出现心衰。
③心律失常:如房颤、房速、室性心律失常、窦房结功能障碍等也可能加重心脏的损伤,导致心衰。
心衰有哪些症状?——识别身体发出的警报
心衰的症状源于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向前泵出的血液不足,导致器官灌注不足;二是血液回流受阻,导致液体在组织器官中瘀滞。常见的症状包括:
①呼吸困难:心衰最典型的症状之一。患者可能在劳累的情况下出现胸闷、气喘,比如做家务后、散步、爬楼梯后等等,严重的心衰患者甚至在休息或平卧位时,就出现胸闷、喘憋的症状。
②咳嗽、咳痰:肺部淤血导致咳嗽、咳痰,严重时可能出现咳粉红色泡沫痰、急性肺水肿。
③疲乏无力: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全身组织缺氧,导致患者感到疲乏、无力。
④腹胀、纳差:胃肠道淤血导致腹胀、厌食、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⑤双下肢水肿:伴尿量减少,体重增加,提示心脏功能出现失代偿情况。
如何诊断和评估心力衰竭?
当您出现以上一个或多个症状时,就要考虑是否出现心衰了,需及时到心脏专科就诊,在医生指导下做相关检查及诊治,以明确诊断。一般需要做的检查包括:心电图、心超、心肌肌钙蛋白、BNP/NT-pro BNP、6分钟步行实验、心肺运动试验等。
得了心衰如何才是得到了规范化治疗?
心衰的治疗目标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再住院率,控制临床症状,降低死亡率,预防复发或恶化。这是一场需要患者、家庭和医疗团队紧密合作、终身经营的“持久战”。心衰的规范化治疗包括:
①病因治疗: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积极进行冠心病、肾病、肺部疾病等原发病的治疗;
②药物治疗:对于射血分数下降的心衰,最新的指南推荐新四联用药,包括醛固酮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ACEI/ARB/ARNI)、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这些药物称为心衰的“四架马车”,均有抗心肌重塑的作用,不仅可以改善心功能、降低住院率,而且可以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降低死亡率,但均需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逐渐调整剂量到最佳靶剂量才能达到最佳疗效,且治疗过程需严密监测血压、心率、血糖、肾功能及电解质水平。
③器械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效果差的顽固性心衰患者,可考虑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可以改善心脏收缩、舒张的同步性,从而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得了心衰,患者自身如何科学管理?
我们的心脏就好比一匹马,心脏泵血时所承受的前、后负荷就好比是这匹马所拉的货物,而心衰就好比是一匹已经患病的马气喘吁吁的拉着货物上山。如果得了心衰,我们要做好体重、血压、饮食、康复运动等各方面的管理,才能逐渐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①自我监测是掌控病情的“晴雨表”
每日测体重,如果发现3天内体重增加2kg以上,同时食欲下降,是水钠潴留的明确信号,病情有加重趋势,可能需要增加利尿剂,严重时建议医院就诊。
注意预防感冒、呼吸道感染及其他各种感染等情况出现,注意季节交替、注意天气预报,及时增减衣物。
每日监测血压、心率,血压过高、过低都应及时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降压药、抗心衰药物的剂量。
②饮食管理是为心脏“减负”的基石
心衰容易导致体液潴留,增加心脏负担,建议心衰患者低盐饮食。轻度患者通常控制在每天4克食盐,中重度心衰患者每天不超过2克食盐。烹饪用盐、腌制食品、一些零食中都含不少钠盐,这些都应算入总量中。
建议心衰患者每日液体量控制在1-1.5L,液体量过多容易引起体液潴留。轻度心衰患者一般无需严格限制入水量。
患者一定要严格戒烟戒酒,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以促进肠蠕动、预防便秘;肥胖患者建议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营养不良者应加强营养、优蛋白饮食。
③合理适度运动是唤醒“活力”的钥匙
心衰代偿期患者病情比较稳定,可进行饭后散步、太极拳、八段锦、骑自行车等轻盈的、有氧运动,建议循序渐进,以运动后微出汗,轻度的呼吸加速而不影响说话,且没有心慌、胸闷、气喘等不适情况,心率每分钟
④遵医嘱服药,与医生成为盟友
大部分抗心衰的药物要终生服用,尽管症状有所改善,也需坚持用药,切忌自行停药或改药,以免心衰症状反复,并且需要定期心衰专病门诊随访,与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建议患者可以自己准备一个详细的用药清单,记录每种正在服用药物的名字、剂量及服用时间,在医生的帮助下理解每种药的主要作用(例如:这种药物是利尿减轻心脏负荷的,那个药物是保护心脏,有降压作用的......),这可以极大的提高患者的服用准确性和依从性,
得了心衰,到底还能活多久?
心衰是一种进展性疾病,尽管近年来医学在心衰的诊疗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其4~5年内病死率高达40~50%[1,2]。因此,心衰病人会经常问医生一个问题:医生,我被诊断为心衰已经2年了,是不是就剩下3年可活了?这些病人看上去表面平静,直面生死,其实内心是很忐忑的,但是任何一个负责任的医生都给不了确切的“生存年限”。
2024年4月北京医院杨杰孚教授心衰团队在《柳叶刀.全球健康》杂志发表了一项我国心衰住院患者出院后死亡率现状和影响因素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论文[3]。该研究首次对全国31个省份572家医院的心衰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及全面的评估,发现心衰患者1年全因死亡率13.7%,3年后死亡率达28.2%,射血分数越低、年龄越大的心衰患者,全因死亡风险越高。但是规范化的诊疗和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
心衰的治疗重在长期规范化诊疗和您自身的精心管理。双管齐下,完全有可能将心衰这个“不速之客”,转化为一个提醒您更关爱健康、更珍惜当下、更积极生活的契机。
参考文献:
Heidenreich PA, Bozkurt B, Aguilar D, et al. 2022 AHA/ACC/HFSA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Heart Failure: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Joint Committee o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J Am Coll Cardiol, 2022; 79(17): 263-421.
Wang H, Li YY, Chai K, et al. Mortality in patients admitted to hospital with heart failure in China:a nationwide Cardiovascular Association Database-Heart Failure Centre Registry cohort study. The Lancet Global Health, 2024, 12(4): e611-e622.
作者介绍:徐素丹,女,博士,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科主治医师,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2014年起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工作,担任心衰中心秘书,长期致力于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力衰竭等相关临床及科研工作,2023年起在老年医学科工作,在SCI收录杂志发表论文10篇,其中第一作者7篇,通讯作者3篇。参于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上海市扬帆计划各1项,主持上海交大医工交叉一项。
来源:爱生活有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