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禁毒大国”到“亚洲毒虫”:韩国毒品问题为何会失控?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6 20:20 1

摘要:不仅很多无良医院沦为了“毒窝”,医生也都个化身“绝命毒师”,3年就能开出85万颗的违禁药;很多明星也把成瘾药物当做美容针来打,甚至怀孕了也不耽误,还加大剂量。

韩国你可别吹自己是“禁毒先锋”了,自个里里外外都快“五毒俱全”了。

不仅很多无良医院沦为了“毒窝”,医生也都个化身“绝命毒师”,3年就能开出85万颗的违禁药;很多明星也把成瘾药物当做美容针来打,甚至怀孕了也不耽误,还加大剂量。

就连贩毒年龄也日趋低龄化。

在韩国,跨境毒品走私集团的“老大”很可能只是一名18岁的高中生。

对,你没听错。

这还真是玩了一手“英雄不问出处,毒枭不问岁数”啊。

总之在韩国,甭管你是明星富豪,还是青少年、普通的上班族,都难逃“合法毒品”的渗透。

这些看似不可思议的事情,对如今的韩国而言已不算什么新鲜事了,毒品正以一种难以阻挡的态势侵蚀着这个国家的脉络,毒品犯罪人数的增长速度,甚至超过了其人口出生率增长。

韩国,正在往成为“亚洲毒窝”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那么问题来了——韩国的毒品为何如此泛滥?

又是如何从“无毒国”沦落为“亚洲毒王”的呢?

愈发严重的毒品问题

在韩国,买一包毒品可能比你想象的更简单。韩国警方在青少年可以轻易接触到的推特、Telegram等社交平台上发现,许多毒贩在都在上面“打广告”,贩卖违禁药物。

不少韩国涉毒青年也都表示,自己正是刷到了这些广告,才开始接触毒品的。

2023年3月,首尔一名14岁的女高中生因服用冰毒过量,晕倒在楼梯上,吓坏了她的母亲。

随后,这名女学生被警方立案调查。

面对警方的盘问,该女生声称自己只是“出于好奇”,才在网络软件上购买了0.05克冰毒,在支付了价值约40万韩元(约2060元人民币)的比特币后,毒贩与女学生商定了交货地点。

随后,毒贩很快抵达现场,以投掷的方式将毒品送到了指定地点。

从下单到收货,整个过程用时还不到40分钟,两个人从始至终也都没碰过面。

一桩正儿八经的“毒品交易”就这么完成了。

这并非个例。

更关键的是——即便你不去主动去买,它也会变着法子跑到你眼前。

2023年,据韩国《朝鲜日报》网站报道,首尔大峙洞补习街地铁7号线江南区厅站附近,出现了专门哄骗高中生喝含毒品饮料的犯罪团伙。

监控显示,非法分子先是假模假样的举行免费试饮活动,然后拦住过往参加补习班的学生,声称这种饮料能“有助于强化注意力、记忆力”,随后便“热情”的邀请他们试喝。

同时还以“调查购买意向”为由,获取了部分学生父母的联系方式。

由于饮料外包装上面印有知名制药公司的商标,学生们大多都在电视或网上见到过该公司的广告,因此有些戒心不高的还以为这只是正常的商业推广,便一口喝了下去。

结果,喝下之后出现了头晕、恶心症状。

事后药检结果显示,这种所谓能“强化记忆力”的饮料里,掺入了冰毒成分。

那这些不法分子的目的是什么呢?

答案是——借此威胁勒索钱财。

他们会在事后给受害者的家长打电话进行威胁,说什么“你家孩子吸毒了,不想被举报丢掉学业就赶紧给我交钱”。而这种结合毒品及电话诈骗的新型犯罪,正可谓让人防不胜防。

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被毒品戕害,暴露出的不仅是韩国监管体系的失灵,更是禁毒教育的失败。

事实上,韩国禁毒教育的确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在2019年至2021年,韩国1600多万中小学生中,仅3.4%接受了系统的禁毒教育,这直接导致许多青少年对毒品的危害缺乏足够的认识。

再加上网络上随处可见的毒品宣传,受到诱惑而接触毒品便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了。

根据韩国大检察厅公布的数据,韩国10-19岁青少年毒品犯罪的人数,近年来不断增加,从2017年的119人,一路飙升至2022年的481人,涨幅达到了四倍。

这一数据清晰表明,青少年吸毒成瘾已经成为韩国一个愈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

不仅是缺乏安全意识的学生,即便是成年人,也很有可能在一个不经意间就中招。

2024年5月,一位在首尔梨泰院某餐馆进行直播的韩国博主,忽然收到一名外国人递来的巧克力。视频显示,博主收下巧克力后感觉十分意外,她连忙表示感谢,随后该外国人离开。

然而,许多正在观看直播的网友纷纷提醒“不要吃陌生人递来的东西”。

这些弹幕也引起了博主的注意,她开始小心检查这块巧克力,结果竟在上面发现了一个疑似是注射针头留下的针孔,甚至针孔的周围还有湿润的痕迹。

尽管后来有人质疑这名博主“摆拍”、“找演员”。

但该博主发帖表示——“这绝对是真实发生的”。

无论真假,这件事都有很大的警示意义。

可以说,目前韩国所面临的毒品问题已经到了一个十分严峻的地步。

2020年至2021年期间,韩国食品医药品安全部,对全韩共57个污水处理厂的进行检测,结果无一例外,待处理的污水中全都含有甲基苯丙胺,也就是冰毒等毒品及精神类药物成分。

而根据毒品残留量来反推,就能得出一个令人震惊的结果:

韩国平均每天每1300人中,就有一人注射过一次冰毒。

这些污水最终都会流入汉江,这下汉江里面就更热闹了,先有过量“伟哥”,如今又迎来“毒品家族”,再这样下去,恐怕就能跟三哥的恒河掰掰手腕了。

毒品超标的污水,折射出的正是韩国目前严峻的毒品问题——光鲜亮丽的都市风景线,塞满俊男靓女的城市街头,污水般肮脏浑浊的现实正在他们的脚下奔涌不息。

根据韩国大检察厅数据,仅仅2023的前两个月,韩国涉毒品犯罪人员就多达2600人,同比大增32.4%,创同期最高纪录;缴获毒品176.9公斤,同比大增57.4%。

而整个2023年,韩国涉毒犯罪人数达到2.7万人,较前一年激增50%,创下历史新高。

讽刺的是,就在这一年,时任韩国总统尹锡悦还在宣称要“清除毒瘤”。

哪怕进行了一定的管控,2024年韩国涉毒的犯罪人数依然居高不下,达到了2.3万人。

对此,韩国《朝鲜日报》悲观的评论:

“韩国警方对毒品犯罪的调查能力,已经无法跟上各种新型毒品犯罪类型。”

毒品猖獗的背后

韩国毒品问题的源头,还要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当时伴随美国反战运动与嬉皮士文化的兴起,不少毒品也随着美国的流行文化一同漂洋过海来到了韩国。

与此同时,韩国于1957年颁布的《麻罪品法案》存在较大的漏洞,看上去是管控毒品的法案,实则仅禁止印度大麻,为毒品贸易提供了相当大的空间。

这导致了60年代韩国毒品问题一度十分猖獗。

在当时,毒品甚至跟“自由”划上了等号。

直到朴卡卡上任,韩国政府才开始通过高压手段管控毒品。

朴正熙政府颁布了《成瘾医学法案》,规定大麻种植者最高将面临死刑。

此外,当时的韩国政府还关闭了300多家涉毒娱乐场所,强制几十名涉毒艺人戒毒,在整个社会都营造出了禁毒的风气。一系列的措施下来,韩国的毒品犯罪率得到了有效的管控。

到1990年时,韩国平均每10万人中只有18个人犯罪,成了联合国公认的“毒品清净国”。

尽管高压的禁毒政策,短暂遏制了毒品蔓延,但这种管控更多的是依赖其强权统治。

在朴卡卡的政权结束后,韩国政府对毒品的管控开始逐渐松懈。

尤其是97年金融危机后,韩国经济遭遇重创,大量企业破产,失业率激增,不少人为了逃避现实选择沉湎于毒品,吸毒人数在短短几年内翻了数倍。

贩毒网络也正是在这一时期逐渐成型。

进入21世纪后,伴随互联网的兴起,韩国毒品交易开始转向线上匿名平台,在增加管控难度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毒品流通效率。

除此之外,驻韩美军基地也成为了毒品扩散的温床。

据调查,韩国泛滥的90%新型毒品,都是通过驻韩美军供应链进入韩国的。

例如,2017年,一名驻韩美军士兵通过军事邮政,带入了4000克冰毒。按照当时的市值估算,这四公斤冰毒能卖13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800万元)

这个量级的毒品走私,放到咱东大恐怕要被枪毙上百次了。

但很不幸,这里是韩国。

根据《驻韩美军地位协定》,美军享有独特的司法豁免权。

最终,这名走私了整整4公斤的美军士兵,仅被判3年缓刑。

无独有偶。

2023年9月,韩国警方对位于首尔的美军海外最大军事基地——汉弗莱兵营,以及美军凯西兵营进行了搜查,并逮捕了17名美军士兵,指控他们涉嫌走私或买卖毒品。

接连暴露出的走私毒品丑闻,把驻韩美军的风评推到了风口浪尖。

表面上是为了保障韩国安全的“驻韩美军”,正在用毒品一点一点地摧毁着这个国家。

但造成韩国目前毒品困局的原因,又岂是驻韩美军一蹴而就的,高昂的经济利润、巨大的毒品市场,让无数被金钱迷住双眼的不法分子们,不惜使出浑身解数兜售毒品。

2022年9月25日,韩国首尔龙山区某住宅内,一名男子离奇死亡。根据法医检测,其血液中的摇头丸浓度,高达每公升20.36毫克,达到了正常吸毒者的200倍。

法医解剖尸体后,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场景又出现了:该男子胃部竟藏有209包摇头丸,其中79包在他体内破裂,造成他瞬间吸收大量摇头丸,急性中毒死亡。

韩国警方推测,这名男子应该是一名人体运毒者。

这也是韩国首次发现人体运毒者。

此外,如今的韩国之所以随处可见毒品,与毒品价格的“亲民化”有着莫大的关系。

2010年前,韩国一克冰毒价格高达100万韩元,当时能溜得起这玩意儿的都是有点实力的。而如今,这一价格已降至35万韩元左右,连十几岁的中学生攒攒钱都能买下。

看到这就有人要问了:

毒品问题这么严重,韩国的法律难道就没有严格惩治“毒品交易”的款项吗?

那自然不是,韩国肯定在毒品问题进行了严格的法律约束,但却存在着相当明显的漏洞,比如之前虽然明文规定——涉毒最高可判死刑,但几乎没有人因此挨过枪子。

自1997年废除死刑后,贩毒罪最高刑期仅有15年。

惩罚力度小不说,甚至还在明晃晃地搞“双标”。

同样是涉毒人员,韩国的财阀名流、公子千金、影坛巨星在被曝出涉毒丑闻后,往往有公关与资本帮助其打点上下,最后往往只需付出很小的代价,就能免于牢狱之灾。

比如涉毒艺人刘亚仁案中,检方判处4年刑期,实际仅判1年缓刑。

而相比较之下,普通人吸毒就要承担十分严重的后果,量刑差异甚至超过200倍。

这种区别对待,也使得韩国禁毒法案的司法公信力崩塌。

小结

总而言之,韩国之所以从“禁毒强国”沦落为“亚洲毒王”,背后纠葛着几十年的复杂社会历史变迁。原本还有能力管控的毒品问题,已经成为韩国社会一个积重难返的严峻社会问题。

新上任的韩国总统李在明,已经摆出了一副要严打毒品的姿态。但他又能在多大程度上打压韩国的毒品交易,又是否能让韩国重回“毒品清净国”的行列,依然要打个问号。

克服毒品问题,韩国还要很长的路要走。

来源:文史档案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