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9年前后,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进入存量竞争阶段,高端市场成为各大品牌争夺的焦点。华为Mate/P系列、苹果iPhone、三星Galaxy S系列已占据高端市场主导地位,小米需通过差异化产品突破「性价比」标签,冲击高端市场。
2019年前后,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进入存量竞争阶段,高端市场成为各大品牌争夺的焦点。华为Mate/P系列、苹果iPhone、三星Galaxy S系列已占据高端市场主导地位,小米需通过差异化产品突破「性价比」标签,冲击高端市场。
为此,小米9 Pro应运而生,这既是小米首款5G手机,也是品牌迈向高端化的重要一步。通过Pro版本的高端配置和定价,进一步推动了小米从「性价比品牌」向「科技高端品牌」的转型,为后续产品线的多元化和高端化奠定了基础。
而此次小米17 Pro系列,除了延续了「标准版+Pro版」的组合外,还增加了一位新成员——小米17 Pro Max。
为了全面对标苹果,小米决定跳过「小米16」命名,采用iPhone 17同代命名方式。这也意味着小米对这代产品充满信心,不管是硬件参数还是体验,都不输苹果最新发布的iPhone 17系列。
外观设计
小米17 Pro正面采用一块6.3英寸OLED直屏,分辨率为2656×1220,像素密度高达460 PPI,支持1-120Hz可变刷新率和自适应刷新率Pro,峰值亮度可达3500尼特。
而小米17 Pro Max采用一块6.9英寸OLED直屏,分辨率为2608×1200,屏幕表面采用龙晶玻璃3.0工艺,使其抗跌落能力提升30%,同时独占超级像素技术。
传统OLED屏Pentile排列需要「借用像素」,这种方案虽然可以解决早期OLED寿命问题,但无法摆脱「大果粒」和清晰度不足的根本缺陷。而小米17 Pro Max屏幕的超级像素,每一个像素都具备完整的RGB子像素,无需借用相邻像素,能够进一步提升屏幕的清晰度。
再加上小米17 Pro系列标配全新M10发光材料,并引入新型红色发光主材,其发光效率相较于最好的进口材料还要高出6.8%,达到了82.1cd/A。而且,小米17 Pro系列还支持多屏同色技术,可以让每块屏幕都拥有相同的颜色。
实际观看起来,小米17 Pro两款机型屏幕显示效果都很通透,色彩没有溢出。得益于超级像素技术,在显示文字时,小米17 Pro Max看起来要比小米17 Pro更加清晰锐利。
经实测,纯白背景下,关闭自动亮度,手动将屏幕亮度拉到最高,小米17 Pro屏幕手动最大亮度为612尼特,小米17 Pro Max则是630尼特。
护眼方面,小米17 Pro系列默认全程DC调光。考虑到每个人眼睛敏感度不同,小米17 Pro系列还提供了2160Hz高频PWM调光。即使深夜玩手机,小米17 Pro系列凭借硬件级低蓝光技术,可以将屏幕亮度控制在1尼特,减少有害蓝光的同时更好保护用户的眼睛。对于喜欢佩戴墨镜的用户来说,小米17 Pro系列的圆偏振技术也能让你看清屏幕。
除频闪外,屏幕色温的跳变也是影响用户视疲劳的因素之一。小米17 Pro系列搭载了真彩显示3.0技术,能够调用双摄实时感知周围复杂的光环境,哪怕是在室内暖光,窗外冷光的强烈对比下,小米17 Pro系列的屏幕也能准确还原,使其观感体验变得更舒适。
小米17 Pro系列侧边延用了四微曲包裹式中框设计,即便单手握持,用户也不会觉得割手。
机身背面,小米17 Pro背板配色为白色,其表面加入了磨砂工艺,光线充足的情况下,散发出珍珠般温润质感。
而小米17 Pro Max的背板配色为冷烟紫,紫色中透露着一丝灰色冷色调,犹如深山中的晨雾般神秘深邃。
此次小米17 Pro系列最大的变化在于后置Deco处,首次引入「妙享背屏」功能,让原本只是用来保护凸起镜头的Deco变得「活灵活现」。
妙享背屏支持时间显示、个性壁纸、动态通知、便利贴、游戏和拍照。
首先,你可以在背屏上设置各种样式的表盘,无需亮屏,用户便可以随时查看时间。
如果你购买了小米官方龙鳞纤维磁吸保护壳,套上的那一刻,正面屏幕会触发连接动画,背屏则可解锁专属表盘。
其次,你可以将自己的照片或宠物的照片生成不同风格的AI壁纸,预计需要等待2~3分钟的时间,你便可以得到一张独属于你的动态壁纸,将其显示于背屏,情绪价值直接拉满。
讲到壁纸,就不得不提背屏萌宠壁纸,从初代萌宠水獭、卡皮巴拉的简单动作,到二代锅盖头小鸟、小羊丰富场景状态,再到第三代萌宠熊猫胖达的「智能化」场景,比如当你听歌时,胖达会摇头晃脑;收到微信通知时,它会阅读奏折。
再者,妙享背屏动态通知支持十大常用场景,具体包括飞机、火车、打车、车控、外卖、电影票、音乐、电话、倒计时和闹钟。比如,当你在听音乐时,背屏会自动变成播放器,无需亮屏,便可以在背屏切歌、暂停播放等操作;当你使用滴滴打车时,背屏会显示车牌号和司机信息;点外卖时,背屏会显示配送进度。
通过超级小爱的AI识屏和相册功能,你可以将任何重要的内容贴到背屏上,例如付款码、取餐码、各种网图和搞怪表情包等。这些便利贴会以翻页的形式出现在背屏上,如需删除,只需点击右下角的垃圾桶图标即可。
此外,妙享背屏还支持后置相机自拍功能,并且支持四种焦段(0.7x、1x、2x、5x)和四种模式(录像、拍照、人像、大头贴)。
这个功能最实用的场景就是给自己女朋友拍照,她可以自己构图,需要拍摄时,只需对着镜头举起手掌,倒计时3s后开始拍摄。这样一来,女朋友可以得到满意的照片,就不会和你吵架了。
最后,妙享背屏还可以玩游戏,但是有个前提条件,用户必须购买小米官方复古掌机保护壳,安装成功后,便可以解锁四款小游戏,包括跑酷、战机、贪吃蛇和愤怒的小鸟2。
需要注意的是,小米17 Pro和小米17 Pro Max的妙享背屏尺寸大小并不一样,前者背屏为2.66英寸,904×572的分辨率;后者背屏为2.86英寸,976×596的分辨率。
性能
性能方面,小米17 Pro系列两款机型首发搭载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处理器,延续2+6核心架构,基于台积电第三代3nm(N3P)制程工艺打造。
其中CPU拥有2个主频为4.6GHz超大核和6个主频为3.62GHz的性能核心。对比上代,其CPU单核性能提升20%,多核性能远超苹果A19 Pro处理器,CPU超大核功耗最多下降35%。
GPU部分,其内置全新Adreno GPU,拥有18MB超大图形缓存,相较于上代容量提升50%,综合性能提升23%,功耗最多降低30%。
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处理器的性能,小米17 Pro系列还搭载了HyperCore自研系统内核,覆盖性能、图形、网络和安全四大领域。通过自研架构调度器和热点编译加速器等核心技术,让系统能够准确地分配每一个任务。
此外,窗口绘制下沉、渲染管线定向预编译等技术有助于提升画面的流畅度;特定算法芯片硬化能够识别每个运算场景特征以及精准匹配最优的硬件资源配置。
机身温度为25度,屏幕亮度300尼特,满电状态下,开启性能模式后,开始安兔兔V11性能跑分,一共测试三轮,每次测试完成后对手机进行散热处理,机身温度控制在25度左右,最后选取最高成绩。
经过3轮跑分测试后,小米17 Pro最高成绩为3749435分,其中,CPU得分1053385,GPU得分1332311;MEM得分529807;UX得分833932。
而小米17 Pro Max最高成绩为3731077,其中,CPU得分1018631,GPU得分1392956;MEM得分524484;UX得分795006。
由于小米17 Pro Max内置5533mm2立体环形冷泵,散热表现自然要比小米17 Pro更好一些,机身起始温度从23.8℃升至41℃,整体温度升高17.2℃,耗电5%。
相同测试环境下,两台手机连续进行10次跑分测试(不进行散热),最后取平均值,其目的是为了测试手机高负载下的稳定性和散热能力。
最后,小米17 Pro 10次平均跑分成绩为2995732。
小米17 Pro Max最后平均分为3109412。
通过相关技术手段,排除各项干扰后,小米17 Pro的防作弊成绩为3006586,小米17 Pro Max的防作弊成绩为3016111。
存储部分,小米17 Pro系列内置LPDDR5X内存(8533Mbps)和UFS 4.1闪存。小米17 Pro总得分为246587。其中顺序读得分29674,速度为4214.9MB/s;顺序写得分31326,速度为4209.7MB/s;随机读写得分81305,读速度为2491.4MB/s,写速度为2130.7MB/s;多线程混合随机读写得分11147,速度为1605.4MB/s;混合随机读写得分41126,速度为140.5MB/s;AI读得分19554,速度为1199.6MB/s;多线程AI读得分32455,速度为427.8MB/s。
而小米17 Pro Max总得分为234637。其中顺序读得分29319,速度为4164.6MB/s;顺序写得分31040,速度为4171.2MB/s;随机读写得分64470,读速度为2441.1MB/s,写速度为1367.3MB/s;多线程混合随机读写得分11029,速度为1588.6MB/s;混合随机读写得分40428,速度为138.4MB/s;AI读得分28442,速度为1744.8MB/s;多线程AI读得分29909,速度为394.3MB/s。
同样室温和机身温度为25度,手机满电,开启性能模式,使用小米17 Pro游玩30分钟最高画质《王者荣耀》5V5排位赛,画面平均帧率为120.2 FPS,1%的Low帧为119.3 FPS,没有任何卡顿,帧率曲线图呈一条直线,哪怕是打团战,画面帧率也依旧稳定。
此时机身正面和背面温度最高均为40.7℃。
而小米17 Pro Max表现与小米17 Pro如出一辙,帧率曲线图也是呈一条直线,平均帧率为120 FPS,1%的Low帧为107.4 FPS,0卡顿。
凭借更大的机身和散热面积,小米17 Pro Max的散热表现明显好于小米17 Pro,机身正面最高温度为39.1℃,背面最高温度为37.5℃。
《原神》画质全部调整为极高,关闭动态模糊后,须弥城内跑图30分钟,画面平均帧率为60 FPS,1%Low帧为51.4 FPS,每10分钟有13.6次微小卡顿,1次卡顿。实际游玩过程中,人眼并未察觉画面卡顿和掉帧。
小米17 Pro温度表现也很优秀,机身正面最高42℃,背面最高41.6℃。
而小米17 Pro Max跑《原神》画面帧率同样稳定,平均帧率为60.1 FPS,1%的Low帧为51.4 FPS,每10分钟有10.4次微小卡顿和0.3次卡顿。
小米17 Pro Max的温度表现要比小米17 Pro更好,机身正面温度只有38.8℃,背面温度最高37.7℃。
续航方面,小米17 Pro配备了6300mAh小米金沙江电池,对比上代增加200mAh;小米17 Pro Max则是配备7500mAh电池,两台手机均内置小米澎湃P3智能快充芯片和小米澎湃G2电源管理芯片,都支持100W有线和50W无线快充,以及22.5W有线反充和20W无线反充,同时兼容100W PPS通用协议。
按照官方的说法,通过第二代高硅电量算法,小米17 Pro系列能够在2000次充放电循环后电池容量仍保持80%以上,正常使用5年后性能依旧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17 Pro系列采用异形叠片电池技术,是安卓首个L型设计。这种设计可以让小米17 Pro在相同机身尺寸下增加680mAh电量,空间利用率提升12.25%;小米17 Pro Max同样实现580mAh电池容量,空间利用率提升8.43%。
经实测,手机满电,屏幕亮度300尼特,均衡模式,使用小米17 Pro进行6小时续航测试,播放1小时本地4K蓝光电影,耗电5%;1小时视频通话,耗电10%;1小时抖音,耗电8%;1小时微博,耗电10%;1小时淘宝,耗电11%;1小时《王者荣耀》,耗电13%。
经过6小时连续高强度续航测试,小米17 Pro最终剩余电量为43%,中规中矩。
相同测试环境下,使用小米17 Pro Max播放1小时本地4K蓝光电影,耗电3%;1小时视频通话,耗电8%;1小时抖音,耗电6%;1小时微博,耗电9%;1小时淘宝,耗电15%;1小时《王者荣耀》,耗电14%,最后剩余电量为45%。
同样是满电状态下,开启手机性能模式,屏幕亮度300尼特,使用小米17 Pro游玩1小时《王者荣耀》,耗电6%;1小时《崩坏:星穹铁道》,耗电30%;1小时《原神》,耗电20%。
经过连续3小时的游戏续航测试,手机最终剩余电量为44%。
而小米17 Pro Max游玩1小时《王者荣耀》,耗电8%;1小时《崩坏:星穹铁道》,耗电28%;1小时《原神》,耗电15%,最终剩余电量49%。
影像
影像部分,小米17 Pro采用后置三摄方案:
5000万像素主摄(光影猎人950L,等效23mm焦段,f/1.67光圈,1G+6P非球面镜片,支持OIS光学防抖、原色IR滤光片、LOFIC第三代高动态技术、镀膜大满贯);
5000万像素超广角(OV50M,等效17mm焦段,f/2.2光圈,102°超广视角,支持AF自动对焦、小米AISP、新一代大师人像、UltraHDR、UltraRAW和UltraZoom);
5000万像素长焦(三星JN5,等效115mm焦段,f/3.0光圈,20cm超近对焦距离,倒置浮动长焦镜头,支持OIS光学防抖和5x光学变焦);
前置为5000万像镜头(OV50M,支持DAG HDR技术和AF自动对焦)。
而小米17 Pro Max,除了长焦外,其他镜头参数与小米17 Pro保持一致。
以下为小米17 Pro Max长焦配置:
5000万像素长焦(三星GN8,等效115mm焦段,f/2.6光圈,超级光棱镜潜望镜头,30cm超近对焦距离,1/2″的大底,支持5x光学变焦)。
白天光线充足的情况下,小米17 Pro的主摄拍摄的画面颜色还原准确,画面锐利清晰。不过,23mm的广角焦段非常考验用户的构图能力。
46mm为2x主摄裁切焦段,在影像算法的加持下,人眼观感接近光学焦段。
小米17 Pro系列的0.7x超广角镜头,比较适合拍摄大景,整体观感会更震撼,而且直出样张畸变控制得很好。
5x长焦很适合拍摄人物特写,不经意间捕捉最美瞬间,画面解析力自然也没有什么问题。
当然,使用5x拍摄宠物也是别有一番韵味,放大数倍后,猫咪的毛发细节历历在目。
5x长焦的优势在于方便构图,可以突出主体,背景图又不会显得杂乱。比如下方的向日葵,背景非常干净,在周围花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出挑。
10x长焦裁切焦段,虽然画面没有原生5x焦段那么清晰,但是依旧可以拍摄出美丽的夕阳。
对比小米17 Pro,小米17 Pro Max的5x长焦拍摄的样张颜色还原会更加准确,同时解析力也更强,算法介入没有那么明显,整体观感会更加自然。
小米17 Pro Max的10x焦段,整体画面的解析力要比小米17 Pro更高,同时无限接近物理光学变焦。
到了晚上,小米17 Pro系列的夜景表现还可以,下面这张鱼缸周围的光线十分复杂,比如顶部的白色灯条,桌面的光影,小鱼与砂石之间的颜色变化等,层次分明。
鱼缸顶部的白色灯条照射的光线打到了安兔兔玩偶的面部,形成了一束轮廓光,玩偶右侧被一旁的砂石染成了黄色,同时背景还有白光穿过。小米17 Pro几乎做了所见即所得,与人眼相差无几。
小米17 Pro长焦夜景对建筑高光和天空的噪点控制很到位,同时天空也没有刻意提亮。
而小米17 Pro Max的长焦在暗光环境下的表现也很不错,天空没有出现明显的噪点,建筑上的灯条没有压得太暗,同时保留了墙壁上的纹理细节。
总结
小米17 Pro系列以「对标苹果」为战略支点,通过命名跳代与差异化功能构建高端化叙事。命名策略跳过「小米16」直接对标iPhone 17,既体现品牌自信,也试图在用户心智中建立「同代竞争」的认知锚点。
设计上,妙享背屏的引入是最大胆的创新,它从传统装饰性Deco升级为功能交互中心,支持时间显示、动态通知、游戏互动等多场景应用,尤其是与磁吸保护壳联动产生的专属表盘、萌宠壁纸的智能化场景反馈,在情绪价值与实用性间找到平衡点,这种「非必要但有趣」的功能设计,恰恰是高端市场用户除参数外更在意的体验增值。
小米17 Pro系列的高端化突破,不在单纯参数碾压,而在于通过妙享背屏等创新功能重建用户体验逻辑。当「科技感」从冰冷的参数转向有温度的交互,当「高端」从配置竞赛转向场景化体验设计,小米或许找到了比「对标苹果」更本质的高端化密码。
但如何让创新功能从「尝鲜」变为「常用」,如何平衡性能、续航、散热的三角关系,仍是其站稳高端市场的关键。
来源:安兔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