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一运动就气喘不已,一活动就疲惫不堪,时常胸闷、心悸,爬楼梯时也特别吃力,嘴唇也因为长期缺氧而导致嘴唇发蓝泛紫,他们就是被称为“蓝唇族”的肺动脉高压患者。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靶向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特别是我国原创的经皮肺动脉去神经术(
半岛网9月26日讯(记者 齐娟)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一运动就气喘不已,一活动就疲惫不堪,时常胸闷、心悸,爬楼梯时也特别吃力,嘴唇也因为长期缺氧而导致嘴唇发蓝泛紫,他们就是被称为“蓝唇族”的肺动脉高压患者。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靶向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特别是我国原创的经皮肺动脉去神经术(PADN)在临床的应用,推动了肺动脉高压治疗格局的改变。近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血管外科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联合完成青岛首例此类手术,让19岁的学生重拾生命的希望。
19岁小伙特发性肺动脉高压
呼吸困难、乏力,病情加重
19岁的马亮(化名)是在校读书的一名学生。四年前被诊断出肺动脉高压,并持续出现胸闷、憋气的症状。在青大附院崂山院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找到了程兆忠教授进行治疗。程兆忠教授介绍, 肺动脉高压是指肺血管结构或者功能改变,引起肺血管阻力和肺动脉压力异常升高的病理生理综合征。正常人肺动脉平均压力为14±3mmHg,正常上限约为20mmHg。当海平面、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检查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PAP)>20 mmHg时,就提示患有肺动脉高压。
但是马亮的情况比较复杂,前后做了很多检查仍然没有找到原因,所以确定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程教授给予了患者靶向药物治疗,来进行症状的缓解。但是近几个月加重以后,我国原创的经皮肺动脉去神经术成了救治马亮的另外一根“稻草”。
程兆忠教授介绍,目前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方案包括:靶向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一般支持治疗等。近年来,随着对肺动脉高压相关机制的深入探索,发现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在该疾病发生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愈发突显,肺动脉高压治疗策略也不断得到更新,由南京市第一医院陈绍良教授团队研发的、我国原创的经皮肺动脉去神经术(PADN)成功开展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显示出其良好的疗效及广阔的前景。9月23日,程兆忠联合血管外科主任郭明金为马亮进行了一场特殊的微创手术。
1小时导管快速进入
精准消融拯救“蓝唇族”
精准充分术前准备后,郭明金教授团队将患者接进介入手术室,并且在局麻的状态下要将一种特殊的消融导管从一个3毫米的小眼放置患者体内,从股静脉进入再到下腔静脉,经过心脏最后达到肺动脉。郭明金介绍,导管进入肺动脉后,会将其形成一个环状,调整之后精准贴靠于消融部位,通过电极对“黄金消融靶点”实施精准消融,器具温度达到50度以上,将肺动脉的交感神经损毁掉,肺动脉由原来的收缩状态成为舒张状态,术后即刻,患者的肺动脉压力降低,立马取得显著效果。这一改善标志着PADN手术取得了初步的成功。手术全程不到1小时,且无血管穿孔、血栓形成等不良反应。
郭明金介绍,患者肺动脉里,部分交感神经“过度活跃”。经皮肺动脉去神经术是一种介入微创的手段,利用特定的导管“点对点”地将射频能量传递到肺动脉外膜的交感神经,针对性选择、抑制这些“靶点”活性,从而抑制交感神经活性、增加心排出量、降低肺动脉压力、抑制肺动脉病理性重构,改善患者运动耐力和心脏功能。通过手术,不仅可以减少患者服用药物的种类、剂量,节省使用靶向药昂贵的医疗费用,也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警惕肺动脉高压
戒酒限烟可降低风险
引起肺动脉高压的原因非常复杂。除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外,很多疾病,如肺血栓栓塞、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间质性肺病、肝硬化、先天性心脏病等,都可并发肺动脉高压。程兆忠教授介绍,患有以上这些疾病的患者都是肺动脉高压的高危人群,要定期筛查有无肺动脉高压。通过超声心动图可以较准确地估计肺动脉收缩压。如筛查结果有异常或出现症状,医生会要求患者行右心导管检查。如果是高危人群,特别是患有基础性疾病者,应积极控制、治疗原发病,定期筛查,早发现、早治疗。此外,要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慎用减肥药,降低患病风险。
来源:大众新闻-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