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国广袤的乡村土地上,蕴藏着无数品质优良却鲜为人知的“土特产”。这些产品往往因缺乏品牌支撑和市场认知,长期陷入“优质不优价”的困境。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构建“区域公共品牌+企业自主品牌”的双品牌体系,或许是一条可行之路。
在中国广袤的乡村土地上,蕴藏着无数品质优良却鲜为人知的“土特产”。这些产品往往因缺乏品牌支撑和市场认知,长期陷入“优质不优价”的困境。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构建“区域公共品牌+企业自主品牌”的双品牌体系,或许是一条可行之路。
**一、土特产的品牌困境**
许多地方的土特产虽然品质上乘,但由于缺乏统一的品牌规划和营销推广,往往只能在本地市场低价销售,难以获得应有的市场价值。以山西运城的苹果为例,尽管品质优良,但由于品牌影响力不足,长期以来价格难以提升。2025年9月,运城市政府联合多家企业打造的“运城苹果”区域公共品牌正式亮相,通过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推广,迅速提升了市场认知度,产品溢价能力显著增强。
类似的情况在全国各地并不少见。吉林省在2025年9月发布的《吉林省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重点打造“长白山黑木耳”“吉林大米”等区域公共品牌,通过品牌赋能提升产品附加值。吉林省农业农村厅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吉林省特色农产品通过品牌化运营,平均售价提升了15%-20%,农民收入显著增加。
**二、区域公共品牌的赋能作用**
区域公共品牌的核心价值在于整合资源、统一标准、提升公信力。政府牵头打造区域公共品牌,能够为当地特色产品提供背书,解决消费者信任问题。例如“赣南脐橙”通过严格的品质控制和统一的品牌形象,已经成为中国水果行业的标杆品牌之一。2025年9月,赣州市发布的《赣南脐橙产业高质量发展报告》显示,该品牌价值已突破800亿元,带动当地数十万农户增收致富。
浙江省的“丽水山耕”是另一个成功案例。该品牌整合了丽水市九县(市、区)的优质农产品,通过统一的质量标准和溯源体系,迅速打开了高端市场。2025年9月,“丽水山耕”品牌农产品在上海、杭州等城市的售价较普通同类产品高出30%-50%,成为都市消费者追捧的“健康食品”代表。
**三、企业自主品牌的差异化竞争**
区域公共品牌解决了“公信力”问题,但要实现更高溢价,还需要企业自主品牌的差异化竞争。企业可以根据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开发个性化产品,通过精准营销打造“网红品牌”。
2025年9月,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陕西齐峰果业推出的“齐峰奇异果”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该公司在“眉县猕猴桃”区域公共品牌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市场,针对年轻消费者推出小包装、即食型产品,并通过社交媒体营销迅速走红。数据显示,该品牌产品在电商平台的售价是普通猕猴桃的2-3倍,且供不应求。
另一个例子是云南的“云花”品牌。在云南省“十大名花”公共品牌的支撑下,多家花卉企业推出了自主品牌,如“花点时间”“鲜花说”等,通过差异化包装和订阅制服务,成功打开了高端礼品市场。2025年中秋节期间,这些品牌的花礼盒售价高达数百元,依然销售火爆。
**四、双品牌体系的协同效应**
区域公共品牌和企业自主品牌并非相互排斥,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公共品牌为整个产业提供基础信誉保障,企业品牌则在细分市场实现价值突破。
黑龙江省五常大米的品牌发展历程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五常大米”作为区域公共品牌,建立了严格的质量标准和溯源体系,确保产品品质。在此基础之上,当地企业推出了“金龙鱼”“福临门”等高端大米品牌,通过精细化加工和差异化包装,进一步提升了产品溢价能力。2025年9月的数据显示,品牌五常大米的平均售价是普通大米的5-8倍,部分高端产品甚至达到每斤50元以上。
**五、品牌建设的路径建议**
1. **政府引导,统筹规划**:地方政府应牵头制定区域公共品牌发展战略,建立统一的质量标准和监管体系。如山西省在2025年推出的“山西陈醋”品牌提升计划,就包括了原料溯源、工艺标准化、品牌推广等一系列措施。
2. **企业主体,市场运作**:鼓励龙头企业参与品牌建设,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品牌价值。2025年9月,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与多家电商平台合作,为“四川泡菜”企业提供品牌孵化服务,效果显著。
3. **科技赋能,品质保障**:运用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建立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吉林省在“长白山人参”品牌建设中,就采用了全程数字化溯源技术,极大提升了消费者信任度。
4. **文化挖掘,故事营销**:赋予品牌文化内涵,讲好产品故事。2025年中秋节期间,浙江省“西湖龙井”品牌通过挖掘茶文化历史,推出的文化礼盒备受追捧。
5. **渠道创新,全网营销**:结合线上线下渠道,拓展销售网络。2025年9月,新疆“哈密瓜”品牌通过直播电商渠道,实现了销量翻番。
**六、未来展望**
随着消费升级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化发展迎来了黄金时期。通过构建“区域公共品牌+企业自主品牌”的双体系,不仅能够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还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5年9月,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0)》明确提出,到2030年要培育100个价值超百亿元的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政府、企业、农户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
从“无名特产”到“网红品牌”,中国乡村特色产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品牌革命。这场革命不仅改变了农产品的市场命运,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随着更多“土特产”完成品牌化蜕变,中国农产品必将以崭新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
来源:花香月圆看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