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 枝叶总关情 宝鸡民政让民生保障更多元更温暖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16 15:54 2

摘要:宝鸡市在民生保障方面亮点频出。今年3月,16个市级部门联合印发《宝鸡市规范低收入人口认定和救助帮扶实施细则》,规范低收入人口认定与救助帮扶。社会救助范围拓展、政策更趋合理,成效显著。不仅如此,宝鸡市还通过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实时跟踪低收入家庭生活状况,确保困难群

宝鸡市在民生保障方面亮点频出。今年3月,16个市级部门联合印发《宝鸡市规范低收入人口认定和救助帮扶实施细则》,规范低收入人口认定与救助帮扶。社会救助范围拓展、政策更趋合理,成效显著。不仅如此,宝鸡市还通过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实时跟踪低收入家庭生活状况,确保困难群众及时得到救助,让社会救助工作更有温度、更有力度。

“姑娘,东西我都带来了,今个能办完么?”5月14日,家住凤翔区柳林镇大唐村的郭大爷为了今年的最低生活保障年审起了个大早赶来。

“可以的,大爷,您先坐!”柳林镇社会救助集成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翻看了大爷的资料回复道。

今年77岁的郭大爷,以养牛为生,家中7口人其中4个残疾,“这些年,政府对我的帮助非常大。现在政策也好,来一次就办完了,以前要跑好多地方,那个单位去问一下,这个单位去问一下,要跑好几回呢。”交谈的过程中,郭大爷脸上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困难群体救助需求日益多元。2023年9月,柳林镇整合民政、社保、残联等11类社会救助资源,成立全区首个社会救助集成服务中心,由镇党委书记牵头组建领导小组,选拔优秀党员充实服务队伍,确保救助工作组织有序。创新推行“151124”服务模式,即“1门申请、5类窗口受理、11个业务口联动、24个行政村协同”,设立民政、社保、综合服务等5类窗口,覆盖低保、医保、教育、住房等七类救助事项,实现跨部门“一站式”办理。

运行半年多来,中心新增低保对象124户373人,实施临时救助60户202人次,发放救助金41.3万元。此外,中心转介办理退役军人服务36次,调解劳资纠纷9起,惠及群众超千人次。

宝鸡市凤翔区柳林镇人民政府副镇长何勤龙表示,柳林镇社会救助集成服务中心通过资源整合与机制创新,打通救助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未来,柳林镇将持续优化服务,深化“物质+服务”救助模式,为困难群众托起稳稳的幸福。

“春日播种、夏季除草、秋季采摘……走进自然,让患者在生态疗愈中释放压力。”眉县第三医院业务院长朱继锋站在医院后院的田坎上介绍着。

眉县第三医院自2024年承接宝鸡市农村特困精神障碍人员集中托养服务以来,通过"医疗+托养+康复"三位一体模式,为特殊困难群体打造医疗兜底保障网。该项目依托二级综合医院资源优势,重点打造"院内小农场"特色康复项目。

“前年我们收治了一位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患者赵某,入院前曾多次肇事,经过6个月系统治疗和农疗康复,不仅病情稳定,更掌握了基础劳动技能,现在每年能为家庭减轻3万元负担。”眉县第三医院业务院长朱继锋说。据了解,医院配备37人专业团队和109张专科床位,针对农村特困患者构建全方位照护体系。在保障基本医疗的同时,创新设立占地5亩的"院内小农场",将传统农事活动融入康复治疗。患者通过参与蔬菜种植、花卉培育等农疗活动,在自然环境中实现身心双重疗愈。数据显示,像赵某这样的成功案例,在医院康复基地有28例,均已具备基本生活自理能力,2025年患者的农疗参率提升至80%。

医院建立农村特困精神障碍人员集中托养服务机制以来,辐射范围达全县60%,已为63名特困患者提供兜底保障,实现全年零事故,症状控制有效率达85%,这种将传统农事与现代医疗结合的创新实践,既传承了"以劳养心"的康复智慧,又为破解农村精神卫生难题提供了可复制的"眉县方案"。

朱继锋表示:“我们将继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在精细化服务、智慧化转型、社会化协同等方面持续发力。”这份承诺,正转化为"医疗照护不缺席、康复服务有温度"。

“我现在通过自己的力量,也是一份爱的传递。”宝鸡市第一社会福利院救助儿、康宁医院养员灶房帮厨高武成表示,自己婴儿时期便被遗弃,福利院为他做了8次手术,身体恢复后又送他去上学,“中专毕业后,我就想回来,现在在康宁医院灶上干帮厨。”走进宝鸡市第一社会福利院,手工艺品琳琅满目,服务对象脸上洋溢的笑容,是这里最动人的风景。

近年来,宝鸡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宝鸡市康宁医院)始终秉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服务宗旨,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创新构建“精准服务、品质生活、人才培养、安全护航”四位一体服务体系,通过“四措并举”推动民生服务提质增效,在服务质效与群众满意度的“双提升”中,探索出一条公立福利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我从小在这里长大,这里的叔叔阿姨对我都很好,我回来工作也是在帮助像我一样,或比我更困难的人。”因为受到过帮助,高武成也想像他们一样传递自己的力量。

宝鸡市康宁医院负责人表示,作为拥有40余年历史的二级精神专科医院,在保障院内320余名服务对象医疗需求的同时,主动打破“围墙思维”,投入专项资金升级医院His系统16个功能模块,打造标准化、信息化的精神专科诊疗平台。针对重度精神残疾人家庭“经济负担重、康复周期长”的痛点,医院主动对接残联部门,成功争取金台区、渭滨区、陈仓区重度精神残疾人康复补贴项目落地。社会力量的参与让关爱形成“接力赛”,25次社会捐赠、12支志愿服务队的常态化帮扶,构建起“政府+社会+市场”的多元支持网络。

据了解,目前,全市登记管理社会组织2168家,其中社会团体1263家、民办非企业单位899家,基金会6家。全市慈善组织共有53家,其余公益组织48家。近三年来累计接受捐赠2.38亿元,慈善力量在扶弱济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残、应急救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宝鸡,这些力量恰似点点星火,温暖整个社会,我们看见民政的精神脊梁正在新时代的土壤中拔节生长。(郑涵菡)

来源:三秦都市报城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