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悉,此次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有来自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名生物圈网络成员、科研人员齐聚一堂,共话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本次大会以“塑造人与自然可持续的未来”为核心主题,设置全体会议、区域网络会议、边会、平行会议等多元环节,通过主旨报告、经验分享等形
9月22日至26日,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启幕。宝天曼作为河南省首个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参加此次大会。
据悉,此次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有来自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名生物圈网络成员、科研人员齐聚一堂,共话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本次大会以“塑造人与自然可持续的未来”为核心主题,设置全体会议、区域网络会议、边会、平行会议等多元环节,通过主旨报告、经验分享等形式搭建全球生态交流平台。河南有宝天曼、小秦岭、三门峡黄河、鸡公山、连康山、董寨、丹江7家保护区组团参会。
在大会展览区,宝天曼凭借丰富多样的布展成为现场众多国际友人的“追星”焦点。“宝天貉”玩偶、“原始森林”帆布包、保护区VR实景体验以及动植物3D全息影像循环播放,让参观者“沉浸式”体验宝天曼原始森林的奥妙。
展览现场,宝天曼带来的丰富多样的文创及生态产品同样吸引“眼球”。宝天曼鼠标垫、胸章、书签、丹江口水库南水北调拼图、黄精、毛华菊、金钗石斛、石榴等产品琳琅满目。凭借独特新颖的展示形式,五湖四海的国内外友人纷纷竖起大拇指为宝天曼点赞。
交流中,河南各保护区向全球同行系统分享了在资源保护、科研监测、科普宣传、社区发展等领域的实践成果,其中宝天曼的“智慧保护”模式尤为引人注目。自2001年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以来,宝天曼持续升级“保护、支撑、发展”三大功能,构建起“天上有卫星、空中有飞机、地上有探头、管控有队伍”的“空天地一体化”管护系统,以互联网为纽带,将资源保护监控、野外巡护、三维地理信息、野生动物红外监测、气象观测、植物数字数据库六大系统接入统一平台,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部”。智慧赋能下,宝天曼相继发现了直立山珊瑚、灰翅鸫等河南省新记录物种,物种多样性持续提升。
近年来,宝天曼在科研与科普协同发展上成果丰硕,2021年,宝天曼站晋升为科技部野外台站;2023年,保护区获评首批“国家林草科普基地”。依托强大科研实力,宝天曼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科普资源,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公众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新之路,也为河南其他保护区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范本。
此次参加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不仅让世界看到了河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管理智慧与保护成就,更搭建起河南与全球生态领域交流合作的桥梁。未来,以宝天曼为代表的河南保护区将继续深耕生态保护与科普传播,向世界讲述更多生动的中原生态故事。
●
●
来源:河南环境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