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青春与匠心相遇时|全聚德热菜高级厨师高朗:留住食客的胃,先留住烹饪的根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5 01:55 1

摘要:高朗,中国全聚德(集团)北京全聚德王府井店热菜高级厨师,曾荣获2023年“首都劳动奖章”、2025年“北京榜样·青年榜样”称号,以及“北京中轴线文化传播达人”称号。

【人物名片】高朗,中国全聚德(集团)北京全聚德王府井店热菜高级厨师,曾荣获2023年“首都劳动奖章”、2025年“北京榜样·青年榜样”称号,以及“北京中轴线文化传播达人”称号。

高朗接受北青网专访

在京城餐饮界,“全聚德”三个字不仅代表着一道驰名中外的烤鸭,更承载着161年的技艺传承与文化沉淀。而在这家老字号中,有一位女厨师,用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从一名初入行的“厨房小白”成长为热菜班组的管理者,全聚德全鸭席非遗技艺传承人——她就是高朗。

她的故事,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却恰恰诠释了何为“青春匠心”——用最炙热的年华,守护最传统的味道。“留住食客的胃,就先要留住烹饪的根。”高朗的这句话,是她职业生涯最真实的写照。

初心:热爱与机遇的双向奔赴

时间回溯到90年代末,初中毕业的高朗站在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那时,技术学校是许多年轻人的热门选择。当得知全聚德餐饮技术学校招生时,她内心关于美食的火苗被瞬间点燃。

“我从小热爱美食,喜欢鼓捣做饭。”她回忆道。尽管那个年代女孩子学厨并不多见,母亲却格外支持:“学一门手艺,将来肯定有用处。”于是便带她到全聚德餐饮技术学校报名。当时全校招了两个班,共60多人,只有两个女生,高朗便是其中之一。

“当时去的时候,好几百人层层选拔,从形象体力到学习成绩,最终选出两个班的学生。”高朗坦言当时没想到自己能脱颖而出。“能进全聚德学习,在当时是件很有面子的事。”她笑着说,“更重要的是,这里能学到真手艺。”

挑战:热菜厨房里的“铁娘子”

初入技校,高朗才发现厨师行业远比想象复杂。学校的学习非常全面,红案、白案、热炒、烤鸭、冷荤、雕刻、设计、色彩等都有所涉猎。大多数人认为女孩子应该选择冷荤或面点这类相对“轻松”的工种,但高朗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热菜。

热菜厨房整天热火朝天,不仅要会炒菜,还要会抓菜、切配、吊汤、上浆,要学的东西太多,对体力要求也很高。但高朗却坚持自己的选择:“我就想和别人不一样,我就想挑战自己。失败了都没关系,我就想看看我自己成不成。大家觉得你不行的时候,你就一定要挑战一下自己。”

被分配到全聚德王府井店后,当时的师傅徐福林大师并没有直接分配工种,而是先问每个学生喜欢干什么。“只有你热爱你喜欢的东西,你才能干好”,徐大师的这句话让高朗印象深刻,也让她最终得以进入热菜班组。初入热菜厨房,高朗坦言有些不好意思:“屋里全是师傅师哥全看着你,来一小姑娘,这能干好吗?”就是在这种质疑声中,她一干就是20年。

苦练基本功是每个厨师的必经之路。高朗至今记得,在全聚德学徒时,有一道菜叫金银鸭血羹,需要将白豆腐和红豆腐切成丝,汇成酸辣汤口感的汤菜。“我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切豆腐丝”,通过勤学苦练,她切出的豆腐丝长短一致、粗细一致,没有一点儿断丝。

凭借这股韧劲,她年年考核名列前茅。

坚守:手写笔记里的匠心传承

在数字化时代,高朗依然坚持用手写笔记记录菜品工艺,这个习惯保持了整整20年。

“手写笔记是我厨师生涯中非常重要的回忆和记忆。”高朗解释道,“比如师傅突然间想起一个点,某个菜需要什么火候、什么刀工、怎么上浆,亲口相传给你,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所以从学徒开始,高朗就随身带着小本子和笔,无论是师傅还是同行同事,只要有好的经验,她就立即记下来。“这可能给人感觉特别不先进,或者说比较简朴,但这是我对这份职业的热爱和尊重。”高朗说。

作为全聚德全鸭席非遗技艺传承人,高朗深知“守味”的重要性,但也积极探索创新。她以全聚德的盛世牡丹烤鸭为例:“造型上做了改变,变成牡丹花造型,但味道上、品质上、技术上绝对不能变,依然遵从161年老师傅传承下来的技艺。我们可以从摆盘上、装饰上进行创新,但味道上绝对要正宗。”高朗坚持用匠心守住味道。

突破:从灶台到更广阔的舞台

如今,高朗的舞台早已超越了后厨,延伸至教学、演讲、新媒体等领域。这些多元化的角色尝试为她的职业发展带来了全新视角。

高朗坦言,作为女性热菜厨师,能成为老师傅就已经是骄傲的事情。但后来她发现,工作不限于灶台做好饭这么简单。通过近年的直播、宣讲、食育文化课、餐饮美食主持等活动,她对职业有了更深认识:“觉得自己有责任了,对美食文化、对企业、对全聚德老字号品牌是一种责任。”

全聚德集团成立的“萌宝星厨团队”中,高朗被选拔出来,组建了一支年轻的厨师队伍,“通过团队互相学习,把多年来学的技术、经验、文化带到学校、带到课堂,让现在的孩子从小了解中华美食文化。”高朗说,“北京的烤鸭肯定是中华美食文化的代表,我们不光传递烤鸭,还传递烤鸭文化。”

她甚至还是全聚德博物馆的讲解员:“通过我对博物馆161年历史的了解,我觉得不简单是一道美食了,真的是一种中华饮食文化了。”

传承:培养年轻厨师的责任

在培养年轻厨师的过程中,高朗遇到了许多挑战,也积累了大量经验。她特别感谢王府井店行政总厨李鹏师傅对年轻人的鼓励:“遇到困难不要害怕,要敢于挑战。他很给年轻人锻炼的机会,让我们放手去干,不能违背原则,但要有年轻人新的思想、新的理念。”

高朗还分享了一个创新案例:有一次准备迎接大团队,大家工作到凌晨3点多。在研究如何将粤菜的焗烹饪手法融入京味儿菜全鸭席时,李师傅建议在酱料上创新,加入全聚德特有的甜面酱。“一试之下味道真好,北方做菜善于用酱,我家的甜面酱腌制完的鱼,吃起来特别像京菜的酱汁鱼。”高朗介绍说,“口味上以京味儿为代表,烹饪手法上融合广式的啫啫手法,这是一个特别好的创新。”

在高朗看来,优秀的厨师除了精湛技艺,还需要有团队意识和传承精神:“一个人好不是好,大家一起好才是真的好。厨师行业不是单打独斗,要有团队意识,让大家有一种往前进步的精神。”

根基:给年轻入行者的忠告

面对年轻从业者,高朗强调:“守住传统的根,才能创新未来的味。”她以全聚德的老生意经“鸭要好,人要能,话要甜”为例,解读道:“‘鸭要好’是品质根基,‘人要能’是培养人才,‘话要甜’是服务精神。”

她鼓励年轻人“从小食材做出大味道”,在重复中寻找突破:“把工作当成热爱,每天都是新的挑战,只有真正喜欢,才愿意去付出,愿意刻苦,愿意奉献。”

她坦言年轻人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在传统与新科技新时代可以相结合:“把他们的朝气、思维带到传统中,两种相结合,能够碰撞出更好的火花。”

寄语:勤学苦练,贵在坚持

采访尾声,高朗用16字总结她的匠心之道:“勤学苦练,贵在坚持,敢于挑战,守住初心。”这句话正是她20年职业生涯的缩影,高朗用她的青春岁月诠释了何为匠心精神。

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难得的平衡:对传统的坚守与对创新的开放,个人技能的精进与团队共同成长,技术的钻研与文化的传播。这种平衡,或许正是中华餐饮能够源远流长又历久弥新的关键。

青春与匠心,在高朗身上不是对立的存在,而是相互成就的力量。因为青春,她有勇气挑战热菜厨房这个传统男性领域;因为匠心,她能在二十年光阴中持续精进不止。这份青春匠心,正是中华老字号能够百年传承又焕发新生的希望所在。

撰文 | 孟祥玉

拍摄 | 翟天一 胡金童

剪辑 | 翟天一

审核 | 姜泽菲

来源:皮孩战士gyz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