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深耕研学领域的从业者,我们始终相信:「走进头部企业,才能触摸到行业真正的脉搏」。每一次带领团队走进小红书总部,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参观,更是一次针对「内容生态运营」「用户增长逻辑」「品牌营销玩法」的深度解码之旅。出发前就有小伙伴笑称:「说不定能挖到小红书爆文的
2025年你如果还只是知道短视频平台,那你一定是奥特了。今天我们就带着研学团走进「种草宇宙中心」——小红书
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为什么说这是一场「含金量爆棚」的研学?
作为深耕研学领域的从业者,我们始终相信:「走进头部企业,才能触摸到行业真正的脉搏」。每一次带领团队走进小红书总部,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参观,更是一次针对「内容生态运营」「用户增长逻辑」「品牌营销玩法」的深度解码之旅。出发前就有小伙伴笑称:「说不定能挖到小红书爆文的『隐形规则』呢!」毕竟,小红书从一个小众的生活分享社区,发展成为如今月活过亿、引领消费潮流的内容平台,其背后的运营智慧和商业逻辑,实在太值得深入探究。对于每天都在和各种内容、用户打交道的我们而言,这无疑是一次汲取前沿经验、拓宽行业视野的绝佳机会 。
那么推开小红书总部的大门:原来「种草基因」藏在每个细节里。
(一)办公空间:把「生活方式」刻进 DNA 的设计哲学
踏入位于上海复兴 SOHO 的办公区,扑面而来的是明亮活泼的色彩搭配 —— 标志性的红色元素与开放式工位巧妙融合,随处可见的「薯队长」IP 装置、员工随手记录的灵感便签墙,甚至连休息区都设计成「咖啡店场景」。讲解员透露:「我们鼓励员工在生活化的环境中捕捉灵感,因为小红书的内容本质就是『分享真实生活』。」这种将「工作场景」与「用户场景」深度绑定的理念,让团队瞬间理解了平台 UGC 生态繁荣的底层逻辑。
在这里,每一处设计都不是简单的装饰,而是对小红书核心价值观的具象化表达。开放式工位促进了员工之间的交流与创意碰撞,就像小红书社区里用户们毫无保留的分享;便签墙上的奇思妙想,如同平台上源源不断的新鲜内容,成为激发新灵感的火种 。而休息区的咖啡店场景,不仅为员工提供了放松身心的空间,更营造出一种惬意的生活氛围,提醒着大家小红书所倡导的生活态度 。
(二)数据墙背后的「用户洞察术」:从 30 亿次曝光看内容密码
在核心数据展示区,一面实时跳动的「笔记曝光量」屏幕格外引人注目。「每天超 30 亿次曝光,70% 用户是 90 后,女性占比 85%……」这些数字背后,是小红书对「她经济」的精准拿捏。更让我们惊喜的是,平台通过「用户行为标签」「情绪关键词抓取」构建的「内容需求图谱」—— 比如针对「职场新人」「宝妈」「旅行爱好者」等细分人群的差异化内容策略,直接印证了「精准人群定位是爆款第一步」的黄金法则。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看到了小红书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它不仅仅是一个内容平台,更是一个连接品牌与消费者的精准营销平台。品牌方可以根据这些数据,精准定位目标用户,制定针对性的营销策略,从而实现更好的营销效果 。对于我们研学行业来说,也可以从中得到启示,深入了解目标用户的需求和喜好,优化研学产品和服务,提升用户体验 。
你种草嘛?干货暴击来了,小红书运营核心玩法首度公开:
(一)流量分发的「CES 评分模型」:什么样的内容能突破流量池?
在《小红书营销玩法和案例分享》主题环节,官方揭秘了核心流量机制:CES 评分 = 点赞(1 分)+ 收藏(1 分)+ 评论(4 分)+ 转发(4 分)+ 关注(8 分)。「评论和关注的高权重,意味着内容必须激发用户『互动欲』和『追随欲』。」结合案例来看,爆款笔记往往具备「场景化提问 + 实用干货 + 情绪共鸣」三重特质,比如「新手博主如何 3 天涨粉 1000?这 3 个冷启动技巧收好」这类标题,正是通过「数字量化 + 精准人群 + 解决方案」触发用户点击 。
我们还了解到,小红书的流量分发并非一视同仁,而是根据 CES 评分将笔记推向不同层级的流量池。一篇新发布的笔记,会先进入初级流量池,接受一小部分目标用户的检验。如果在这个阶段,笔记获得了较高的 CES 评分,系统就会认为它具有潜力,进而将其推向更大的流量池,获得更多曝光机会。这就像是一场激烈的晋级赛,只有那些真正能够吸引用户、引发互动的内容,才能一路过关斩将,成为爆款 。
(二)人群破圈的「反漏斗模型」:从核心用户到大众种草的逆袭路径
区别于传统「广撒网」式营销,小红书提出「反漏斗破圈」策略:先锁定「高匹配核心人群」(如美妆垂类 KOL),通过优质内容形成「圈层裂变」,再逐步渗透至「兴趣人群」「泛人群」。现场以国货品牌「孩视宝」为例,其通过「儿童护眼场景」精准触达宝妈群体,再借「开学季护眼攻略」话题破圈至教育、家居领域,实现 GMV 200% 增长。这种「小圈层引爆,大流量承接」的玩法,为品牌研学项目提供了新思路 。
在实际操作中,品牌可以利用小红书的数据分析工具,深入了解目标核心人群的兴趣点、需求痛点以及消费习惯,从而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内容策略。与核心人群建立紧密的互动关系,鼓励他们分享和传播品牌内容,借助他们的影响力,逐步扩大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实现从核心用户到大众种草的成功破圈 。
研学团的「解题时间」:这些经验如何落地到研学场景?
(一)内容创作:用「用户思维」重构研学价值叙事
参观后团队立刻展开头脑风暴:传统研学「流程式记录」为何难出圈?答案在于缺乏「用户痛点绑定」。比如同样是博物馆研学,「6-12 岁孩子逛故宫,这 5 个冷门打卡点让娃告别走马观花」就比「故宫研学一日游回顾」更易传播 —— 前者精准定位亲子家庭需求,用「冷门攻略」制造稀缺价值,后者仅是流水账式记录。我们计划将这种「人群 + 场景 + 解决方案」的标题公式,应用到后续研学产品的内容包装中。
在正文内容创作上,也将借鉴小红书爆款笔记的写作手法,注重故事性和情感共鸣的营造。不再是干巴巴地介绍研学项目的流程和知识点,而是以参与者的视角,讲述他们在研学过程中的有趣经历、遇到的挑战以及收获的成长。让潜在用户能够通过文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研学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参与欲望 。
(二)互动设计:从「单向输出」到「用户共创」
小红书「自来水营销」的核心,在于构建「用户愿意主动分享」的生态。受此启发,我们打算在研学项目中增加「学员共创环节」:比如让学生 / 家长担任「研学体验官」,用 vlog 记录探索过程;设计「研学知识挑战赛」鼓励用户生成 UGC 内容,再通过平台流量扶持形成二次传播。这种「让参与者成为内容主角」的模式,既能提升体验感,又能降低传播成本。
为了更好地激发用户的参与热情,我们还将设置一些有吸引力的奖励机制。例如,对于表现优秀的研学体验官,给予免费参加下一次研学活动的机会;对于在知识挑战赛中获胜的用户,颁发定制的荣誉证书和奖品 。通过这些方式,让用户在共创过程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回报,进一步增强他们对研学项目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
五、互动时刻:你最想解锁小红书的哪个运营技巧?
行程结束时,团队在小红书总部的「灵感墙」上留下了研学感悟:「最好的研学,是带用户看见『更大的世界』;而小红书的启示是 —— 先读懂『每个人的小世界』。」 现在轮到你啦!作为研学爱好者 / 从业者,你最想从小红书运营中学到什么?是爆款标题技巧、用户分层策略,还是内容变现玩法?预约小红书研学行程+V WK177770或论区留言。
来源:农村药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