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3日,2025年 “中国农民丰收节” 江西主场活动开幕式在九江永修隆重举行。省领导叶建春、张小平、张莹、于秀明以及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中央农广校的相关负责同志与全省各地农民群众共同参加丰富多彩的庆祝丰收活动。
9月23日,2025年 “中国农民丰收节” 江西主场活动开幕式在九江永修隆重举行。省领导叶建春、张小平、张莹、于秀明以及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中央农广校的相关负责同志与全省各地农民群众共同参加丰富多彩的庆祝丰收活动。
此次活动由江西省农业农村厅、九江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九江市农业农村局、永修县人民政府承办。活动以“消费夜经济 产业促丰收”为核心主题,将农产品消费升级与乡村文化振兴深度融合。活动现场举办了农民丰收大集、乡村工匠展、丰收电商消费季、江西省首届村歌村舞大赛总决赛、“三农”普法宣传等活动,集中展示改革强农、品牌惠农、消费富农的成效,充分彰显农民群众传承优秀农耕文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使命感和荣誉感。
全链融合筑根基 产业增收见实效
位于九江永修县虾客天下美食街的“赣鄱丰味・农民丰收大集”热闹非凡,大集汇聚了九江13个县(市、区)的特色农产品:非遗技艺共青板鸭,修水宁红茶香飘四溢,永修龙虾、卫民蜂蜜成亮眼 “生态名片”;瑞昌山药,“溢流香” 蛋品、都昌手工面条、,修水哨子等,以及26家小吃美食天团+80家农企组成的“浔味” 展区内,美食香气扑鼻,欢笑声与食物香气交织成 “舌尖上的九江”生动人间烟火。
“匠心传承・乡村工匠及非遗展”上,传统技艺与现代匠心碰撞火花:28米长的国家级非遗湖口草龙用8万根稻草编就,无钉无铆尽显隋唐遗风;文港毛笔传承人徐良英现场演示128道工序,“尖齐圆健” 的笔锋藏着千年智慧;莲花客家绣传承人周品雨的作品将水墨意境绣于绸缎,带动 300余名绣娘居家就业。瑞昌剪纸、庐山篆刻等技艺在此传承创新,让传统手艺从 “田间作坊” 走向 “展会舞台”,成为乡村振兴的 “文化密码”。
“共富共美・丰收电商消费季”中,数字经济为农产品插上翅膀。阿里、京东、抖音三大平台携特色入驻。截至目前,三大平台为期两个月的线上销售已突破
2.4亿元大关。
文化盛宴展新风 精神富足庆丰收
村歌唱出幸福味,村舞跳出新生活!开幕式上,“大地流彩 农商银行”江西省首届村歌村舞大赛总决赛同步上演,由江西省农业农村厅与江西农商银行共同主办的这次大赛,汇聚了来自全省11个设区市的代表队登台献艺,各类时代特色鲜明、地域风情浓郁、充满真情实感的歌舞节目,演绎出袅袅炊烟的乡愁、缕缕茶香的神韵,原创村歌《春居通书院》等节目饱含乡音乡韵,乡亲们载歌载舞庆丰收,全面展现了赣鄱大地千年农耕的脉动、乡风文明的新貌、五谷丰登的富饶、产业革新的生机,展示出农民热情讴歌新变化、昂首迈步新征程的豪迈。
高位引领强导向 赣鄱丰收谱新篇
截至目前,全省1147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户376万户,户均增收4260元。作为活动承办地,永修以“东虾西甲中香米,农旅融合竞芬芳”的产业布局亮眼全场,小龙虾年产4.5万吨居全省首位,“永修香米”年销10万吨,农旅融合让蜜橘等特产成为“致富果”。九江全市更以水产、茶叶、油料、禽蛋四大优势产业为支撑,稻渔种养63万亩、小龙虾年产超9万吨,庐山云雾茶、修水宁红茶等品牌价值领跑全省,尽显农业强市实力。
此次活动不仅是江西农业丰收的“成果展”,更是乡村振兴的“动力源”。从田间地头的硕果盈枝到电商直播间的产销两旺,从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到村歌村舞的文化自信,生动诠释了江西以产业兴农、文化润农、电商富农的实践路径,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注入强劲“三农”动能。(梁家聪 综合永修发布)
来源:江西消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