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段时间,一位同行在茶歇间沉默许久,轻轻说了一句:“最近脑出血的年轻患者真的多了。”这不是夸张,也不是个例,而是我们在临床中越来越常见的事实。尤其是突发的、来势汹汹的那种,让人防不胜防。很多人走得很突然,来不及说话,甚至连疼都没来得及喊。
前段时间,一位同行在茶歇间沉默许久,轻轻说了一句:“最近脑出血的年轻患者真的多了。”这不是夸张,也不是个例,而是我们在临床中越来越常见的事实。尤其是突发的、来势汹汹的那种,让人防不胜防。很多人走得很突然,来不及说话,甚至连疼都没来得及喊。
脑出血不是老年人的专属病,它早就开始盯上年轻人了。关键是,它并不是“没办法预防”,而是很多人明知道危险,偏偏就是不改。我们经常说的“忍一忍”“没事”“撑过去”——这三种心态,背后恰恰藏着最容易忽略、却最致命的习惯。
今天我只说三件事。三件能让人脑子出血的事,明知道危险还继续做,就是拿命开玩笑。哪怕你不为自己,也为家人,请认真看看。
第一件:熬夜
熬夜,是现代人最“根深蒂固”的陋习。有人说,“我不是不想睡,是我舍不得睡”。但长期睡眠不足会让血压变得不稳定,血管长期处于高压状态,非常容易破裂。尤其是动脉血管,出了问题就是大事。
高血压本身就是脑出血最常见的“导火索”,而熬夜正是高血压的大帮凶。你以为自己年轻,能熬,其实你的血管早已在暗中“磨损”。睡眠,不是浪费时间,而是修复身体的“重启键”。
第二件:情绪失控
很多人不觉得情绪和脑出血有关系。情绪每一次剧烈的波动,都会让交感神经亢奋,血压一冲上去,血管就像被瞬间拧紧的水管,压力大到随时可能崩开。
尤其是突然的愤怒、惊吓、急躁,对大脑的打击非常直接。脑血管壁不是钢筋水泥,它承受不了反复的情绪冲击。控制情绪,不是忍耐别人,而是保护自己。
第三件:抽烟
烟,是脑出血的“隐形杀手”。很多人知道抽烟伤肺,却忘了它对心脑血管的伤害更深。尼古丁让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一氧化碳让血液携氧能力下降,结果就是血管变脆、血流变粘。
一根烟抽下去,脑血管的弹性会下降超30%。时间一长,血管壁变薄、变硬,碰上血压稍微一激动,就像吹爆的气球,说破就破。不是吓你,这是实实在在的生理反应。
这三件事,不是今天才危险,而是早就被医学反复证实。不戒掉,不是“不知道”,而是“侥幸心理”。但身体从来不讲运气,它讲的是代价。
现在的人太容易忽略身体的“预警”。比如头晕、耳鸣、眼前发黑,很多人觉得是小事,其实这些很可能是血压波动在作怪。尤其是清晨,血压最容易上升,很多脑出血就在这时候发生。
再那种“突然站起来眼前一黑”,或者一阵“脖子发紧”的感觉,常常是脑供血不足的信号。这种时候,最怕你还在硬撑,还在刷手机,还在熬夜。
还有人早上醒来后常觉得头胀、乏力,甚至手脚有点麻木,别以为是“没睡好”,这很可能是夜间血压持续偏高导致的脑部轻微缺血。别忽视这些小细节,很多大问题,都是从“小感觉”开始的。
除了戒掉这三样,平时生活习惯也得跟上。低盐饮食是保护血管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盐吃多了,水钠潴留,血容量上升,血压跟着飙。中国人平均每天摄盐量是推荐量的两倍以上,真的该减减了。
再说个冷知识,脖子僵硬不是简单的落枕,很多时候是颈动脉供血不畅惹的祸。颈动脉是给大脑供血的主通道,如果这条路堵了,大脑就会“缺氧”,脑出血风险也会跟着上升。
运动不足也是个大问题。别以为年轻人天天走两万步就够了,真正保护血管的,是有节奏、有规律的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游泳、骑行。每周15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才算真正“动”起来。
很多人不爱查体,总觉得自己没病。但血压、血脂、血糖三项指标必须定期查,这是识别“无声杀手”的唯一方式。尤其是那些看着瘦,其实内脏脂肪超标的人,更不能掉以轻心。
饮食方面,别再迷信所谓的“降血压食物”,什么芹菜、苦瓜、黑木耳,能吃是好事,但不等于防病。真正要做的,是整体饮食结构调整,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少吃油炸、加工肉、含糖饮料。
还有一点特别重要,很多人喜欢“醒酒汤”“熬夜水”“护脑丸”,每当身体出点问题,就去找“灵丹妙药”。但健康不是靠“补”,而是靠不作。别把希望寄托在某个保健品上,最好的保健,是不过度消耗自己。
最后说几句掏心窝子的。作为医生,我们能做的,其实很有限。我们能说的,也只是希望你在还来得及的时候,停下那只举起的烟,关掉凌晨的手机,控制住那一瞬间的怒火。这三件事,每一件都在悄悄透支你的大脑血管。
不是我们吓你,而是我们见得太多。很多人走得太快,快到连“再见”都没来得及说。别让脑出血成为你人生的休止符。这三件事,再发也要戒掉,不是为了长命百岁,而是为了不被突然带走。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李立明,吕筠,杨功焕.中国慢性病风险因素监测报告2018[M].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0.
王陇德,王一卓.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0[J].中国卒中杂志,2021,16(1):5-13.
吴江红,陈文莉.中国成人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解读[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9,27(1):9-13.
来源:忠哥笑说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