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嘿,你瞧那边那个外国人,点了一堆东西,看起来挺不适应的。」服务员小李压低声音对老板张明说。
「嘿,你瞧那边那个外国人,点了一堆东西,看起来挺不适应的。」服务员小李压低声音对老板张明说。
「让他慢慢适应吧,这就是中国早餐的魅力。」张明笑着摇摇头,继续忙着给豆浆机添豆子。
「可他好像不太会用筷子,要不要我去帮帮他?」
「不用,有时候摸索的过程才是体验的一部分。」张明望向那位金发碧眼的法国男人,对方正笨拙地夹着小笼包,脸上满是挫败与好奇交织的表情。
「好吧,不过他看起来挺有趣的,说不定会成为常客呢。」小李笑着走开了。
张明没有想到,这位外国人不仅会成为常客,还会让他的小店和生活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
01
清晨六点,张明推开"明记早餐"的后厨门,初夏的阳光已经爬上了街角。他是个四十出头的男人,留着短寸头,脸上总是挂着一抹和气的笑容,十几年如一日地坚守在这家小小的早餐店里。
张明熟练地开始准备今天的食材,豆浆机轰隆作响,蒸笼里热气腾腾。这家位于上海闹市区一条小巷子里的早餐店已经开了十五年,周围的居民几乎都是他的老主顾。随着附近写字楼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上班族也成了他的常客。
店里的装修朴素实用,八张四方桌整齐排列,墙上挂着简单的菜单,价格公道,种类不多但都是传统的中式早点:小笼包、豆浆、油条、粢饭团、咸豆浆、馄饨,还有几种时令小菜。
「老板,我要一份小笼包,一碗豆浆。」一位穿着西装的中年男人匆匆走进店里,这是附近银行的经理,几乎每天都来。
「好嘞,马上就好。」张明熟练地将蒸好的小笼包用竹制蒸笼端上来,又倒了一碗刚煮好的豆浆。
「今天的包子皮薄馅大,一如既往的好吃!」银行经理赞叹道。
张明笑了笑,「都是老手艺了,没什么特别的。」
七点半,店里已经坐满了人,各种方言混杂在一起,伴随着碗筷碰撞的声音,构成了一幅典型的上海早晨图景。小李和另外两名服务员在店里忙碌着,张明则在半开放式的厨房里掌勺。
就在这时,一位金发碧眼的外国人站在了店门口,他个子很高,穿着简单的浅色亚麻衬衫和休闲裤,看起来有些迷茫。他环顾四周,似乎在寻找一个空位。
小李注意到了他,招手示意:「这边有位置,先生!」
那位外国人点点头,走了过来。他的普通话带着浓重的口音:「谢谢,我可以坐这里吗?」
「当然可以。」小李递给他一份菜单,「需要我帮您点餐吗?」
「啊,这是中文菜单...」外国人有些尴尬地笑了,「我叫马克,来自法国。我刚到上海不久,中文还不太好。你能推荐一些传统的早餐吗?」
小李热情地介绍了几种店里的招牌早点,马克听得很认真,最后点了小笼包、豆浆和油条。
「您是第一次来中国吗?」小李一边记录一边问道。
「不,这是我第二次来。」马克回答,「第一次是五年前来旅游,这次是公司派我来工作,可能会待一两年。」
「那您一定要好好品尝各种中国美食!」小李笑着说,「我去准备您的早餐。」
张明从厨房望过来,看到了这位外国顾客。这几年,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偶尔会有外国人来尝试中式早餐,但大多是匆匆而过的游客,像马克这样独自一人,似乎打算长期停留的还不多见。
很快,马克的早餐上来了。他看着眼前的小笼包,有些犹豫地拿起筷子。在几次失败的尝试后,他终于夹起了一个小笼包,但不知道该如何下口。
「先生,小笼包里有汤汁,您可以先轻轻咬一小口,吸一下汤汁,然后再慢慢吃。」一旁的小李好心提醒道。
马克按照指导尝试了一下,结果汤汁还是溅到了他的衬衫上。他有些窘迫地笑了:「我想我需要更多练习。」
「没关系,慢慢来。」小李递给他一张纸巾,「其实很多中国人第一次吃小笼包也会这样。」
马克感激地点点头,继续尝试着享用他的早餐。尽管动作笨拙,但他的表情显示他非常喜欢这些食物。
02
接下来的几天,马克几乎每天早上都会来。他通常是独自一人,有时会带着一本中文学习的书,边吃边学。张明注意到,这位法国客人很快就爱上了中式早餐,尤其是小笼包。
一周后的早晨,张明正在和面,听到门铃响起,抬头看到马克走了进来。
「早上好,张老板!」马克用刚学会的中文打招呼,发音虽然不标准,但已经能听出他的努力。
「早上好,马克先生。」张明微笑着回应,「今天想吃点什么?」
「和昨天一样,小笼包和豆浆。啊,还有,能不能教我怎么说'这个小笼包太好吃了'?」
张明笑着教他:「'这个小笼包真好吃',试试看。」
马克重复了几遍,直到张明点头表示他说得差不多了。
「你的中文进步很快。」张明赞赏道。
「谢谢,我在努力学习。我想了解更多中国文化,而美食是最好的开始,不是吗?」马克笑着说。
张明点点头:「在中国,食物不仅仅是填饱肚子,它承载着情感和记忆。」
马克似乎被这句话触动了:「在法国也是如此。我外祖母曾经说过,真正的美食是用心做出来的。」
「你外祖母说得对。」张明一边准备马克的早餐,一边和他聊天,「你来中国工作是做什么的?」
「我是一名建筑设计师,」马克解释道,「我们公司正在上海参与一个文化中心的项目,融合中西方建筑元素。我被派来负责与当地团队协调,同时学习中国传统建筑理念。」
「听起来是个有挑战性的工作。」
「确实如此,」马克喝了一口豆浆,「但也很有意思。就像这碗豆浆,一开始我觉得味道有点奇怪,现在却爱上了它的质朴。或许建筑也是这样,需要时间去理解和欣赏不同的美学。」
张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我只是个做早餐的,但我明白你的意思。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语言,无论是食物还是建筑。」
从那天起,马克和张明之间建立了一种奇妙的友谊。尽管语言和文化有差异,但他们通过食物找到了共鸣点。马克会分享他在法国的生活,张明则会讲述中国传统食物背后的故事。
03
一个月后的周三早晨,马克照常来到早餐店。今天店里特别忙,因为附近一个社区正在举行活动,很多人都选择在张明的店里吃早餐。
马克找到一个角落的位置坐下,小李匆匆过来拿了他的点单就赶去服务其他客人了。张明在厨房里忙得不可开交,额头上满是汗水。
这时,一位穿着讲究的中年妇女走进店里,环顾四周后皱起了眉头:「怎么这么多人?我赶时间,不能等太久。」
小李解释说需要排队等位,但那位女士显得很不耐烦:「我就要一碗馄饨,能不能快点?」
「女士,前面还有几位顾客在等,」小李礼貌但坚定地说,「我们会尽快为您服务的。」
那位女士不满地嘀咕着,正准备离开,马克突然起身:「女士,您可以和我共用这张桌子,如果您不介意的话。」
中年妇女惊讶地看了看马克,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坐了下来:「谢谢你,年轻人。你是外国人?」
「是的,我来自法国,」马克用他不太流利的中文回答,「我叫马克。」
「法国人?我女儿正在巴黎留学!」女士的态度立刻热情起来,「我是林女士,很高兴认识你。」
两人很快聊了起来,林女士询问了马克在法国的生活,马克则热情地回答,并给了她一些关于女儿在巴黎生活的建议。
张明从厨房里看到这一幕,不禁莞尔。马克已经不仅仅是个外国顾客了,他似乎正在融入这个小小的社区。
当林女士的馄饨上来时,她尝了一口,赞不绝口:「这家店的馄饨真的很道地,难怪这么多人。」
「是啊,」马克笑着说,「张老板的手艺很好。他告诉我,这些食谱都是他祖传的,有些技巧已经传了三代了。」
林女士惊讶地看着马克:「你和老板很熟?」
「我几乎每天都来这里吃早餐,」马克解释道,「张老板人很好,总是愿意和我分享中国美食的故事。我觉得这比我在任何书上学到的都要生动。」
林女士点点头:「这就是中国小店的魅力所在。不仅仅是食物本身,还有人情味。」
马克若有所思:「在法国也有类似的小餐馆,老板和常客之间形成一种特殊的关系。我想这可能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
林女士吃完后,特意走到柜台前对张明说:「老板,你的馄饨做得真好,下次我还会来。还有,你这位法国朋友很有礼貌,是个好人。」
张明笑着点头:「马克确实是个好人,他对中国文化很尊重。」
林女士离开后,马克走过来付账。
「今天特别忙,谢谢你帮忙安抚那位女士。」张明说。
马克摆摆手:「这没什么,在法国,共享餐桌是很常见的事。何况她的女儿在巴黎,我们有共同话题。」
「你好像越来越适应中国生活了。」张明一边找零一边说。
「多亏了你的早餐店,」马克真诚地说,「这里让我感觉像是在家一样。」
张明被这句话触动了,他拍拍马克的肩膀:「那就把这里当成你在中国的第二个家吧。」
马克接过找零,向张明告别后匆匆离开了,今天他有个重要的项目会议。
04
那天之后,马克不仅是来吃早餐,有时还会在晚上下班后顺路来店里坐坐。这时候店里已经关门了,但张明会留下来和马克聊天,有时还会做一些简单的晚餐分享。
「在法国,晚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用餐时间,」马克一边品尝张明做的家常菜,一边解释,「家人围坐在一起,慢慢吃饭,聊聊一天发生的事。有时一顿晚餐会持续两三个小时。」
「听起来很美好,」张明感叹道,「在中国,尤其是在大城市,生活节奏太快了,很多人连和家人一起吃顿饭的时间都没有。」
「你的家人呢?」马克好奇地问。
张明的表情有些落寞:「我妻子五年前去世了,女儿在加拿大读大学,已经三年没回来了。」
「我很抱歉听到这些,」马克真诚地说,「失去亲人是很痛苦的事情。」
「生活总要继续,」张明平静地说,「这家店是我和妻子一起创办的,坚持经营它,某种程度上是为了纪念她。」
马克点点头:「我理解。在法国有句谚语:'爱会通过食物传递'。或许你每天做的早餐,都是对妻子的一种纪念。」
张明被这句话触动了,眼睛微微湿润:「你说得对,马克。我从来没有这样想过,但确实如此。」
两人沉默了一会儿,各自沉浸在思绪中。
「对了,」马克突然想起什么,「下周我们公司有个中法文化交流活动,你有兴趣参加吗?活动上会有法国厨师展示法式烹饪,我觉得你可能会感兴趣。」
张明有些意外:「我?我只是个小店老板,对高级法餐一窍不通。」
「正因如此才更应该去,」马克笑着说,「就像我来学习中国早餐一样。何况你的烹饪技巧很好,也许能给那些法国厨师一些启发。」
经过马克的再三邀请,张明最终答应了。他有些忐忑,毕竟这将是他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国际交流活动。
05
交流活动那天,张明特意穿上了女儿去年寄回来的一套西装,看起来精神焕发但略显拘谨。马克在活动场地外等他,看到张明的打扮,露出赞赏的微笑:「你看起来很不错!」
「我不太习惯穿西装,」张明不自在地扯了扯领带,「希望不会出丑。」
「放轻松,」马克拍拍他的肩膀,「这只是个轻松的文化交流,不是正式宴会。」
活动在一个高档酒店的宴会厅举行,宽敞明亮的空间里,各种展台展示着中法两国的文化元素。张明跟着马克穿梭在人群中,时不时停下来欣赏某件展品或品尝提供的小食。
「这是我们公司的总监,皮埃尔先生,」马克将张明介绍给一位头发花白的法国人,「这是我的朋友张明,他拥有上海最好的传统早餐店之一。」
「很高兴认识你,张先生,」皮埃尔用带着口音的中文说道,「马克经常提起你的小笼包,说那是他在上海最喜欢的食物。」
张明有些受宠若惊:「谢谢,我只是做些家常早点,比不上这里的精致料理。」
「不要小看传统食物,」皮埃尔认真地说,「在法国,我们最珍视的就是那些祖传的地方美食。正是这些看似简单的菜肴,才是文化的真正载体。」
这番话让张明感到莫名的感动和自豪。他开始放松下来,更加投入地参与到交流中。
在烹饪展示区,一位法国厨师正在制作可颂面包,张明饶有兴趣地观察着他娴熟的动作。
「想试试吗?」那位厨师注意到张明的目光,邀请道。
张明犹豫了一下,在马克的鼓励下上前尝试。他小心翼翼地按照指导折叠面团,虽然动作不够流畅,但专注的神情和稳定的手法引起了厨师的注意。
「你是厨师吗?」法国厨师好奇地问。
「我开了一家早餐店,」张明回答,「主要做中式早点。」
「难怪你的手法这么稳,」厨师赞赏道,「面团是能感受到制作者情绪的,无论是做面包还是做馒头,心态是最重要的。」
张明点点头:「在中国我们有句话,'心诚则灵',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两人就此展开了一场关于面食制作的跨文化对话,引来了不少围观者。马克站在一旁,看着张明逐渐找到自信,脸上不由露出微笑。
活动接近尾声时,主办方安排了一个即兴的美食交流环节,邀请参与者分享自己国家的饮食文化。马克鼓励张明上台,尽管张明再三推辞,最终还是被推上了台。
「我...我叫张明,开了一家小小的早餐店,」张明有些紧张地开始,「在中国,早餐文化非常丰富,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色...」
随着讲述的深入,张明的紧张逐渐消失了。他讲述了小笼包的制作技巧,豆浆的熬制方法,以及这些食物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意义。当他说到这些食物如何连接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时,整个会场安静下来,所有人都被他朴实无华却充满感情的话语所打动。
「食物不仅仅是填饱肚子,」张明最后说,「它是情感的载体,是记忆的保存者,也是不同文化之间的桥梁。就像今天,我们通过分享彼此的美食,增进了解和友谊。」
掌声响起,张明有些不好意思地下了台。马克迎上来,给了他一个拥抱:「太棒了!你说的每一个字都打动了我。」
「我只是说了实话,」张明微笑着,「谢谢你邀请我来,这是个很特别的经历。」
「等等,」马克突然想起什么,「你不是说你女儿在加拿大吗?我下个月要去多伦多参加一个建筑研讨会,如果方便的话,也许我可以帮你带些东西给她?」
张明的眼睛亮了起来:「真的吗?那太好了!我女儿一直很想念我做的腌菜,但寄过去太麻烦了。」
「没问题,」马克笑着说,「就当是回报你这段时间对我的照顾。」
两人约好了细节,然后一起离开了活动现场。走在上海的夜色中,张明感到一种久违的轻松和满足。
06
接下来的几周,马克依旧每天早上来吃早餐,但更多时候,他会在晚上下班后来店里帮忙收拾,然后和张明聊天到很晚。
一天晚上,马克拿出了一个精致的小盒子:「这是我从法国带来的一些香料,思考了很久,我觉得也许可以尝试将它们融入到你的某些早点中,创造一些中西合璧的新口味。」
张明好奇地打开盒子,闻了闻里面的香料:「很特别的香气,有点像我们的五香粉,但又不完全相同。」
「在法国,我们称之为'香料混合物',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配方,」马克解释道,「这是我外祖母传下来的配方,她是个了不起的厨师。」
「那我们试试看?」张明提议,「明天早上来得早一点,我们可以尝试做一些融合风味的早点。」
第二天一大早,马克比平时提前了一个小时到店。张明已经在准备食材了,看到马克进来,热情地招呼他:「来得正好,我正在和面,准备做些试验。」
两人一起在厨房里忙碌着,尝试着将法式香料融入传统的中式早点。他们做了香料小笼包、法式风味咸豆浆,甚至尝试了带有香草香气的油条。
「这个小笼包的味道...很微妙,」马克品尝后评价道,「传统的鲜香中带着一丝异域风情,但又不会喧宾夺主。」
张明也尝了一口:「确实很特别,像是在熟悉的味道上增添了一层新的维度。」
他们决定将这些创新早点作为当天的特供,看看顾客的反应。
「今天有些特别的早点供大家尝试,」张明向一大早就来的老顾客们宣布,「这是我和我的法国朋友马克一起研发的中法融合风味。」
顾客们好奇地尝试了这些新品,反应褒贬不一。有人觉得新鲜有趣,也有人更喜欢传统口味。但无论如何,这些特别早点很快就售罄了。
「看来人们还是愿意尝试新事物的,」马克评价道,「虽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但能引起讨论已经是成功的第一步。」
张明点点头:「是啊,改变总是需要时间适应的。不过我觉得那个香料小笼包确实有发展潜力,也许可以成为店里的特色品。」
就这样,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张明的早餐店增加了几样融合风味的早点,逐渐吸引了更多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年轻顾客。马克也会在有空的时候来帮忙,甚至带着他的一些外国同事来品尝。
07
一天清晨,马克像往常一样来到早餐店,但这次他的表情有些凝重。
「怎么了?」张明注意到他的异样,关切地问。
「我昨晚接到公司的通知,」马克叹了口气,「我需要回法国一趟,处理一些项目上的问题。可能要离开两周左右。」
「这是好事啊,」张明鼓励道,「你不是一直说想家吗?这是个回去看看的好机会。」
「是的,但...」马克犹豫了一下,「我有点担心离开后,我刚刚适应的这一切会变得疏远。」
张明拍拍他的肩膀:「别担心,上海不会跑掉,我的店也不会。等你回来,一切都会和你离开时一样。」
马克笑了:「你说得对。对了,我是后天一早的飞机,明天会来和你告别,还有...」他从包里拿出一个信封,「这是我女儿的地址和电话,如果你去加拿大看你女儿,也许可以顺便拜访她。她很想尝尝我一直赞不绝口的中国早餐。」
张明接过信封,感动地说:「谢谢你,马克。祝你旅途顺利。」
第二天,马克最后一次来店里吃早餐。他和所有熟悉的服务员告别,还特意为大家带了一些法国特产的巧克力作为小礼物。
「再见,张老板,」马克用已经流利许多的中文说,「谢谢你这段时间的照顾,我会想念你的小笼包的。」
「等你回来,我会准备更多新花样给你尝,」张明笑着说,「一路平安,朋友。」
两人紧紧握手,眼神中满是不舍。
马克离开后,店里似乎少了些什么。虽然生意依旧繁忙,但张明总会不自觉地望向马克常坐的那个位置,那里现在坐着其他顾客,但在张明眼中却显得格外空荡。
小李注意到老板的心不在焉:「老板,您是不是想马克先生了?」
「有点吧,」张明承认,「习惯了他每天来,突然不来了,感觉怪怪的。」
「马克先生人很好,」小李说,「他走的那天,还专门谢谢我经常帮他翻译菜单。他说他会带法国的明信片回来给我们。」
张明点点头:「是啊,他是个好人。」
日子一天天过去,马克离开已经一周多了。张明的生活回到了马克出现前的常态,但他发现自己会时不时地查看手机,期待马克的消息。然而,除了出发当天的一条"安全抵达"的简讯外,再没有其他消息。
「也许他在法国太忙了,」张明自我安慰道,「或者是时差的原因。」
就在张明渐渐习惯马克不在的日子时,一个意外的客人出现了。
08
那是马克离开后的第十天早晨,一位戴着眼镜、面容和善的中年男子走进店里,用流利的中文点了几样早点。
「您的小笼包真的和马克说的一样好吃,」那人吃了一口后赞叹道,「难怪他一直念念不忘。」
张明愣了一下:「您认识马克?」
「哦,抱歉,我应该先自我介绍,」那人站起来伸出手,「我是皮埃尔,马克的上司,我们在文化交流会上见过。」
张明这才认出他来:「是的,我记得您。马克还好吗?他在法国一切顺利吗?」
「他很好,」皮埃尔笑着说,「其实他让我来告诉你,他可能要晚几天回来。公司决定让他多待一段时间,和总部的设计团队详细讨论项目方案。」
「原来如此,」张明点点头,「替我向他问好,告诉他不用着急,他的位置一直在这里等他。」
「我会的,」皮埃尔说,然后有些犹豫地补充道,「其实...我今天来还有另一个目的。马克告诉我你的早餐店有一些很有特色的中法融合早点?」
「是的,」张明有些惊讶,「那是我和马克一起尝试的,还在改进中。」
「太好了,」皮埃尔兴奋地说,「我们公司下个月要接待一个重要的中国代表团,想在早餐会上提供一些有特色的中法融合美食。马克强烈推荐了你的店。如果你有兴趣,我们希望能和你合作。」
张明惊讶得说不出话来:「我...我只是个小店老板,从来没做过这样的大型活动。」
「正是你的朴实和对传统的尊重打动了我们,」皮埃尔真诚地说,「何况马克说你很擅长融合两种文化的精髓。如果你愿意,我们可以安排专业团队协助你。」
经过一番深思,张明最终同意了这个合作机会。接下来的几天,他忙于和皮埃尔的团队讨论菜单、试做样品,几乎没有时间去想念马克了。
与此同时,马克在法国也很忙碌。他不仅要处理工作上的事务,还抽时间回老家探望了父母,给他们讲述在中国的见闻,特别是那家已经成为他生活一部分的早餐店。
「听起来这位张先生是个很好的人,」马克的母亲评价道,「难怪你这么念念不忘他的早餐。」
「不仅仅是早餐,妈妈,」马克解释,「是那种氛围,那种真诚和热情。张明把每一位顾客都当作朋友对待,而不仅仅是生意。这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少见了。」
「你应该邀请他来法国,」马克的父亲建议,「让他也体验一下我们的文化。」
「这是个好主意,」马克若有所思,「也许等项目结束后,我可以安排一次法国之行。」
09
回到上海的前一天,马克给张明发了消息,告诉他自己明天会回来,但由于飞机到达时间很晚,可能要后天才能去店里。
张明回复说会准备马克最喜欢的早点等他,但没有提到和皮埃尔的合作,想给他一个惊喜。
第二天晚上,马克终于回到了上海。尽管旅途劳累,但想到明天就能再见到张明和那家熟悉的早餐店,他的心情无比轻松。
然而,命运有时喜欢开玩笑。
第二天一早,马克起得很早,迫不及待地想去张明的店里。但当他准备出门时,却发现钱包不见了。他翻遍了所有可能的地方,最后才想起来,昨晚太累了,可能把钱包忘在了出租车上。
「糟糕,」马克自言自语,「信用卡、现金、甚至身份证都在里面。」
他立即联系了出租车公司和警局,但被告知需要时间查询和处理。没有钱包,意味着他不仅不能支付早餐费用,甚至连出门乘坐公共交通的钱都没有。
马克犹豫了一下,决定还是先去张明的店里,希望能借到一些现金应急。他步行了近一个小时,终于来到了熟悉的小巷口。
然而,让他意外的是,平时这个时间应该人声鼎沸的早餐店,今天却大门紧闭。一张纸条贴在门上:「今日临时休业一天,明天恢复营业,给各位顾客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马克站在门口,感到一阵失落。他等了一会儿,希望张明或许会出现,但四周一片寂静。
就在他准备离开时,一位常来店里的老顾客认出了他:「咦,马克先生,你回来了?」
「是的,」马克回答,「请问您知道张老板去哪里了吗?」
「哦,听说他今天去参加一个重要活动,好像是和一家外国公司合作的什么早餐会,」老顾客回忆道,「昨天他还在店里忙着准备呢,看起来挺重要的。」
马克恍然大悟:「一定是和皮埃尔的合作!」
他谢过老顾客,失望地转身离开。没有钱包,他只能步行回公寓,一边走一边思考该如何处理这个窘境。
回到公寓后,马克再次联系了出租车公司,但他们表示还没有找到他的钱包。他的中国同事们都去参加那个早餐会了,一时联系不上。
「看来今天只能饿肚子了,」马克自嘲地笑了笑,开始整理刚从法国带回来的行李,希望能分散注意力。
就在这时,他在行李箱夹层中发现了一个小信封,里面竟然有一些人民币和一张备用信用卡!这是他出发前准备的应急资金,却完全忘记了。
「太好了!」马克松了一口气,立即换好衣服准备出门。尽管错过了早餐时间,但他想去张明的店附近等他回来。
然而,就在他准备离开时,门铃响了。打开门,马克惊讶地发现张明站在门外,手里还提着一个保温袋。
「张明!」马克惊喜地叫道,「你怎么来了?」
「我听皮埃尔说你昨晚回来了,想着你可能会想念我的早点,」张明笑着举起保温袋,「特意给你带来了。」
马克感动得说不出话来,他让张明进屋,两人坐下来,张明打开保温袋,里面是热气腾腾的小笼包和豆浆。
「我还以为你今天会去店里,」张明说,「但我等了一早上都没见到你,就想着直接送来了。」
马克这才想起来自己忘了告诉张明自己丢了钱包的事:「对不起,我确实一大早去了,但店门关着,有人告诉我你去参加活动了。」
「啊,那个早餐会提前结束了,」张明解释道,「本来以为会持续到中午,没想到嘉宾们提前离开了。我赶紧回店里,就是想等你来。」
「其实我早上去了,但看到店关着就回来了,」马克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而且...我的钱包昨晚丢在出租车上了,所以即使店开着,我也付不了账。」
张明愣了一下,然后哈哈大笑:「原来如此!难怪我等了那么久都没等到你。」
马克也笑了起来:「这真是个奇妙的误会。」
「不过你的钱包丢了,要紧吗?」张明关切地问。
「已经报警和联系出租车公司了,希望能找回来,」马克说,「幸好我在行李箱里还藏了些应急钱。」
「需要帮忙的话尽管说,」张明真诚地说,「在中国,朋友之间互相帮助是很自然的事。」
马克感激地点点头:「谢谢你,张明。不仅是为了这些早点,还有你的友谊。」
两人边吃边聊,马克讲述了他在法国的见闻,张明则分享了和皮埃尔合作的经历。
「那个早餐会很成功,」张明自豪地说,「代表团对我们的中法融合早点赞不绝口,皮埃尔还说希望能长期合作。」
「太好了!」马克真心为他高兴,「我就知道你的才华不应该只局限在这个小店里。」
「这都要感谢你,」张明诚恳地说,「如果不是你把法国香料带给我,如果不是你鼓励我尝试创新,我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有这样的机会。」
「这是你应得的,」马克说,「你的热情和才华打动了所有人,包括我。」
就在他们聊天的时候,马克的电话响了。是出租车公司,他们找到了马克的钱包,所有东西都完好无损。
「太好了!」马克挂断电话后兴奋地说,「他们会把钱包送过来。」
「看来今天是个好日子,」张明笑着说,「这值得庆祝一下。晚上来我家吧,我做几道家常菜,我们好好聊聊。」
马克欣然同意,两人约好了时间。
10
当天晚上,马克如约来到张明家。这是他第一次来张明的住所,一个位于老式公寓楼里的两室一厅,简单整洁,墙上挂着一些照片,大多是张明和他女儿的合影。
「请坐,随便点,」张明招呼道,「我去准备晚餐。」
马克环顾四周,被一张照片吸引了注意力:照片中的张明站在早餐店门口,旁边是一位面容和善的女士,两人笑得很开心。
「那是我妻子,」张明从厨房里出来,注意到马克在看照片,「那是我们刚开店的时候拍的。」
「她看起来是个温柔的人,」马克评价道。
「是的,她很温柔,也很坚强,」张明的声音有些哽咽,「她生病后依然坚持每天来店里帮忙,直到...最后。」
马克安慰地拍拍张明的肩膀,没有多说什么。有时候,沉默比言语更能表达理解和尊重。
晚餐非常丰盛,张明准备了几道马克从未尝过的家常菜,还特意用了一些马克带来的法国香料。
「你越来越擅长融合两种风味了,」马克赞叹道,「这道青椒炒牛肉,加入了迷迭香后,风味更加丰富了。」
「多亏了你的指导,」张明笑着说,「对了,皮埃尔今天提到,如果早餐会合作顺利,他们公司可能会考虑在上海开一家中法融合餐厅,希望我能参与。」
「那太好了!」马克兴奋地说,「你绝对有这个能力。」
「但我有些犹豫,」张明坦言,「我从来没有经营过正式餐厅,早餐店和餐厅是不同的。而且...离开我经营了十五年的小店,总觉得有些不舍。」
马克理解地点点头:「这确实是个艰难的决定。但你知道吗?有时候改变也是一种成长。你的手艺和热情不应该被局限。」
「你说得对,」张明若有所思,「也许我可以两边都尝试,先保留早餐店,同时参与新餐厅的筹备。如果顺利的话,再考虑下一步。」
「这是个明智的决定,」马克赞同道,「慢慢来,一步一步地尝试。」
两人又聊了很多,从各自的家庭到未来的计划。马克提到了他父母建议邀请张明去法国的事情。
「我真的很想去看看,」张明兴奋地说,「尤其是了解一下法国的早餐文化。不过可能要等女儿放假回来,我们一起去。」
「那太好了,」马克说,「我可以帮你们安排行程,我家乡有很多值得一去的地方。」
就这样,两人畅谈到深夜,分享着各自的文化和生活,建立了更深厚的友谊。
第二天一早,马克如常来到早餐店。店里的老顾客们见到他回来,都热情地打招呼。马克感觉好像回到了家一样。
「今天想吃点什么?」张明笑着问,「还是老样子?」
「老样子,」马克点点头,「不过...等等,我好像没带钱包。」
张明愣了一下,然后两人同时笑了起来。
「没关系,」张明摆摆手,「朋友之间,一顿早餐算不了什么。」
马克感激地点点头,但还是坚持:「不行,这次我一定要记得付账。我可以明天再来付。」
「随你便,」张明笑着说,「你的座位和早餐永远在这里等你。」
马克离开后,张明继续忙着店里的事务,但心里总有些不安。马克说会回来付账,但张明并不在意这点小事。然而,第二天一早,张明惊讶地发现马克并没有如常出现。一个上午过去了,马克依然没有来。张明开始担忧,给马克发了短信,但没有收到回复。
「会不会是因为没付那顿早餐的钱,感到不好意思了?」张明暗自思忖,但立刻否定了这个想法。他和马克已经是朋友了,一顿早餐怎么可能影响他们的友谊?
下午,张明决定去马克的公寓看看。然而,到了那里,敲了半天门也没人应答。正当他失落地准备离开时,一位邻居告诉他,似乎看到马克早上匆匆离开,手里拿着行李箱。
「行李箱?」张明愣住了,「他要去哪里?」
带着满腹疑惑,张明联系了皮埃尔,却得知马克临时被召回法国总部,昨晚接到通知,今早就走了。
「但为什么不告诉我?」张明自言自语,心中涌起一阵莫名的失落和受伤。
来源:下弦YT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