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杜震宇直播时,气氛一度有点冷。弹幕飘过“亚泰怎么还没保级?”有人直接丢出一句:都这成绩了,还有人泡吧喝酒,你怎么看?他也不遮掩:“真正心里有数的球员,不会在关键时候放纵自己。你说发泄,有的是办法。但就两瓶啤酒,还真排不上号。”
烂透了?前国脚:中国球员喝酒压根不算事,和女友熬夜通宵才更离谱
杜震宇直播时,气氛一度有点冷。弹幕飘过“亚泰怎么还没保级?”有人直接丢出一句:都这成绩了,还有人泡吧喝酒,你怎么看?他也不遮掩:“真正心里有数的球员,不会在关键时候放纵自己。你说发泄,有的是办法。但就两瓶啤酒,还真排不上号。”
中国足球这些年麻烦不断,每次只要成绩差,“生活作风”总被揪出来晒一遍。这回连曾经的国脚都直言——自律问题,比外界想象得深。杜震宇话锋一转,把焦点从“喝酒”拉到管理。他提外教带队,多半下班各走各路;中方教练却盯得紧,因为了解国内球员到底几斤几两。有些规矩,不管你服不服,都得立起来。
但奇怪在哪儿?外援能自由活动,很少出乱子;本土球员没人管,就容易跑偏。一边是信任,一边是强压——背后其实只有一个原因:职业习惯天壤之别。“我做了教练才明白,当年那些条条框框不是多余。”他说,中国球员最大的问题,是生活没节制。“别拿喝酒当大事,那都是小意思。最让人头疼的,其实就是日夜颠倒、跟女朋友耗着,这才是真正伤元气。”
再往深里看,这并非孤案。当初冈田武史执教浙江,也碰上类似难题。据说俱乐部高层私下建议他,用“打骂式管理”,因为“不狠一点,他们根本不会听”。场面尴尬,但事实摆在那里。不止一家俱乐部流传这种操作逻辑,只不过换个名字罢了。
中国男足为什么总给人一种松散感?表面看是纪律松弛,底子里还是职业态度滑坡。训练结束就解散,各玩各的;没人盯着,就敢破戒。有的人把压力全甩给娱乐,有的人干脆无所谓输赢。在这样的环境下,谁还能指望团队凝聚力?
不少老球迷看到这一幕只剩叹息。几十年来,从甲A到中超,该罚款的时候照样罚,该禁赛的一波接一波,可最终呢?每隔几年又冒出同样的问题。从未解决,只是在轮回。
对比一下日本、韩国甚至欧洲联赛,大多数主力早已形成自觉约束,无需监管也能做到规律作息。而在中国足球圈,自律反而成了一种奢侈品,需要用制度死磕才能维持片刻平衡。这种落差,让很多业内人士无奈摇头。
舆论热议归热议,说到底还是个人选择决定命运。一旦进入舒适区,再难主动突破困局。有些年轻队员觉得踢进顶级联赛已经够光鲜,于是开始享受起名利场上的短暂刺激,却忘记身后还有漫长生涯等着他们去拼搏。
不少网友调侃:“现在请假理由千奇百怪,就是不见谁为梦想彻夜苦练。”玩笑归玩笑,现实残酷如铁。如果没有基本的敬业精神,再好的战术体系也是空谈,更不用指望逆袭奇迹频繁发生。
今年以来,中超和国家队表现依旧低迷,而围绕球队的话题,却始终脱不开“生活作风”“熬夜刷剧”“恋爱脑”等标签。本应属于绿茵场上的激情与斗志,被稀释在各种八卦花边之后,看台上的失望情绪愈演愈烈。从前国脚口中爆出的细节,不过揭开了一角窗帘,让更多沉疴浮现眼前。
当然,并非所有中国球员都如此懒散糊涂,总有人默默坚守自律底线。但整体氛围若长期宽松,对抗性迟早削弱,在激烈竞争中慢慢掉队,这是肉眼可见的趋势,也是行业必须面对的不争现实。不变革、不警醒,下一个热点恐怕依然会从这里爆出来——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来源:血手探险者J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