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耿弇是王莽新朝时期的上谷太守耿况之子,是东汉开国的云台二十八将之一。虽然耿弇在云台二十八将中只排名第四,但是他却是云台二十八将中,被《后汉书》唯一一个单独列传的。
耿弇是王莽新朝时期的上谷太守耿况之子,是东汉开国的云台二十八将之一。虽然耿弇在云台二十八将中只排名第四,但是他却是云台二十八将中,被《后汉书》唯一一个单独列传的。
为什么不是别人,偏偏是耿弇获得了这一殊荣呢?
因为耿弇是刘秀到河北后最早投到刘秀麾下的河北豪强之一,而他不仅仅跟随刘秀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还在东汉王朝的建立过程里发挥了非常独特的作用。
更始元年(公元23年)十二月,前西汉赵缪王之子刘林拥戴王昌(王郎)在邯郸称帝,一时河北郡县尽都归附王昌。王昌称帝后随即以十万户的赏格悬赏奉更始帝之命招抚河北的刘秀的脑袋,这让刘秀在河北陷入了极其危险的境地。
可就在王昌如此势大的情况下,耿弇却态度坚决地支持刘秀。
耿弇南下到刘秀身边时,由于处境危险,刘秀当时正想要逃离河北。耿弇站不来制止了刘秀离开河北,他向刘秀保证可以说服上谷渔阳两郡支持刘秀,在得到了耿弇的支持后,刘秀有了在河北坚持下去的信心。
因为谷渔阳两郡的数以万计的突骑,乃是天下最精锐的骑兵部队,是成就帝业的重要武力支柱。
当时刘秀的部下很多都不看好继续留在河北的前景,刘秀于是指着耿弇说‘他是我的北道主人啊’,借耿弇安定了人心。随后刘秀留在河北召集各方势力对抗王昌,由此开启了他成就帝业的第一步。
因此耿弇可以说是刘秀成就帝业的引路人。
耿弇在回到上谷后成功地争取到了上谷渔阳两郡支持刘秀,他随即率4000骑兵2000步兵南下支援与王昌作战的刘秀。
在南下与刘秀会合的过程中,耿弇一路攻取了22个县,不但壮大了刘秀的声势,还消灭了王昌的大量军队。也正是依靠耿弇带来的幽州突骑的突击,刘秀才能在南栾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王昌的主力军。
其后耿弇平定幽州各地为刘秀建立起了大后方,接着他又率军南下追随刘秀平定了河北各地。
所以耿弇在刘秀早期打基础时,贡献不但巨大还十分的特殊。
而在其后刘秀统一天下的战争中,耿弇也继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建武三年(公元27年)春,耿弇随刘秀在宜阳逼降了赤眉军。
建武三年(公元27年)六月,坚决跟刘秀斗到底的延岑出兵进攻南阳,在南阳郡的穰县,耿弇率领的骑兵与延岑大军遭遇。耿弇在此仗中大破延岑,延岑仅带着几个亲信逃出了战场,从此以后延岑再也无力割据一方单独成为一个势力,只能颠沛流离寄人篱下。
建武四年(公元28年),随着关中基本稳定,耿弇主动请缨北上平定了渔阳郡叛乱的彭宠,彻底解除了刘秀的后顾之忧。
建武五年(公元29年),耿弇更是独自领军四万进攻割据齐地拥兵20万以上的张步,这一战充分展现出了他的军事才华。
在攻取巨里(今山东济南市东北)时,耿弇采取围点打援战术一举消灭了济南郡的张步军主力,攻取了济南郡全境;接着耿弇采用声东击西之计攻取临淄,然后采用引蛇出洞之计诱使张步进攻临淄,在野战中以少胜多大败张步。
其后耿弇率军追击张步,尽管张步这时还有兵马十余万,但是他已经被耿弇打得丧胆不敢迎战。又眼见刘秀亲率大军在耿弇之后压阵,于是张步主动向耿弇投降,耿弇收降了齐地的十几万大军平定了齐地。
由于耿弇平定齐地之战实在是非常精彩,所以刘秀盛赞耿弇留下了‘有志者事竟成’的经典名句,将他与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相提并论。
建武六年(公元30年)至建武十年(公元34年),耿弇参与了平定陇西之战。
耿弇之所以在《后汉书》中能单独立传,主要是因为他的事迹多功劳大,毕竟东汉明帝刘庄所排的云台二十八将(东汉开国元勋)中,其战绩真正堪称名将的寥寥无几。
看史书不难发现刘秀军的一个尴尬情况,刘秀军所攻灭的那些大的割据势力,大多都是刘秀出面统筹全军才得以拿下的。因此几乎是耿弇独立剿灭的齐地张步,成了刘秀在夺取天下的过程中,由他手下将领独立攻灭的唯一的一个大割据势力。
就凭此功绩,《后汉书》作者范晔将耿弇单独列为一传,也完全说得通。
觉得码字的文章还行,走过路过看过请赞个粉个转个。
谢谢大家的支持。
来源:笑香风云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