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被“冤枉”的5个好东西!以为有害,其实可以吃!建议了解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6 15:58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1824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这不能吃,会致癌”“那个别碰,对肝不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食物被贴上了“有害”的标签,不少人谈之色变,甚至常年避而远之。可真相真的如此吗?

其实,有些被“冤枉”的食物,本身并无害,甚至还有一定的营养价值。今天,我们就来“平反”5种常被误解的食物,科学告诉你:它们不是毒药,反而可以放心吃!

“味精致癌”是流传最广的说法之一。但真相是:目前没有任何权威研究表明,味精具有致癌性。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它是天然氨基酸的钠盐,在很多天然食物中就存在,比如番茄、蘑菇、乳制品。它能增强鲜味,被广泛用于烹调中。

早在198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评估后就明确指出:味精是安全的食品添加剂。中国国家卫健委也未对味精设置每日摄入上限。

当然,再安全的东西也不能过量。大量摄入味精可能导致钠摄入增加,高血压患者应适当注意。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每天炒菜加一点味精,完全没问题。

很多人吃鸡时,第一时间就把鸡皮扔了,理由很简单:“油脂太多,不健康!”但实际上,鸡皮的脂肪大多数是不饱和脂肪酸,这类脂肪对心血管健康有益。美国《营养与代谢》期刊曾发表研究,指出适量摄入鸡皮并不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此外,鸡皮中的胶原蛋白也是一种优质蛋白,适当摄入有助于皮肤弹性和关节健康。当然,鸡皮脂肪含量确实较高,控制好总热量摄入仍然重要。但如果你本身健康,偶尔吃点鸡皮,并不会伤害身体,更谈不上“致病”。

“糖尿病人不能吃米饭”“白米饭是血糖炸弹”……这些说法让不少人开始对米饭敬而远之。但事实并不绝对。白米饭的确血糖生成指数(GI)较高,容易导致血糖快速上升。但GI值并不是唯一标准。更重要的是“膳食结构”和“进食方式”

比如,用米饭搭配高纤维蔬菜、蛋白质类食物(如鸡蛋、鱼肉),可以显著降低餐后血糖波动。研究表明,搭配合理的主食并不会增加糖尿病风险,反而有助于维持能量平衡。

对于普通人群来说,完全不吃主食反而容易营养不良、代谢紊乱。关键是控制好总量,合理搭配,不被“白米饭有害”吓到。

“喝咖啡伤胃”“咖啡影响睡眠”“咖啡会上瘾”……咖啡被很多人打上了“坏饮品”的标签。但实际上,咖啡是世界上研究最充分的饮品之一。大量研究显示,适量饮用咖啡可降低多种慢性病的风险,包括2型糖尿病、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

至于“伤胃”,这与个体体质有关。咖啡中的咖啡因可能刺激胃酸分泌,但并非所有人都会出现不适。如果你喝咖啡没感觉到胃胀、胃痛,就不必刻意回避。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天饮用不超过400毫克的咖啡因(约3~4杯咖啡)是安全的。也就是说,只要不过量,咖啡不仅不伤身,反而是“保护神”

榴莲因其浓烈的味道和高热量,常被列为“垃圾食品”。但实际上,榴莲虽热量高,但营养价值同样高。它富含膳食纤维、钾元素、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对心脏、神经系统功能都有好处。适量食用还有助于肠道蠕动、缓解便秘

至于热量问题,确实需要注意。每100克榴莲约含147千卡热量,相当于一碗米饭的热量。但只要不一次吃太多,完全可以作为营养水果适量享用

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人、肥胖人群应控制摄入量,但对健康人群而言,偶尔吃点榴莲,不是“放纵”,而是享受生活

在健康饮食这件事上,我们最怕的不是食物本身,而是错误的信息。科学吃饭,不是“不吃”,而是知道吃什么、怎么吃、吃多少。很多被“妖魔化”的食物,其实是被误解的“好东西”。

只要我们掌握正确的知识,就能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守护健康。别再轻信“听说”“有人说”,而是要多问一句:有没有科学依据?

参考资料: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

FAO/WHO Expert Committee on food additives. Safety evaluation of certain food additives. WHO, 2022

Nutrition & Metabolism, 2017: "Chicken skin: Fat profile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中国疾控中心. 健康科普知识数据库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艾中医健康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