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很多人心里,玉皇大帝就是天庭的最高统治者,王母娘娘则是住在瑶池的女神,两人好像天庭的“帝后”一样。但要真追溯起来,这两位神祇的来历并不一样,他们的关系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得从古代文献里的记载说起。
在很多人心里,玉皇大帝就是天庭的最高统治者,王母娘娘则是住在瑶池的女神,两人好像天庭的“帝后”一样。但要真追溯起来,这两位神祇的来历并不一样,他们的关系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得从古代文献里的记载说起。
先说玉皇大帝。玉皇这个形象,其实是随着道教的形成和发展才逐渐确立的。《太上开天玉皇本行集经》记载,他本是“光严妙乐国”的王子,修炼了无量劫,功德圆满,才成了“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听名字就知道,地位极高,相当于天界的最高管理者。但这部经书出现得很晚,大概在唐宋之间,所以它更多是道教体系完善后的产物。换句话说,玉皇大帝是一个集大成的形象,代表了天道秩序和最高权威。
再说王母娘娘,她的起源要比玉皇大帝早得多。《山海经·西山经》里就说:“昆仑之丘,有神焉,名曰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最初的西王母可不是后来那个慈祥端庄的王母娘娘,而是带着野性和威严的女神,掌管天灾、刑罚、瘟疫之类的东西,属于能兴福也能降祸的神祇。到了汉代,《穆天子传》里出现了“天子西王母会于瑶池”的故事,说周穆王去见西王母,两人饮宴唱和,“王母为天子歌曰:‘白云在天,丘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这已经带点浪漫色彩了,西王母的身份从灾厉之神逐渐转为掌管长生、仙药、吉祥的女神。
到了汉武帝时期,王母娘娘的形象进一步上升。汉武帝痴迷神仙之术,传说他曾盼望王母娘娘赐予长生不老药。司马相如《大人赋》、东方朔的传说里都提到过王母。她成了天界女性神祇的代表,掌管瑶池、蟠桃、长生药,成了人间帝王想要攀附的对象。
那么,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是怎么扯上关系的呢?在早期的典籍里,他们其实是两个系统的神。王母起源很古老,跟西方女神信仰有关,而玉皇大帝是道教体系逐渐确立后出现的“最高神”。但是到了唐宋以后,道教逐渐需要一个完整的“天庭秩序”,天帝总得有个“天后”吧,于是王母娘娘的地位就顺理成章地跟玉皇大帝捆在了一起。
《云笈七签》里提到过玉皇和王母共同主宰天界,王母号称“太上开化金母元君”,也就是俗称的王母娘娘。她不单是女性神的代表,还成了辅佐玉皇的“天后”。宋代以后,宫观塑像里经常把他们并列供奉,甚至称为“玉皇圣母”,于是两人就被理解成夫妻。到了明清,小说、戏曲、民间传说更加推波助澜,比如《西游记》里,王母娘娘是掌管蟠桃园的女仙,玉皇大帝则是天宫最高主宰,一个管权力,一个管资源,正好对称。老百姓看着就觉得,这不就是天帝和天后的关系嘛。
但问题来了,史料和经文里很少直接说他们是夫妻,更多的是后世的民间演绎。在一些道教经典里,王母并不一定是玉皇的配偶,而是独立的尊神,有时候甚至地位还在玉皇之上。比如《太上玉清无上灵宝自然北极大明尊经》里说王母是“元始天尊所生”,她本身就是开化女神,有独立的职能。再比如唐代敦煌文书里的一些道教文献,还称王母为“主仙之宗”,这说明她并不是单纯的“天后”,而是仙道修行的最高女性典范。
从民间的角度看,两人的关系更像是一种“互补”。玉皇代表至高无上的秩序和天权,王母代表长生、吉祥和仙界的生命力。人们拜玉皇,是希望得到庇佑、平安;拜王母,则是祈求长寿、健康。这两种需求刚好满足了百姓的心愿,所以在信仰体系里,他们自然被拉成一对。
当然,也有学者指出,在一些版本的民间故事里,王母娘娘并不是玉皇的妻子,而是天界的另一股势力。比如在少数民族神话里,西王母甚至是创世女神的化身,和玉皇大帝的职能完全不同。只是到了后世,尤其是明清时期,民间戏曲和小说的传播才固定了他们的“夫妻”关系。
说到这,就能明白: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的关系,其实有点像是历史演变的产物。严格按照史料,他们并不是一开始就绑定的夫妻,而是分属不同体系的大神。随着道教的发展和民间的想象,他们逐渐被拉到一起,成了“帝后”组合。玉皇象征权威,王母象征长生,两者结合,正好符合人间对于“权力和生命”的终极追求。
所以,如果有人问“玉皇和王母到底是什么关系”,答案其实有好几层:在最早的典籍里,他们没什么直接关系,属于各自独立的神;在道教的体系里,他们逐渐并列,王母有时候成了天后的角色;在民间信仰和文学作品里,他们就是大家眼中的夫妻,天界最尊贵的一对。可以说,这种关系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历史和文化长期演变的结果。
你看,《山海经》里那个虎齿豹尾、掌管灾厉的西王母,要是穿越到明清的庙会里,看到自己成了慈祥的天后,恐怕也会大吃一惊。而玉皇大帝从一个修成正果的王子,变成天庭最高统治者,也是一条漫长的文化加工之路。这两位神祇的关系,其实就是中国人信仰演变的一个缩影。
来源:胖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