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普通人参与国家治理非常困难,毛主席打破这个怪圈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6 15:16 1

摘要:实际上,并非如此,治理国家所要求的能力非常高,老子虽然那么说,但他只担任过守藏室史一职(即图书馆馆长),也没有真正治理过国家,因此,“治大国若烹小鲜”只是一种理论设想。在真实的历史中,老子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败,他自己也无能为力,最终选择骑着青牛出函谷关云游去了

古代圣人老子曾经云淡风轻地提过:“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是说,治理国家就好像烹调美味的小菜一样简单。

实际上,并非如此,治理国家所要求的能力非常高,老子虽然那么说,但他只担任过守藏室史一职(即图书馆馆长),也没有真正治理过国家,因此,“治大国若烹小鲜”只是一种理论设想。在真实的历史中,老子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败,他自己也无能为力,最终选择骑着青牛出函谷关云游去了。

在中国历史上,治理国家的技能属于高端技能,一般人根本接触不到。通常来说,他们会把这些技能编撰成书,梳理成治国理政的学问,只有统治阶级和文人集团才可能看到这些东西,普通人偷瞄一眼的机会都没有。

唐朝时期就有《贞观政要》,记录唐太宗治国经验,成为后世帝王案头读物,强调纳谏、节俭与吏治。此外,唐太宗还写了《帝范》一书,专门给太子看的,系统阐述帝王心术、用人及治国原则。

北宋时期,著名史书《资治通鉴》,就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就是皇帝教科书。

明朝时期,有一部著名的帝王教材《帝鉴图说》,通过117个历史故事(如尧舜禅让、桀纣暴政)提供统治借鉴。

清朝时期,康熙皇帝写了一本《圣祖训》,规定皇帝每日晨读,融合治国智慧与道德规范。

等等诸如此类,不一而列,这些很多关于国家治理的书,都是极少数人关起门来自己读,普通人根本读不到,无法接触到这些国家治理学说。

直到毛主席的出现,他打破了这个怪圈。

毛主席史无前例地把自己几十年的建党建国建军的思想成果以及斗争经验,总结成毛泽东思想,然后编成毛泽东选集,为了更进一步方便群众,还编写了一部《毛主席语录》,总印数超50亿册,中国人可以人手一本,甚至其他国家不少人也可以读到,这绝对是前所未有的大手笔。

最为重要的是,比起古代很多帝王心术之类的书籍,毛主席的思想非常接地气,也很光明正大。他用最简单朴实的语言,来阐述大道理,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要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将革命进行到底!”“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等等,这些大白话潜移默化地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政治思想觉悟。

又比如国家治理中的外交处理很复杂, 毛主席阐述重大的外交政策,只用了三个词汇,“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也是非常的形象生动,这三个词汇至今在历史课本都一字未改,教科书非常讲究逻辑严密,语言精准,用这种形象化的词汇,都是比较少见的。

就这样,我们普通人通过阅读毛选,破天荒地了解到最高政治智慧,可以说,普通人民群众对于政治方面的理解,一下子提升了很多个层次。

来源:历史轮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