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无论是早期的信息化建设、后来的数字化转型还是当下的智能化升级,都离不开底层基础设施的构建与再造。对很多企业而言,选择上公有云抑或自建数据中心,始终是基座建设的核心议题。
无论是早期的信息化建设、后来的数字化转型还是当下的智能化升级,都离不开底层基础设施的构建与再造。对很多企业而言,选择上公有云抑或自建数据中心,始终是基座建设的核心议题。
出于安全合规、数据可控等层面的考虑,一些企业倾向于自建数据中心,也在特定的发展阶段取得了不少成果。然而,倘若单纯依赖自建数据中心,企业会面临成本支出大、运维管理难等挑战,系统的稳定性、扩展性与安全性亦无法得到保障,难以支撑业务的可持续成长。
特别是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渗透的背景下,打造全新的AI算力平台、重构基础设施底座更是迫在眉睫。由于AI训练和推理的资源使用模式存在潮汐现象,且不同应用开发对算力的需求并不均衡,如何提高算力资源利用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新型的AI算力平台应具备算力虚拟化能力,实现算力资源细粒度分配;要采取动态分配策略,使算力资源可随负载高效调整;还必须达成统一调度的目标,促进算力资源根据业务要求调度到合适的位置。这显然需要云计算能力的全面加持,企业的整个数智化底座要找到兼容并包的进化方向。
在近日上海举办的华为全联接大会上,美的集团首席信息安全官兼软件工程院院长、欧洲科学院院士、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会士刘向阳发表主题演讲,阐释了美的集团在AI新时代的数智化战略,并开创性地提出基于本地IDC与华为云“双活”的崭新架构打造AI算力平台,树立起行业数智化跃迁的新标杆。这是自建数据中心与公有云比翼齐飞的新起点,标志着驱动AI强劲增长的数智化基座将迈向更高境界。
“大象”如何在AI时代舞动脚步?
作为全球最大的家电企业,美的集团的“ToC”业务声名远播,逾3000亿的规模令人刮目相看,而“ToB”业务却容易被外界忽视——这块业务的规模也已超过1000亿元,涉及楼宇科技、工业技术、机器人与自动化、医疗、物流等。如此庞大的业务体量必然需要数智化底座的鼎力支撑,其在AI时代的演进路径尤为引人注目。
领风气之先的美的集团在数字化方面有两大特色:一是所有的应用全是自研的,二是数字化底座也逐步变成自研。面对奔涌而来的人工智能浪潮,美的集团将AI应用全部内嵌到上层应用及数字化底座中,在集团内推广AI应用时也都“算成钱”,以财务认可的方式发挥降本增效的作用。
以研发效能平台为例:AI代码生成业务今年的KPI是3千万元,这个数字不是“拍脑袋”的结果,而是经过缜密的推导。每一行代码的外包成本大约为3块钱,这就意味着AI代码生成的数量超过1000万行才能达到预期目标。据刘向阳透露,今年的AI代码生成任务已完成1100万行,在达成KPI的同时会冲击更高的指标。
代码生成只是AI应用的冰山一角,美的集团已将AI全面渗透到端到端的业务场景。在生产端,以前AI质检主要用小模型,一旦产品发生变化,就要重新收集数据、重做训练;如今采用大模型后,只要调整一下配置即可,非常方便灵活。美的还研发了巡检机器狗,可对整个工厂的安全情况进行检测,所有这些检测也都基于大模型,显著提升了巡检工作的效率。
尤值一提的是,在美的集团的售前、售中、售后等业务环节,AI应用同样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售前有智能客服,能帮助员工回答问题,并可通过AI生成图片和视频,大幅降低营销成本;售中有智能补货,能预测未来的进货量,智能装箱则可更合理地设计装货方式,减少集装箱的使用量;售后的运作模式也发生了明显改变,客户遇到问题可上传照片或视频,大模型自动判断这个产品的形态与咨询类型,问题快速解决后有助于用户满意度持续提升。
基于新型“双活”架构的AI算力平台驱动数智化跃迁
当AI应用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性发展态势,对算力底座也会提出前所未有的高要求。如果仅靠堆叠芯片来应对复合型的挑战,就难免陷入算力利用率偏低的困局,而打造新型的AI算力平台才是真正的破局之道。
美的集团首创本地IDC与华为云“双活”的崭新架构,基于此构建的AI算力平台具备跨云多集群管理、算力调度、作业任务部署、队列资源分配、持续发布、统一资源管理、AI中间件、智能化运维等能力,为大规模的AI训练与推理保驾护航,助力企业实现AI赋能和降本增效的目标。
针对业界普遍存在的算力管理难题,美的集团的AI算力平台多管齐下,从各个维度谋求突围:一是借助算力资源虚拟化、灵活的动态分配策略和多种调度方法,全面提升算力利用率,避免闲置和浪费;二是增强故障发现与自愈能力,化解算力服务器故障率偏高的烦恼,为AI开发与应用提供稳定性的保障;三是通过多租户管理与精细化计量,进一步改善算力利用率和运维效率。此外,基于推训混合部署、动态扩缩容、无损更新、设置AI网关等举措,AI算力平台对企业数智化升级的支撑作用迈上更高台阶。
更为重要的是,美的集团的AI算力平台不仅可以部署在自己的数据中心,还能部署在公有云上——数据中心资源和公有云资源构成一整套资源池,当算力需求不能被数据中心满足时,会自动地“弹”到云上。刘向阳表示,通过与华为云深度合作,“我们不仅做到了云下、云上资源统一调度,而且还创造性地构建了云下和云上的双活”,这种路径探索颇具示范效应。
据了解,美的集团的主数据中心在贵阳,如果按照过往的模式实现同城“双活”,就需要再建设另外一个数据中心,成本支出相当巨大。与华为云强强携手,美的既能显著减少成本压力,又能充分利用华为云贵安数据中心澎湃的通算和智算资源,为整个集团的数智化跃迁奠定了坚实根基。
打通云上、云下的范式变革任重而道远
可以预期,打通云上和云下、同城“双活”的体系架构很有可能成为AI算力平台最新的“流行趋势”。这种创新模式让客户不再陷入自建数据中心还是上云的两难困境,平滑、自如的转换路径更利于释放AI算力的潜能。
作为国内领先的云服务商,华为云对相关领域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歇,云化数据中心CloudDC即是被行业客户广泛认可的利器。它能让客户像使用云服务一样管理自有资产,并通过算网存云化获得IDC一站式上云体验。针对多种应用场景,CloudDC还能为不同云化阶段的客户提供演进方案,为其数智化转型创造必要条件。
从行业客户的角度看,打通云上和云下的障碍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数智化平台才是终极追求。美的集团建设了一整套数字化底座,下面是云计算三件套(计算、存储、网络),上面为应用管理平台,以及自动化运维平台、全栈监控平台、大数据引擎平台、大数据研发平台、数据库引擎平台、数据库管理平台、安全平台、研发效能平台等。刘向阳表示,这些实践经验可以“对外输出”,未来的模式复制值得期待。
站在更开阔的视角,AI时代基础设施的范式变革刚刚拉开帷幕,云计算的边界有望不断延伸,从中央到边缘,从“圈里”到“跨界”,每一步都将带动行业客户踏准数智化的节拍。美的集团与华为云的故事仍在继续,下一个篇章将更加精彩。
来源:IT创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