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的夜人节体验,从入口处那句“谢谢你,用可能点亮夜晚”的欢迎语开始。丢掉班味的年轻人络绎不绝,理直气壮地在夜人码头上“浪费”时间:比赛嗑瓜子、抓塑料袋、猜海龟汤……
白天当“牛马”,晚上才做回自己,上周我在夜人节有了实感。
我的夜人节体验,从入口处那句“谢谢你,用可能点亮夜晚”的欢迎语开始。丢掉班味的年轻人络绎不绝,理直气壮地在夜人码头上“浪费”时间:比赛嗑瓜子、抓塑料袋、猜海龟汤……
这些还只是登船前的热身。
穿过码头,我才正式进入夜务大厅——一个公然只养闲人、鼓励不误正夜的地方。
这里,2 个星星币可以买一杯激进型期权酒(甚至有 30% 概率喝不到),5 个币能在人才交易中心请到一位地陪(帅气版),还能花钱让人专门向你道歉。
有人骑着牛摇摆,有人高空表演马戏。范晓萱顶着黑眼圈、穿着睡衣就开唱。夜校课堂挤满了人:编程、打碟、编织、英语……
都说时间要花在刀刃上,但夜人节告诉你:时间花在自己身上,才是真正的获得感。
你可能很难想象,这不是一个游戏里的场景,而是小红书继“慢人节”、“外人节”、“雪人节”之后最新的人群大事件,“夜人节”。
从营销的视角看,夜人节给品牌提供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露出舞台。
而真的在现场才发现,这完全是一座打工人下班后的「精神疗养乐园」。不开发工作,只开发自己,夜人节轻轻「接住」了所有打工人最体面的叛逆。
在这里,品牌不再高高在上,而是融入体验的玩家。
没有硬广,只有共鸣,这才是治愈打工人的顶级营销。
01
原生情绪与商业土壤在夜晚交汇
我经常说,做品牌营销要找对人、说对话,但其实这句话还有后半句:
在对的时间和人群沟通同样重要。
品牌在对的时间出现,沟通的效率就能事半功倍。但为什么是夜晚?
每一个成年人都深有体会,白天是别人的,夜晚才是自己的。
白天属于 KPI、各种各样的流程、他人的期待,而夜晚属于自我、兴趣、情绪的释放。
我白天是一个老板、一个 KOL、一个妈妈,晚上才是我自己,用属于自己的时间冲浪、看书、运动。
在夜人节看到的调酒课、编程课、舞蹈课,其实就是因为每个人都在白天产生了一个梦想,想要成为调酒大师、编程高手、男团女团,然后用属于自己的夜晚实现。
所以夜晚的本质,是用户从生存模式切换到生活模式的开关。
夜人节不是凭空造节,而是从社区土壤中自然生长出来的真实需求。
我看一个来自小红书的站内数据,2025 年夜晚相关笔记浏览量已超 48 亿,“疗愈、游玩、运动、充电”四大夜间场景持续爆发。
花星星币让人给你道歉的“道歉交易柜台”就是从平台内容中来。
小红书调研了很多用户发现,很多人想做的事情在白天看来挺荒诞的,但是在夜晚就会变得很合理。比如道歉。
你在白天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欠自己一个道歉,需要一个拥抱,你就可以来到道歉交易柜台,说出来,有人代替你,或者代替别人给你拥抱和道歉。
这就是夜人节与传统夜间营销的根本区别,通过对社区原生内容的洞察,用线下空间承接人群的需求和情绪。
不是把广告牌点亮到深夜,也不是简单在夜市摆个摊位,而是深入用户真实的夜间情绪与行为。
举个例子, 3C 科技类产品最喜欢说自己的科技力、创新力的,但是这次夜人节我就看到京东就跳出了产品本身,反而抓住了一个用户的时刻。
晚上 8 点,是用户开启夜晚的节点,通常是用什么开启的?用各种各样带屏幕的电子产品,手机、相机、主机、显示屏……数码产品正在成为年轻人寻找夜间可能性的重要媒介。
所以京东就打造了“8 点来电夜,数码回血站”活动,在线上征集暗夜数码玩家,分享自己的 8 点来电数码搭子和来电时刻,又和线下酒吧、潮流体验店形成联动。
不是用各种各样的促销信息轰炸,而是真正洞察人的生活,融入人的生活,这样的营销才能抓住人心。
还有护肤品,尤其是晚霜这个品类,特别适合打夜晚场景,但问题是很多品牌都是在说自己功效多么牛,都在说卖点,和竞品很难打出差异化。
海蓝之谜就和小红书共建了一个“一千零一夜”晚安电台,邀请用户分享夜间故事,让奇迹晚霜变成一把开启第二人生的钥匙。
在那些熬夜加班、深夜灵感迸发的时刻,用户想到的就不只是「1 夜 8 重抗老」的产品功能,而是海蓝之谜所营造的夜间生命力。
这时候,品牌就不是在做营销,而是在做真正的内容,赋予夜晚情感和意义。
02
品牌不做大家长,做用户夜间搭子
我一直说现在品牌要会做内容、做内容、做内容。其实要做好内容,最核心的一点是要和用户成为朋友。
以前的营销,品牌像一个大家长,自上而下的灌输理念,反复告诉消费者我的产品有多好。
就好比穿秋裤,以前你妈整天唠叨让你穿秋裤,不管你想不想穿,她每天跟你说 800 遍穿秋裤、穿秋裤、穿秋裤。
而碎片化时代的营销,更像是品牌和消费者一起开派对,关系平等,只有对上眼了才能共舞。
但是现在的品牌告诉你,穿上你就是一个“超级女孩”,腿又直又漂亮,都不用你妈唠叨,你自己就把秋裤穿上了。
夜人节就特别像是为品牌和用户提供的一个大派对,品牌的植入不再突兀,而是真的成了用户的一部分、情绪的一环、记忆的一个点。
在夜人节晃了一圈,我发现品牌想成为用户的朋友,需要为人群提供价值,或许是新知、体验、归属、仪式感等等。
我觉得夜人节现场的 EF 成人英语就很好的体现了让人获得新知。
你想象一下,你旁边都是来打碟、蹦迪的男男女女,手上抬着摇晃的红(啤、白、洋)酒杯,觥筹交错之间来了一个英语角。
(什么鬼,不会真的能在这儿学到知识吧)
没想到来上课的人还挺多,而且授课方法也非常有趣。教的内容都非常实操:好帅,好想搭讪。/到底怎么让 ta 知道我的心意?/不知道怎么拒绝好烦啊!
小红书的策划团队就说,现在平台里流行一种内容:知识以一种奇怪的方式进入你的脑子。
如果在大家欢度夜生活的场景里有一个可以真的学到知识的课堂,那就会很有意思,而且让人印象深刻,所以才有了这个趣味性的英语角。
至于提供体验感,我觉得夜人节现场很多品牌都做到了这一点,都不是那种你发条小红书就送你东西的引流玩法,是真的和用户产生了交互。
就比如保拉纳啤酒打造的酒精交易柜台,致力于让每一个夜人成为酒精股市的操盘手:意思是你可能花了钱也没有酒,但也有可能别人拿走一杯酒,你拿走一瓶酒。
生活就跟这杯酒一样充满不确定性,体验感拉满。
归属感则需要对用户的需求给出回应,康师傅就打造了一个全世界最小的面店——1 ㎡ 暖心面馆,装下了夜人们的饥肠辘辘。
在这里你可以和品牌交换故事,就像康师傅自己说的那句:“我有鸡汤,你有故事吗?”主打一个当整个城市都入睡,康师傅会你为亮一盏灯。
至于仪式感,则需要品牌为用户创造一个游戏,用户在过程中自愿克服各种各样的障碍,就像马里奥打败恶龙,最后营救公主一样。
品牌也需要设置一些小任务和小勋章,让用户有动机、有兴趣去完成这些任务,最后获得勋章。
巴黎欧莱雅黑胖子气垫新色新装上市,联动成都线下六店,自然融入城市多业态夜间场景,链接热爱探索与分享的夜间核心用户群。
而用户在一路好玩好拍好逛的过程中,收到巴黎欧莱雅的“妆备”,可以“妆到深夜”,持妆心智一下就打透了。
这一套巡游下来,品牌的人群资产整体增幅 189%,人群资产拉新率 65%。
我提到的品牌只是一部分,尽管品类和方式方法不尽相同,但是它们的共同之处是:
不是唐突闯入用户视野,而是巧妙地隐匿在夜晚的人群中,在用户需要的时候适时且好玩儿的出现,成为了用户真正的朋友。
03
夜人营销,本质是一种时空筛选
聊完情绪和品牌玩法,我们再来看看夜人节最底层的逻辑。这两年小红书花了很多精力在搞 X 人节大事件。
“外人节”、“慢人节”、“雪人节” 再到如今“夜人节”,都是将小红书站内的内容趋势具象化,呈现为 IP。
在品牌触达人群越来越困难的当下,小红书夜人节融入了一个特定的时空,用时间去找人。所以夜人节本质上是一场精准的时空筛选。
夜人节不是一场孤立的线下活动,而是一次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平台级事件,线上内容持续输出夜间灵感,线下活动把人群聚集到一起。
但我觉得,相比于“外人”“慢人”“雪人”而言,“夜人”是一个更广泛同时也更精准的标签。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不是所有人都爱户外,但我们每个人都有夜晚。
夜晚,恰恰是用户心理防线最低、情感最充沛、也最渴望价值感的时空。
在夜里,人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和需求,有人打开一部短剧寻求精神慰藉,有人跑到斗南花市捡鲜花,有人就是焚香、泡澡、自我疗愈。
而且相比年龄、地域、性别等传统人口学标签,夜人又是一种处境,品牌面对的不是一个模糊的群体。
夜人,其实就是每一个对现在夜晚还不满足,想要拥有更多可能性的人,或许是想蹦迪喝酒更好玩儿,也或许是想学点东西找不到好途径,共同之处在于都愿意走出去探索更多可能。
虽然具体的需求千差万别,疗愈、游玩、运动、学习……但共同之处是,他们是愿意把时间留给自己、取悦自己。
在夜晚,消费是创造生活愉悦的关键一环,形形色色的消费在夜晚发生。根据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60%以上的消费发生在夜间。
白天的消费很多时候是任务型的,工作餐、通勤费、生活必需品的采买,决策可能匆忙,甚至是被迫。
而夜晚的消费是因为“我想要”、“我喜欢”,品牌在这个时刻出现,不是在解决刚需,而是在创造愉悦。
正是因为从原生内容中洞察到了人的真实生活,所以小红书才打造了首个 S++级夜晚场景的平台大事件,打开用户所有有可能的夜晚。
但是说到底,夜人节能玩得转,吸引到品牌,关键在于小红书这套营销 IP 打法又快又准,后劲还足。
快是因为小红书能在短时间把站内外各种资源打包成一个营销脉冲,帮品牌迅速在目标人群和场景里刷足存在感。
但光快没用,最关键的是准,也就是原生。小红书的营销 IP,往往“事出有因”,生长自社区中年轻人的每一种精神需求,本身就在回应用户的真实情绪。
所以活动一出来,用户天然就觉得亲切,愿意参与进来,品牌也跟着无缝融入了。
最后是后劲足,一个营销 IP 不是活动炸完就过了,活动期间产生的那么多优质内容和 UGC,可以变成品牌随时可以取用的“弹药”。
后续通过信息流、搜索等渠道持续投放,让一次活动的效果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听说这次夜人节,小红书用亿级资源灌注,后续还会全年持续投入。
我在现场不止看到了范晓萱,还有欧阳娜娜、李诞、李大奔……超强阵容在线下和用户玩在一起,线上+线下聚集了 50+ 明星,300+ 博主,60+俱乐部。
看到小红书 X 人节系列活动内容和商业吞吐量暴风增长,我真的很兴奋。这恰恰说明,今天品牌营销一定要做内容的必然趋势。
无论是慢人节、外人节、雪人节还是夜人节,本质上都是对某一类人、某一种情绪、某一种生活状态的深度回应。
而夜人节就很生动地说明了一个道理,最好的营销,从来不是占领用户的时间,而是融入他们的生活。
*本文数据来源小红书数据中台,统计周期2025.1-2025.9
来源:刀姐do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