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兵制胜,一场乱世大决战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1-12-27 22:43 1

摘要:公元2世纪末爆发的十常侍之乱,把东汉王朝推进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各地的军阀们借着诛杀把持朝政、祸乱天下的宦官之名,纷纷朝首都洛阳进军。最后以董卓为首的西凉军阀控制了洛阳,皇权的威信就此彻底崩坏,朝廷名存实亡。太守、刺史、州牧们纷纷拼命扩充自己的军力,地方政权之间

作者/文定

公元2世纪末爆发的十常侍之乱,把东汉王朝推进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各地的军阀们借着诛杀把持朝政、祸乱天下的宦官之名,纷纷朝首都洛阳进军。最后以董卓为首的西凉军阀控制了洛阳,皇权的威信就此彻底崩坏,朝廷名存实亡。太守、刺史、州牧们纷纷拼命扩充自己的军力,地方政权之间为扩充地盘而互相攻伐的火拼频频发生,混乱程度较新莽末年有过之而无不及。历史车轮就此开进精彩纷呈的三国时代。

三国时代是个不折不扣的乱世,乱世的主题永远是战争。有了战争,军队就有了用武之地。军队有了用武之地,作为军队特别兵种的骑兵在乱世中所起到的作用自是不言而喻。

三国时代的骑兵战比起两汉骑兵战又有了自己的特色:装备和战术均有革新。

从防具上看,骑兵防护能力大大增强了,首先是铠甲的形制更复杂,也更坚固了。西汉前期骑兵装备的札甲到了东汉已为甲片多呈鱼鳞形或树叶形的鱼鳞甲所取代,鱼鳞甲甲片型号较小,但穿戴者活动起来更为自如,编缀也更细密,汉代古墓出土的鱼鳞甲所用甲片竟达2800余片。当时还出现了黑光铠、筒袖铠、明光铠等新型铠甲。

盾牌也有所改进,盾牌表面蒙上了牛皮,抗弓箭穿透性能更强。

兵器上的变化主要体现在长兵器的应用更为普及,东汉末年,长矛、长戟、长刀开始更多地出现在骑士们的手中,三国名将关羽、吕布、马超等都是此道的高手。

至于马具,成形马鞍和马镫都在三国时代出现,马鞍的鞍桥前高后低,骑士既不易从马上摔下,又便于下马。而铁制马铠的成形,使得真正意义上的重骑兵部队的编制成为可能。

长兵器的广泛应用、防护能力的增加、马具的变化均意味着三国骑兵的战术开始从穿插迂回朝冲锋陷阵转化,典型的例证就是当时长旁边的铁枝由横生变为上翘,显然是为了方便突刺而设计的。

三国时期的军阀都相当重视己方骑兵的建设,而在这方面又以名人曹操的成就最为斐然。

三国头号枭雄曹操从29岁起,生活就一直是在战场上度过的,他很明白骑兵在战争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有着深刻的认识,因而对曹家骑兵”的建设极为重视。看过日本漫画《龙狼传》的读者一定对曹操麾下的“虎豹骑”有着深刻印象,历史上曹操也确实拥有这么一支精锐骑兵队尽管限于史料,这支部队的具体情况不得而知,但担任虎豹骑领军大将的曹纯、曹真、曹休等均为曹氏族人,这支骑兵队在曹军中的不二地位可见一斑。

自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曹操以反董卓为名起兵以来,先后扫平了黄巾军众多余部及吕布、袁术、刘备等割据势力,渐渐成为纵横山东河南的大军阀。

曹操势力的不断扩张,引起了另一个大军阀--河北霸主袁绍的不安,袁绍也是以反董卓为名起兵的,在山东、河北、辽东一带罕逢敌手,野心越来越大的他决不能容忍自己身旁出现一个与自己相抗衡的对手。建安5年(公元200年),袁绍不顾手下谋士劝阻,派大将颜良为先锋进兵白马(今河南安阳滑县),袁曹战争正式爆发。

论地盘和兵力,袁绍明显在曹操之上,由于得到北方少数民族乌桓等部的支持,袁家军骑兵规模同样强于曹操。但在战略层面,袁绍就远不是曹操的对手了。

袁绍准备进攻曹操之前,曹操正忙于攻打占领徐州的刘备,谋士田丰曾劝袁绍乘曹军主力出击的机会,攻击曹操守备空虚的基地许都(今河南许昌),袁绍没有听从,致使曹操轻松打跑了刘备,巩固了后方。这次正式开战,他又中了曹操的声东击西之策,误以为曹军要渡过黄河,于是亲率主力西向,这一下留守白马的颜良就孤立了。

曹操见袁绍中计,立刻派大将张辽、关羽为先锋,对白马实施了一次突袭。

无论是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还是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都没有告诉我们这场战斗的双方具体兵力比。但考虑到曹操的军力本就远在颜良之下,而要执行长途战术只能用轻骑兵,因此此役曹军兵力远在袁军之下无疑。

战前提起袁绍军骑兵,曹操曾感慨地说:“他(袁绍)单马甲就有300具,我拼了老命只能凑出十具来。”马甲在三国时期仍是稀有的奢侈品,从这方面可以看出,曹军骑兵不仅在兵力上处于下风,装备上也远不如袁军骑兵。

因此虽然曹军在战术上胜了一筹,形势依旧严峻。

当然曹操一方也并非全无优势。第一他们毕竟是进攻的一方,在战役开始阶段就争取到了主动权,转化为具体成果就是抢占了袁军大营对面的山头,也就是战场的制高点。这样他们就可以尽情俯瞰到敌军军阵的详细情况,而颜良却对曹军情况一无所知。

从史料记载来看,虽然曹军轻骑是由关羽和张辽共同带队,但曹操出于对关羽的信任,给了他便宜处置的权利,因而曹军骑兵的主将实际上是关羽。再看袁绍一方,虽然颜良也是袁绍军中数一数二的猛将,但比起三国战神关羽来说还是差了一截。差距不仅仅是武功上的,还包括对战场地形、已方优势、战斗时机的把握上。

关羽深知这样一场实力不对等的战斗,拖得越久对自己越不利,最好的选择就是乘曹军刚刚抵达、斗志正旺的时候发动战斗。当颜良还在咆哮着,逼着因临时遇敌而乱成一团的袁军士兵排好阵势的时候,关羽早利用己方在高处的优势,迅速探明了袁军军阵的薄弱之处,与袁军主将所处的中军位置,二话不说带着一帮凶猛的骁骑从山上直冲下来。

关羽本就武艺非凡,居高临下的地势对曹军骑兵也起到了冲击加成的作用,再加上突破点选择得当,袁军无力抵挡,阵型竟硬生生地被张辽的后军飞速跟进,将关羽打出的缺口继续扩大,令袁军各军阵之间彼此无法支援,更无法侧击关羽。后者得以长驱直入,在万军之中一下就刺死了颜良,把他的头颅砍了下来,袁军被这个不要命的猛男吓得两股战战,一哄而散。

关羽本是刘备的结义兄弟,徐州之战中刘备败走。曹操对关羽和刘备家属极尽厚待,关羽感动之下遂暂时遵操效力。袁绍当初要是听从了田丰的计策,何至于葬送了颜良的的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三国演义》影响力巨大,关羽手持青龙偃月刀的形象已经深人人心,但从白马一战他“刺”倒颜良再斩首的记录来看他真实使用的兵器很可能是一支铁戟和一把短刀。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是,关羽在袁军正面撞开一个大口子,而后由张辽率领后军跟进扩大战果的做法正是前面提到的冲锋陷阵战术的一个典型战例。

袁绍损失了一员爱将,一怒之下亲自前来报仇。曹操不慌不忙,将白马运来的辎重运到延津(今河南新乡)作为诱饵,自己则与600骑兵在延津以南解鞍以待。袁军先锋骑将文丑果然上当,派兵抢劫曹军辑重。乘着袁绍军骑兵乱作一团之际,休整充足的曹军骑兵突然出击,大破袁军,文丑在乱军中被杀。

不惜牺牲辎重,扰乱敌军阵型,而后乘机逆袭。以少胜多,曹操在骑兵战术和节奏的把握上都堪称精妙。

白马和延津连胜两阵斩杀的又都是袁军名将。袁绍一方大受打击,垂头丧气不已,相比之下曹操那方凯歌不断,士气暴涨。曹操抓住这一良机,与袁军主力决战于官渡。官渡之战中,袁绍谋士许攸投降曹操,说出了袁军军粮的囤积地点--乌巢。曹操亲率虎豹骑乘夜衔枚偷袭乌巢,烧毁袁军全部粮草,乘势挥师大败袁军。袁绍只率领800轻骑逃去。7万多士兵命丧曹军之手。

官渡一战击溃了袁绍军主力,奠定了袁曹之战的胜局,也决定了中国北方格局的走向。

来源:生猛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