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虽然不知道这个连载可持续多少期,但是首位现身的就是王炸选手。当很多人热衷讨论保值增值,手表的价值被量化成“价格”这单一标签,显然很不公允,更没乐趣。
虽然不知道这个连载可持续多少期,但是首位现身的就是王炸选手。当很多人热衷讨论保值增值,手表的价值被量化成“价格”这单一标签,显然很不公允,更没乐趣。
第一次偶遇Derrick是在爱彼150周年派对上,随后才发现我们早已是朋友圈多年好友。
上个月在广州雅典表的线下活动,我和几位兔粉一起欣赏了Derrick带来的一箱手表,价值千万,且只是他收藏的一部分。
把RIMOWA的箱子改成表盒,还挺实用
当然买表的快乐,从来不只在数字上,爱表人的更多乐趣,都在体验的过程中。
老爸送的朗格1,情绪价值拉满
其实“重度”表友多半会经过这样的阶段:入坑试探期、疯狂剁手期、谨慎挑选期。
然后慢慢摸索出自己的喜好,其中当然也交过不少学费,这也是了解自我的方式,虽然代价不小。
Derrick说,他的入坑之作是一块朗格1,是老爸大约08年左右在欧洲旅行时买的,2016年送给了他。“记得是20万左右,但当时的我26岁,既不懂表也不珍惜,把它当卡西欧使,徒步走沙漠都戴着。而且年轻人总有一种不屑于奢侈品的心态,更没什么向往。”Derrick说,改变在于有一次出门,老远被人认出这块表,“大夸我品味好。”
被夸三四次后,他发现自己的心态有了微妙变化,心想“这块表肯定有点东西”。
更重要的是,被自己年长10多岁甚至20多岁的人夸赞低调有品位,而非“有钱”,这绝对是积极的体验。
朗格1带来的情绪价值,让Derrick开始走上自主摸索的路。
他自己亲手买的第一块表是劳力士绿水鬼。
2017年,因为美国的公司出现危机,沮丧的他赴美处理后续事务。当时他正好住在比佛利山庄的罗迪欧大道上,楼下就是一家劳力士,闲来就进门了——然后一个喜讯,店员给了他一块公价绿水鬼(大约9000美金)。
毕竟“散客进门公价买热门劳力士”这件事,比戴朗格1更有传播度,Derrick感受到了更多关注和询问。
沮丧中的意外收获,也是人生值得记忆的一段故事。
一脚踩入表坑,后面就难以自拔了。
疯狂期交的学费:老表好玩不好戴
在试探期他还买过万国葡萄牙计时和欧米茄老超霸等等,但这个阶段很快过去了。
20年到21年开始,他逐渐进入加速买表期,差不多一年有20~30块表。
这个阶段,热门款他已应有尽有。除了在爱彼和百达翡丽(让我震惊的是,他的所有PP都是三文鱼表盘,喜好相当鲜明)专柜消费外,在宇舶也有收获——比如当年一表难求的村上隆太阳花。
帕玛强尼Tonda PF的微型摆陀,注意看,果然又是三文鱼盘。
而且买表从不被价位所困,格拉苏蒂原创的七零年代他也有。
甚至是更小众的宇联。
他也会在市场上寻找有趣的老表(有一部分就是所谓Neo Vintage风,也就是既有传统设计元素,又满足现代人需求的一些钟表,一般集中在1970-2010年,代表作就是卡地亚的CPCP等),比如尊达的米老鼠逆跳。
Daniel Roth也玩过。
罗杰杜彼也不止一块。
雅典的珐琅表始终有极大吸引力。
甚至爱马仕都在选择范围内。
以及帕玛强尼冷门但有趣的伸缩针。
这个阶段对Derrick来说,最大的感受就是,很多小众有趣的老表,其实并没有那么适合佩戴,有些甚至也不贴手,机芯修复难度比较大——体验过才会有真切感受。
虽然这些表依然喜欢,但也更多在于收藏价值。
而最近这两年,他开始尝试独立制表品牌,以及更追求艺术工艺带来的审美价值。
贝伦斯和切金的合作款小丑,表带是他后换的
3块人生挚爱决定未来喜好
阅表无数,总有心中最爱,当然每个时期可能所爱会变。
Derrick最近爱不释手的一块表,就是很小众的Moritz Grossmann的世界时腕表,可以同时看6个时区的时间。这是重度欧美亚洲际出差的人非常喜爱的功能。
他在2022年定了表,23年5月拿到后不到一个月就坏了,6月返回德国修了近1年。
虽然是修修补补的日子,不尽如人意,但综合来看,Derrick表示最近戴了半个月的感受,还是很好用(虽说质量瑕疵有点大吧,但好歹凭借创意功能挽回不少)。
第二块,可能就是他的人生挚爱了——江诗丹顿艺术大师系列博物学家腕表中的“佛得角”。
这还得说起他对帆船的迷恋——最初孤身一人的留学经验,让他对江诗丹顿的纵横四海和帆船充满渴望。
这是上一代的纵横四海蓝盘,表背有帆船雕刻
我们欣赏下打动他的表背风景。
为了实现年轻时的梦想,他辗转入手了这块老版纵横四海,但这只是梦想实现的开始。
当“佛得角”的图案一出现,“扬帆出海”这个词的意义进一步具象化——帆船情结的极佳体现。
投身江诗丹顿的他,目前已定制属于自己的孤品阁楼工匠,这个就暂且保密,之后有机会再分享了。
第三块,也是如今在独立制表品牌中比较火的Krayon。
Krayon Anywhere Arborea,表盘灵感来自卢梭名画,这是我借他的表戴的
这块表全球限量15枚,每一枚的马赛克表盘上都有细微不同,也可理解为独一无二。
其实从这三块表不难看出Derrick的买表喜好。
历经多年疯狂换来的经验,对他来说,未来买表计划会更明显和专注:
1,买老表的阶段基本过去了,吸引力不会太大。
2,不会再只为壳形买单。
3,更在意手表的艺术性(比如珐琅等),而复杂功能要在造型上有所创新。
每个人的经历和喜好都不可复制,但这一段旅程其实都可借鉴。
记得Derrick对我说过的一句记忆最深的话:“如果没有那些热门品牌和热门款的支撑,不足以让我这样追求个性,毕竟真亏太多了。”
话题终于来到大家很关心的“保值性”上(如果追求每块表都保值的,就跳过本文吧)。
每个人对手表保值度的承受力,最终来自于经济实力及价值观——我常鼓励大家在能力范围内追求一下个性,因为跳出大众保守的喜好你会得到更多乐趣。
在这张图里,“亏”最多的就是这块帕玛强尼的年历
但我们在每个阶段,总会为喜好付出,在“付出”中获得审美和认知提升——没有学费是白交的。
“如果非常喜欢一块表,不想等,又在可忍受的折价范围内,那就买。”Derrick说,他这些年追求极致个性和艺术性,都是稀缺款,更不会卖表,所以也没太多得失忧虑,“我不爱卖表,都是奔着长期拥有的心态买的。”
他买表所谓的“盈亏尽量平衡些”,无非就是“账面平衡”带来的心里安慰而已,毕竟不靠卖表回血。
真正的热爱,一定会付出代价,代价是成长不可避开的一部分,”只赚不亏“的人生既不存在,更无法再突破。
最后还是愿大家都能在能力范围内,找到买表旅途上的挚爱吧。
最后就以Derrick的三文鱼盘集锦压轴吧
最后,欢迎大家畅所欲言,评论区写下你们本期最爱的手表或尽情抒发感受,兔子准备了3份品牌礼物!
来源:八卦兔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