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6日,在110千伏刘姚线检修现场,一架搭载地线修补机器人的重载无人机平稳升空,精准抵达断股地线位置并自动挂接,开始实施修补作业。这是沧州供电公司首次运用“无人机+地线修补机器人”协同开展输电线路检修任务,标志着该公司在智能化运检领域取得新突破。
本报讯(通讯员边子轩 曹可欣)9月16日,在110千伏刘姚线检修现场,一架搭载地线修补机器人的重载无人机平稳升空,精准抵达断股地线位置并自动挂接,开始实施修补作业。这是沧州供电公司首次运用“无人机+地线修补机器人”协同开展输电线路检修任务,标志着该公司在智能化运检领域取得新突破。
为最大限度保障供电连续性、降低安全风险,沧州供电公司针对传统检修模式中高空作业风险大、耗时长等痛点,创新引入无人机挂载机器人作业系统,实现对102-103号段架空地线的自动化精准修补。该项技术通过空中协同作业,全面替代传统人工登塔和高空操作,不仅大幅降低作业人员安全风险,也使检修效率提升50%以上。
作业前,该公司组建专项技术团队,构建“勘察-方案-执行-验收”闭环管理机制,对设备开展多维度检测,确保技术可靠、安全可控。检修过程中,依托无线图传和实时调度系统,地面人员可对空中作业全程进行精准监控与动态指挥,真正实现“地面操作、空中作业”的智能化检修模式。
本文来自【河北经济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