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76年,华国锋上位后,中央开宣传工作座谈会,讨论怎么让全国知道他。华国锋家乡交城老百姓根据他的抗日事儿,改编了首民歌,叫《交城的山来交城的水》,里面有句“交城出了个华政委”。
1976年,华国锋上位后,中央开宣传工作座谈会,讨论怎么让全国知道他。华国锋家乡交城老百姓根据他的抗日事儿,改编了首民歌,叫《交城的山来交城的水》,里面有句“交城出了个华政委”。
歌做好了,送到宣传口,等纪登奎批。批了就能让国家乐团演奏,通过广播电视台全国唱。
可纪登奎看了歌词,就不批。他觉得这宣传过头了。华国锋抗日时是当过县武装大队政委,但队伍就18个兵,没打过大仗。相比那些指挥千军万马的老将,像肖华、杨成武、陈锡联,他们当时打大仗的多了去了,好多还活着。
这样唱出去,老将们听了心里不舒服。纪登奎压着不发,汪东兴还去宣传口指责他宣传华主席不力,但他还是不批。
华国锋低调务实,大吹大擂把他捧太高,反而不利。他还引用毛主席的话,领袖威信是斗争中建起来的,人为树特树不行。官员得靠工作实践积累威信,这样宣传对华国锋在军队的影响不好。
这事儿不是纪登奎一个人这么想。军中还有粟裕大将也反对过度宣传华国锋。粟裕说,华国锋抗日时是交城县军分区政委,但包括他在内也就20多人,打的仗不多,大多时间管民政宣传。粟裕战功赫赫,觉得这样宣传不实事求是。
纪登奎和粟裕都坚持原则,追求真理,不怕得罪人。华国锋底子薄,高层有元老派、反革命派,还有像华国锋和纪登奎这样的中间派。毛主席选华国锋,就是要他当过渡领袖,平衡各方。但宣传过头,容易出问题。
纪登奎不批歌,结果被批宣传不力,丢了宣传口工作,由汪东兴接管。后来中央组织部工作也给了汪东兴,从此淡出核心圈,专管国务院农业,研究改革。
1978年8月,纪登奎陪华国锋访南斯拉夫。那是华国锋打破保守思维,主动邀铁托访华后,回访南斯拉夫。8月16日从北京飞贝尔格莱德,铁托接机。
访问中,他们会见铁托,谈两国合作。华国锋在塞尔维亚主席团主席宴会上讲话,纪登奎在场。访问成功,中南两党恢复关系。
后来,纪登奎退休后,向儿子纪坡民说起这事儿,说卡歌是为华国锋好,避免军队不满。1988年他因心脏病在北京去世。华国锋继续工作到1981年,后淡出,过低调日子。2008年,他也在北京去世。
来源:万家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