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千岛湖水碰撞苏格兰工艺,看千岛湖威士忌产区如何差异化突围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6 11:31 1

摘要:近日,第二届千岛湖国际威士忌嘉年华圆满落下帷幕,这场嘉年华吸引了本土和国内外各个产区的30+品牌、超100款威士忌的参与,这意味着国内威士忌已从单品竞争转向产区集群竞争的新阶段。

近日,第二届千岛湖国际威士忌嘉年华圆满落下帷幕,这场嘉年华吸引了本土和国内外各个产区的30+品牌、超100款威士忌的参与,这意味着国内威士忌已从单品竞争转向产区集群竞争的新阶段。


当前,国内威士忌产业发展遍地开花,已逐步发展出浙江、福建、四川、云南、山东、湖南等省域产业聚集地,呈现出以产区为单位的市场竞争新格局。千岛湖凭借良好的水质、原料和政府的鼎力支持,成为当前国内威士忌产区集群化最高的产区,那么,随着国内威士忌产区的不断发展,千岛湖威士忌产区该如何实现差异化突围呢?


后起之秀”已初具规模


纵观现在国内已有名气的威士忌产区,四川峨眉山早已在2019年获保乐力加投资迈出威士忌产业第一步,2021年帝亚吉欧也在云南洱源投建威士忌酒厂,相比千岛湖2022年才落地第一批威士忌项目,千岛湖产区只能算得上“后起之秀”。虽时间是未占据优势,但随着政府政策的持续加码,千岛湖威士忌产区的发展按下了“加速键”。


截止2025年,千岛湖已落地六个项目,总投资42.2亿元,规划产能近2万吨,目前在谈项目11个,总投资约62.8亿元。由此,可以预见的是,未来3-5年,千岛湖产区将迎来产能与规模的爆发式增长,成为国内威士忌产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这加速的背后源于政府超前的规划与鼎力支持,淳安县政府高度重视威士忌产业发展,因此将威士忌产业的发展写进了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计划在今年内推动特色产业聚集,推进威士忌生产孵化园的建立、培育“千岛湖威士忌”区域公用品牌,水饮产业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深入打造“千岛湖+‘五个之城’”旅游新品牌体系,增强制造业功能性总部的招引力度,扶持发展一批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企业。


目前,从淳安县威士忌产业地图可以看出,其产业布局呈现依湖而建、依路而修的特点,充分利用了生态优势和交通优势。从图中所示,清晰划分为六个板块,高铁产业园板块已初步完善,汇集隐象、金久、淳之谷、淳岸四家酒企入驻,交通是其突出的优势,临近杭州,高速、高铁直达,为全部投产面市后直销市场提供便利条件。对于相对较远的红星厂板块和楼底板块,杭淳开高速也纳入了规划,体现淳安超前的布局思路。



千岛湖产区以水+工艺差异化突围


威士忌作为舶来品,若想在中国本土焕发新生,必然要融入本土特色,也是在当前威士忌产区集群化后,实现差异化突出重围的重要路径。


水是生命之源,更是酿酒之源。提到千岛湖,莫过于常年保持国家I类的水体标准,也是国内唯一一个有此标准的水库。其水中的矿物质为威士忌的酿造带来了独特的风味基底,这种不可复制的风味基底,正是千岛湖威士忌能够在市场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



与此同时,千岛湖产区还积极引进苏格兰等地的先进酿造工艺,通过与本土环境的融合与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方风味”。这种差异化不仅满足了国内消费者对高品质威士忌的需求,也为千岛湖威士忌走向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基于这样的自然优势下,各个入驻的酒厂开启了各自的差异化路径。如此次嘉年华中开放参观的淳岸威士忌酒厂,其最为突出的莫过于洞藏储存技术,恒温熟成,真正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一储存方式与白酒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也是实现本土化的重要体现之一。


千岛湖淳之谷威士忌作为第一家入驻浙江的威士忌酒厂,则从产品规划上体现差异化,旗下的淳之谷和白猿分别对应着标准化工艺和自然化工艺,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喜好人群的需求。


千岛金久则从品类上扩大了范围,是目前产区内唯一以调和威士忌和生产金酒的酒厂,全程采用自动化设备,其中蒸馏器夹套设备取得专利。酒厂前身是由千岛湖旧火柴厂改造而成,中式传统的建筑风格与现代工艺的蒸馏设备相互映衬,既保留了历史韵味,又展现了现代工业的魅力。


由此看出,在千岛湖产区差异化下,酒厂进一步细分差异化,这为千岛湖产区构建了丰富多元且独具特色的威士忌产品矩阵。这种多层次、多维度的差异化发展策略,不仅有效避免了产区内酒厂间的同质化竞争,更通过协同效应提升了整个千岛湖威士忌产区的市场竞争力。



千岛湖产区的差异化突围之路也为国内其他威士忌产区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它证明了在全球化背景下,本土产区完全可以通过深入挖掘自身资源禀赋,结合国际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走出一条既具有地方特色又符合国际潮流的发展道路。这种在地化与国际化融合的模式,正成为中国威士忌产业崛起的新引擎,引领着中国威士忌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千岛湖产区未来可期


随着威士忌产区集群化的进一步发展,淳安早已明确下一步规划。据淳安县投资促进局局长汪辉透露,目前在淳安威士忌产业初具雏形的基础上,下一步将完善上下游产业链。从原料端,全县已规划200亩产地,分为20余个场地进行大麦试种,为后期原料自主供应提前做好了规划;从教育端,从内在动力出发,加强人才体系培育,与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合作,为威士忌产业定向培养调酒师、品鉴师等专业人才。同时,还成立了威士忌产业协会,加强对产品标准的引领与把关。


除此之外,在未来工旅融合将进一步得到发展。据统计,在第二届千岛湖威士忌国际嘉年华期间,带动周边旅游消费近百万元。政府为此做好了充分的基础设施建设,依湖而建打造了漫珊瑚酒店,改造提升了星浪湾水上乐园和石林骑行道,预计成功改造后,将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威士忌文化与千岛湖自然风光的完美融合。


工旅融合的模式不仅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旅游体验,也为威士忌产业带来了更多的曝光机会和潜在消费者。通过旅游这一窗口,千岛湖威士忌的品牌形象得以更广泛地传播,进一步提升了其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千岛湖水与苏格兰工艺的碰撞,本质是国产威士忌以自然禀赋为根、以国际标准为尺的突围探索。这一实践证明,中国产区不必复刻苏格兰模式或日本模式,而是通过在地特色和全球工艺的深度融合,走出一条兼具风味辨识度与产业竞争力的差异化路径。这片水域正在书写的,不仅是一个产区的成长史,更是中国威士忌从跟随者到规则参与者的产业自信。


来源:XN知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