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绿捷,控股股东为何在开曼群岛?和新希望又有什么关系?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5 20:45 1

摘要:“臭虾仁”事件,牵扯出上海最大的校餐供应商企业之一:上海绿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上海绿捷),上海绿捷为超过600所学校供餐,日供餐数量超过60万份,而根据上海市教委发布的数据,截止2024年9月开学季,上海中小学生数量为220万人(包含幼儿园),由此可见,上

“臭虾仁”事件,牵扯出上海最大的校餐供应商企业之一:上海绿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上海绿捷),上海绿捷为超过600所学校供餐,日供餐数量超过60万份,而根据上海市教委发布的数据,截止2024年9月开学季,上海中小学生数量为220万人(包含幼儿园),由此可见,上海绿捷的市场占有率是非常高的,说它是上海校餐的巨头也不为过。

上海市公安局、市场监督管理局以及教委对此联合立案调查,目前已经公布了结果,虾仁有虫,公司实际控制人张某某指令涉事虾仁原料和菜品全部下架销毁,但是对外隐瞒虾仁有虫的事实,目前,上海绿捷被市属国企暂时接管,经过深挖后,发现上海绿捷背后有新希望集团的影子,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上海绿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9月,注册资本5000万元,是一家港澳台法人独资企业,是由香港公司 GreenExpress Foods,Limited 100%持股的,因此,上海绿捷是一家港澳台法人独资企业,但是其股权架构并非这么简单,背后颇为复杂,设置了5层股权架构,这种情况是比较少见的。

上海绿捷的直接控股股东是香港公司——GreenExpress Foods, Limited ,但是这家香港公司只是离岸公司的底层,背后还有4家公司,香港公司被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的GreenExpress Foods (BVI), Ltd 100%持股,该公司又被另一家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的公司——KGF Asia Holding, Ltd——100%持股。

到这里还没有完,上面还有两层公司,注册在开曼群岛的KGF Asia Holding, Ltd 100%控股英属维尔京群岛公司,最上层的公司是Kilcoy Global Foods, Ltd,这也是一家注册在开曼群岛的离岸公司,也就是说,在股权穿透之后,上海绿捷背后真正的控股公司,是一家在开曼群岛注册的离岸公司——Kilcoy Global Foods, Ltd。

上海绿捷的背后有5层公司架构,而且还都是离岸公司,这种较为复杂的股权架构,一般有两个作用,最常用的是用来融美元基金的钱,然后方便在境外上市,之前几乎所有的互联网企业都是这么干的,因为互联网行业有诸多限制,外资不方便直接控股,所以就搞了离岸公司架构来进行间接控制。

但是上海绿捷从事的是餐饮业,这个行业对外资应该没什么限制,如果要上市的话,按照当前国内的资本市场政策,应该是不鼓励的,但是如果要在境外上市,还是有可能的,那么设置这么复杂的离岸公司架构也是可以理解的,或许上海绿捷是有在境外上市的心思。

第二个作用是财富布局,我们国内的不少富豪,都在全球进行财富布局,有些是直接将现金进行分散投资布局,比如“布鞋”企业家,在香港就搞了18亿美元的信托,准备给几个私生子布局一个吃喝不愁的后半生,只是没想到被长公主给截胡了。还有些是直接以投资产业的方式,将资产布局在海外。

网上都在说上海绿捷是新希望投资的,我去查了资料,还确实是有关联,股权架构无论设计得多复杂,背后无论有多少层,最终都是能够穿透到自然人的,上海绿捷最终的控股公司——Kilcoy Global Foods, Ltd——背后有三个自然人,分别是刘畅、王航和ALEX TIANLI ZHANG(张天笠)。

刘畅是谁呢?是新希望六和股份的董事长,是四川首富刘永好的千金和接班人,她的父亲刘永好目前已经退居二线,1980年出生的刘畅,目前是新希望的掌舵人,如无意外,将来她就是整个新希望集团产业的接班人,新人有新想法,这是二代接班后必然要干的事情,走出饲料和养猪产业也是她的战略。

王航和张天笠是厚生资本的创始人,王航的经历颇为传奇,拥有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曾经在中国人民银行任职,后下海从商,在新希望的旗下公司昆明大商汇实业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后又进入新希望集团担任董事,成为新希望集团的核心高管之一,在上市公司新希望担任董事超过10年,直到2025年4月才退出董事会。

张天笠的经历也非常成功,曾经是天津大学机械工程硕士,后又出国留学,获得法国巴黎高等商学院管理学博士,曾经创立三家高科技公司,转让给中外上市公司后实现了财务自由,在2010年,和王航一起成立了厚生资本,专注于食品领域和中型市场并购,此时的王航还是新希望的高管,所以,厚生资本的成立,注定了和新希望会有业务上的合作。

王航是新希望对外并购和投资中非常重要的人物,或者说是主导人物,在厚生资本的官方网页中,我们看到王航的个人介绍,在创立厚生资本前,作为新希望集团核心管理团队重要成员,创造销售规模由50亿到1000亿的持续增长,并领导了几乎所有重大并购投资活动

2013年,厚生资本成立的第三年,和新希望联手收购了澳大利亚第四大牛肉加工厂——Kilcoy Global Foods,2017年,由厚生资本和新希望集团牵头,联合新加坡淡马锡等投资机构,斥资50亿,收购了澳大利亚当地最大的宠物食品公司——Real Pet Food Company。这两起收购案件,也成为厚生资本在并购市场的经典案例。

新希望收购上海绿捷背后的商业逻辑是什么?这需要我们回归到商业本质上去,新希望成立于1982年,是做猪饲料起家的,这是集团的核心业务,猪饲料这个行业和什么相关?和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相关,以及饲料喂养的普及率相关,农民养猪一般用饲料少,规模化养殖才会多用饲料,1982年中国猪肉产量只有1188万吨,此后一直增长,直到2014年达到5821万吨,增长了4倍,又加上饲料养猪的普及率越来越高,所以这段时间内,饲料产业形势一片大好。

中国是全球生猪养殖和吃猪肉最多的国家,中国到顶了,那么饲料这个产业基本也到顶了,所以我们看到上市公司新希望的营收变化是这样的,1994年营收只有2.3亿,2002年突破10亿,达到11.4亿,2007年达到47.9亿,这一年应该是王航成为新希望核心高管的时间,2011年进行资产重组,向上市公司注入新希望乳业和农牧公司资产,公司营收骤然增加到716亿,但是到了2018年营收依然只有691亿,这说明进入2010年之后,新希望的业绩是停滞的

作为公司的管理者,是比外人更能先感知到的,所以,得提前想办法,怎么办?那就围绕饲料和养猪两个产业向外进行延伸,通过并购,进入上下游更多的产业,比如2013年收购澳大利亚的牛肉加工厂,不仅要养殖,还要加工,这就是产业一条龙服务了,2017年收购澳大利亚的宠物食品公司,这不就是宠物饲料嘛,养猪的是猪饲料,养狗养猫的食品本质也是饲料。

横向产业的并购,是进入更多的饲料领域,纵向领域的并购是进入下游,养殖、加工都是饲料产业的下游,但是再下游的还有什么?那就是餐桌,养猪也好,养牛也罢,最终是给人端上餐桌的,这里就有三种模式,第一是做出包装食品,第二是直接做餐饮,比如西贝,这个难度有点大;第三种就是进入一个集中供餐的消费场景。

中国那个集中供餐场景最为稳定?当然是学生用餐,学校那么多学生,每天都要吃饭,这个需求就十分稳定,而为是可量化的,现金流也是预付费的,起码没有赊账,现金流稳定,也能消耗上游的产品,从饲料、到养殖,到加工,最后到餐桌,这就是全产业链,一竿子插到底的商业模式。

所以,2018年,GreenExpress Foods, Limited 收购了上海绿捷60%的股份,2020年又收购了剩余40%的股份,成为唯一的股东,上海绿捷也成为港澳台法人独资企业,上海绿捷的前身是1999年成立的上海绿捷快速公司,专门做学生用餐的,经验丰富,那个时候的实控人是张国华,后面应该是有了退休的想法,就卖给了GreenExpress Foods, Limited,这家公司是厚生资本和新希望的刘畅控制的。

上海绿捷现在有四个董事,董事长陶煦曾经是新希望的董事和总裁,2018年进入上海绿捷董事会,如今成为董事长,董事总经理是葛均锋,这个人是厚生资本的合伙人,第三个董事叫董昕宇,他还是金橡树投资控股(天津)有限公司的董事,金橡树还是新希望全资控股的子公司。因此,从管理上来看,上海绿捷现在是新希望和厚生资本的人在管着,从股权上来看,背后也是新希望和厚生资本

来源:壹号股权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