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意渐浓,昼夜温差加大,一种被称为“秋季腹泻”的疾病正悄然来袭。我市各家医院门诊急诊因呕吐、腹泻前来就诊的患者明显增多,其中不少是全家相继“中招”。
秋意渐浓,昼夜温差加大,一种被称为“秋季腹泻”的疾病正悄然来袭。我市各家医院门诊急诊因呕吐、腹泻前来就诊的患者明显增多,其中不少是全家相继“中招”。
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冯勇介绍,每年9月至11月是病毒性腹泻的高发季节,而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是主要元凶。这类疾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家庭和学校等集体单位容易发生聚集性疫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如何科学应对秋季腹泻,守护家人健康。
秋季腹泻的“元凶”
冯勇表示,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都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病从口入”的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空气中的气溶胶传播。
诺如病毒:感染后通常24-48小时内发病,最常见症状是剧烈呕吐,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腹泻居多。具有潜伏期短、变异快、环境抵抗力强等特点,容易引起多人集体暴发或整个家庭成员的集体发作。
轮状病毒:主要感染5岁以下婴幼儿,通常先出现发热和呕吐,随后出现频繁腹泻,大便呈稀水样或蛋花汤样,每天可达10余次。
警惕脱水:家庭护理的关键
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主管护师李晓梅介绍,腹泻和呕吐会导致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大量流失,预防和纠正脱水是家庭护理的重中之重。
轻度脱水表现:口唇干燥、小便量减少、哭时眼泪少、皮肤弹性稍差、精神稍烦躁。
中重度脱水警示信号(需立即就医):
1.小便量明显减少(婴幼儿持续4-6小时无尿)
2.哭时无眼泪
3.眼窝或囟门凹陷
4.精神萎靡或异常烦躁
5.手脚发凉、皮肤发花
家庭护理“四部曲”
1.补液是关键:从腹泻开始就应口服补液盐。这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配方,能更有效地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不要用运动饮料或自制糖盐水替代,因电解质配比不当可能加重腹泻。
2.饮食要继续:传统“禁食”观念是错误的。应继续喂养,但需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的原则。而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则可通过增加喂奶次数的方式进食;已添加辅食的婴幼儿,可选择米粥、面条、苹果泥等易消化食物;注意要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
3.合理用药:可酌情使用蒙脱石散(吸附毒素,保护肠黏膜)和益生菌制剂(调节肠道菌群)。切记:不要随意使用止泻药,尤其是在感染初期,这可能使毒素无法排出,加重病情。
4.做好隔离防护:患者应有独立的餐具和卫生间,防止家庭内交叉感染。患者的呕吐物、粪便需用含氯消毒剂处理(如84消毒液),处理时需戴手套和口罩。
何时必须看急诊?
冯勇强调,如果出现以下情况的任何一种或多种,要立即前往医院就医:
1.频繁呕吐、不能进食
2.腹泻剧烈,次数多、量大
3.出现中重度脱水表现
4.持续高热不退
5.大便带血
6.精神状态差、嗜睡或异常烦躁
7.腹痛剧烈或持续不缓解
8.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或免疫力低下者
筑牢家庭防线
1.勤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特别是在饭前便后、更换尿布后。
2.食物充分加热:诺如病毒在60℃下加热30分钟仍可存活,贝类海产品等必须彻底煮熟。
3.环境消毒:患者污染的物品和环境需及时用含氯消毒剂清洗消毒。
4.接种疫苗:轮状病毒疫苗可用于2月龄至3岁婴幼儿口服接种,是预防重症轮状病毒肠炎的有效手段。
温馨提示:秋季腹泻多为自限性疾病,病程一般5-7天。科学护理、预防脱水是康复的关键,不必过度焦虑。但一旦出现警示信号,请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多一份了解,少一份担忧。掌握这些科普知识,助您和家人安然度过这个多事之“秋”。
供稿: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来源:德州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