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南美洲的东北角,有一个曾以石油富甲天下的国家——委内瑞拉。然而,当“石油红利”退潮,经济危机持续十余年,通货膨胀高企、货币贬值、民生困顿,这个国家的“餐桌”正在经历一场静默却深刻的变革。
导语:
在南美洲的东北角,有一个曾以石油富甲天下的国家——委内瑞拉。然而,当“石油红利”退潮,经济危机持续十余年,通货膨胀高企、货币贬值、民生困顿,这个国家的“餐桌”正在经历一场静默却深刻的变革。
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驻加拉加斯使团发布的《2025年畜牧与畜产品年度报告》(Livestock and Products Annual – Caracas, Venezuela VE2025-0012),委内瑞拉的肉类消费结构正在发生结构性转变:牛肉产量持续低迷,进口几乎归零;而鸡肉产业却逆势崛起,2025年预计产量将飙升40%,达到76.8万吨,创下十年新高。
这不仅是一组数据的更迭,更是国家经济、产业结构、消费习惯与民生现实交织下的真实写照。今天,我们就从这份权威报告出发,深入剖析委内瑞拉肉类市场的“冰与火之歌”——牛肉为何“退场”?鸡肉如何“上位”?这场“餐桌革命”背后,又折射出怎样的社会图景?
一、牛肉的“黄金时代”早已远去:产量腰斩,人均消费不足10公斤
曾几何时,委内瑞拉是南美洲重要的牛肉生产国之一。广袤的草原、悠久的畜牧传统,使其一度成为拉美“牛肉大国”的代表。然而,从2010年到2025年,委内瑞拉的牛肉产业经历了断崖式下滑。
根据报告中的《委内瑞拉:牛肉产量、进口量与人均可得量(2010–2025年)》,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趋势:
2010年,委内瑞拉牛肉产量高达52.8万吨(胴体重量当量),加上27.7万吨的进口,全国人均肉类可得量为28.2公斤,接近世界平均水平。2015年,产量已跌至37万吨,进口也降至14.4万吨,人均可得量降至16.8公斤。2018年,产量进一步萎缩至25万吨,进口几乎归零(仅4吨),人均可得量仅为8.8公斤。2023年,产量略有回升至27.9万吨,但2024年又回落至30.6万吨。2025年(预测),产量将再次下滑至26.7万吨,人均可得量为10.0公斤。这意味着,在短短15年间,委内瑞拉的牛肉产量几乎“腰斩”,人均牛肉可得量从接近30公斤降至不足10公斤,降幅超过60%。
更令人震惊的是进口数据。从2019年起,委内瑞拉的牛肉进口几乎为零。报告明确指出:“2019–2023年,牛肉进口为0。”2024年仅有1吨,2025年预测也仅为1吨。这并非因为国内供应充足,而是国家外汇极度短缺,无法支付进口费用。
二、屠宰数据印证产业萎缩:本土牛只屠宰量十年下降近50%
牛肉产量的下降,直接反映在屠宰数据上。
表6《本土与进口活牛屠宰量(2010–2024年)》显示:
2010年,全国共屠宰活牛289.4万头,其中本土牛222.4万头,进口牛66.9万头。2015年,总屠宰量已降至167.3万头。2018年,进一步降至113.1万头。2023年为130.4万头,2024年回升至144.3万头。2025年预测为126.2万头。对比2010年,**2025年预测屠宰量下降了56%**。即便2024年有所反弹,也远未恢复到十年前的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8年起,进口活牛的屠宰量也归零。这意味着委内瑞拉的牛肉供应链完全依赖本土资源,而本土畜牧业因缺乏饲料、兽药、现代化设备和资金投入,长期处于低效、粗放的状态。
三、价格飞涨:牛肉成“奢侈品”,普通人难企及
在产量萎缩的同时,牛肉价格却一路飙升。
报告指出,自2019年委内瑞拉实行“事实上的美元化”以来,肉类价格普遍以美元计价或按美元汇率折算。**2024年,牛肉胴体价格较2019年上涨了256%**,且这一趋势仍在延续。
到2025年1–8月,牛肉胴体价格已达到每公斤4.28美元,比2024年同期上涨16%。
这一价格是什么概念?
以委内瑞拉目前的人均收入水平(非官方统计月收入约几十至百余美元),一公斤牛肉的价格可能相当于普通人一天甚至几天的收入。牛肉早已从“日常食品”演变为“节日奢侈品”或“中产以上阶层的专属消费品”。
报告分析,价格上涨的原因包括:
替代肉类价格上升(如猪肉、鸡肉也在涨价);哥伦比亚等邻国的活牛价格更具吸引力,导致跨境走私增加,国内供应减少;养殖户具备一定的价格调控能力,可通过延迟销售来等待更高价格。然而,这种“调控”本质上是市场极度不稳定的体现——供应不足导致价格波动剧烈,普通消费者成为最终买单者。
四、鸡肉的“逆袭”:产量暴增40%,成最大赢家
就在牛肉产业节节败退之际,鸡肉产业却迎来了“黄金时代”。
根据报告第4页内容:
2024年,委内瑞拉鸡肉产量达到54.8万吨,同比增长15%。2025年,预计产量将飙升40%,达到约76.8万吨,创下十年新高。**2025年上半年,月均鸡肉产量达6.8万吨,同比增长49%**。这一增长速度令人震惊。从2014年的约45万吨,到2025年的76.8万吨,**十年间产量增长近70%**,而最近一年就增长了40%。
图3《委内瑞拉:禽肉产量与进口量(2014–2025年)》也印证了这一趋势:
鸡肉产量曲线从2017年起持续上扬,2024年突破54万吨,2025年预计跃升至76.8万吨。进口量虽有波动,但整体维持在较低水平,2025年预测进口仅1.37万吨,远低于产量。五、鸡肉为何能“逆袭”?三大核心原因揭秘
鸡肉产业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 成本优势:最便宜的动物蛋白
报告明确指出:“鸡肉是市场上最实惠的肉类。”
到2025年8月,**1公斤鸡肉的价格比1公斤碎牛肉或猪排低56%**。
在通货膨胀率常年超过100%、民众购买力极度萎缩的背景下,价格成为决定消费的最关键因素。鸡肉凭借其低生产成本、短养殖周期、高转化率,成为普通家庭唯一负担得起的动物蛋白来源。
2. 产业升级:技术投入带来效率革命
过去十年,委内瑞拉禽类产业进行了大规模投资:
建设高科技养鸡场,配备自动化喂料、饮水、温控系统;引入现代化孵化与防疫技术,降低死亡率;优化供应链管理,减少中间损耗。这些投入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使企业在高通胀环境下仍能维持盈利,并通过规模效应进一步压低终端价格。
3. 市场策略:主动对接国际资源
报告提到:“该行业积极参与国内外活动,如当地畜牧展、休斯顿婆罗门牛展、威斯康星世界乳业博览会等。”
尽管这些活动以牛为主,但委内瑞拉禽企借此机会寻找更优质的饲料供应商、引进先进设备、学习国际管理经验,形成了“借船出海”的发展模式。
此外,行业与政府、金融机构的合作也日益紧密,确保了资金、电力、运输等关键资源的相对稳定。
六、结构性转变:从“牛肉主导”到“鸡肉为王”
这场“鸡肉取代牛肉”的趋势,不仅仅是消费偏好的变化,更是一场深刻的结构性转变。
我们可以通过人均肉类可得量的变化来理解:
2010年:人均肉类可得量28.2公斤,其中牛肉占主导。2025年(预测):人均肉类可得量10.0公斤,其中鸡肉占比将超过70%。这意味着,委内瑞拉人的“蛋白质来源”已从以牛肉为代表的红肉,转向以鸡肉为代表的白肉。这种转变与全球健康饮食趋势不谋而合,但在委内瑞拉,其驱动力并非健康意识,而是经济现实的倒逼。
七、背后的深层危机:经济困境与民生挑战
鸡肉的繁荣,掩盖不了整个畜牧业的系统性危机。
1. 经济美元化与高通胀的双刃剑
虽然美元化稳定了价格体系,减少了市场扭曲,但也加剧了贫富分化。有美元收入的人可以购买牛肉,而依赖本币收入的民众只能选择鸡肉。肉类市场事实上被分割为“两个世界”。
2. 畜牧业整体投资不足
尽管禽类产业有所发展,但牛肉、奶牛、生猪等其他畜牧部门仍严重滞后。缺乏长期投资、基础设施老化、技术人员流失,导致整个行业抗风险能力极低。
3. 粮食安全依然脆弱
鸡肉产量增长依赖进口饲料(如玉米、大豆)。一旦国际供应链中断或汇率剧烈波动,禽类产业可能迅速陷入困境。
4. 人口外流与劳动力短缺
过去十年,超过700万委内瑞拉人移民海外,其中包括大量农业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劳动力短缺已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关键瓶颈。
八、未来展望:鸡肉能“撑”多久?牛肉有无复兴可能?
鸡肉:增长可持续吗?
短期来看,鸡肉仍将是委内瑞拉肉类市场的“顶梁柱”。但长期增长面临挑战:
饲料成本压力:全球粮价波动将直接影响养殖利润;疫病风险:高密度养殖易爆发禽流感等疫情;市场饱和:产量激增可能导致价格战,损害行业健康。牛肉:复兴之路漫长
牛肉产业的复苏需要:
大规模资本投入用于牧场改良、良种引进;稳定的外汇供应以进口饲料和设备;政策支持与行业重组。在当前经济环境下,这些条件短期内难以满足。牛肉的“复兴”至少需要5–10年。
九、结语:一顿饭,照见一个国家的命运
在委内瑞拉,一顿普通的家庭晚餐,可能是一盘炒鸡肉、一碗米饭和豆子。牛肉,已成为记忆中的味道。
这场“鸡肉取代牛肉”的餐桌革命,看似是消费选择的变化,实则是一个国家经济兴衰的缩影。它告诉我们:
当石油不再万能,农业与食品自给变得至关重要;在极端经济环境下,效率与成本决定生存;民众的智慧在于适应,在匮乏中寻找最优解。鸡肉的崛起,是危机中的希望之光;牛肉的衰落,是转型期的阵痛。委内瑞拉的未来,不仅取决于石油价格,更取决于它能否重建一个稳定、高效、普惠的食品体系。
或许,真正的“复兴”,就从每个人的餐盘开始。
参考资料: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Foreign Agricultural Service. Livestock and Products Annual – Caracas, Venezuela VE2025-0012. May 2025.
(注:文中数据均来自该报告,非官方USDA数据,由委内瑞拉行业来源提供。)
来源:农业投资小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