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社评:从中国航天看到人类携手合作的星辰大海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25 00:35 1

摘要:北京时间4月24日17时17分,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成功发射,随后长二F遥二十运载火箭将载有3名航天员的载人飞船精准送入预定轨道。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开启一场长达6个月的太空之旅。55年前的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吹响了中国人

北京时间4月24日17时17分,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成功发射,随后长二F遥二十运载火箭将载有3名航天员的载人飞船精准送入预定轨道。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开启一场长达6个月的太空之旅。55年前的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吹响了中国人进军太空的号角。从“东方红”的星火初燃到“嫦娥”的九天探月,从神舟的“太空摆渡”到天宫的“太空家园”,中国航天用半个多世纪的奋斗证明:地心引力无法束缚人类逐梦苍穹的脚步,封锁围堵更阻挡不了中国自主创新的征程。

新华社发

长期以来,个别国家在航天领域对华实施严苛的制裁和打压,试图遏制中国发展。但事实证明,封锁非但没有让中国止步,反而倒逼中国以更大力度推进自主创新。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长屡屡向中方表达“租借”月壤的渴望时,“沃尔夫条款”的尴尬就显露无遗。它生动地证明了:无论在高科技领域还是经贸领域,“小院高墙”“脱钩断链”都不是保证“美国优先”的法宝,“封锁他国”的铁链从来都是把双刃剑,短期内似乎可以挡住先进技术的“外流”,长期来看则有可能作茧自缚,将自己“锁”在先进技术和国际合作之外。

中国航天的魅力,不仅在于立足自身的技术突破,更在于开放合作的大国胸怀。就在第十个“中国航天日”之际,传来两个引人瞩目的消息。一个是中方宣布正在开展巴基斯坦航天员的选拔工作,外国航天员加入“神舟出差组”的脚步日益临近。另一个消息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发布了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有6个国家的7家机构通过了审查,并在现场与来自5个国家的5家机构签署了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借用协议》。

去年,嫦娥六号月背采样的任务中搭载了4台国际载荷,包括法国氡气探测仪、欧空局月表负离子分析仪、巴基斯坦立方星和意大利激光角反射器。这些年,从牵头发起国际月球科研站、金砖国家遥感卫星星座、“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等多边合作项目,到埃及二号卫星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中巴地球资源卫星为亚马孙雨林盗砍监测提供关键数据,中国在太空架设的一座又一座合作平台,让更多国家共享发展机遇,也彰显了负责任大国形象。

一位天体物理学家对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说,“当今世界形势日益复杂,但重要的是要保持这种拓展和合作精神”。这话说得不错,包括太空探索在内,人类社会的伟大成就往往是携手合作的成果,单打独斗、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终究成不了大气候。与个别国家航天发展起源于冷战时期、带有浓重军事遗产的色彩不同,中国和平利用太空的航天实践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大潮。在建设同舟共济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下,中国的航天事业注定将走得更远,并迎来更多的同路人。

浩瀚的太空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璀璨的星辰闪耀着多边主义的光芒。当前,太空垃圾、小行星威胁、航天器碰撞风险以及太空轨道资源的分配等,都是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亟待国际合作探索解决。希望相关国家放下成见、摒弃零和博弈,秉持开放、合作、共享的理念,与中国携手推动人类航天事业的发展。让神舟飞船承载着全人类的梦想,飞得更高、更远。而这样的理念与行动,也绝不仅仅限于航天事业,让我们以太空探索为起点,把尊重多边、合作共赢的种子播撒到更广阔的领域。

来源:京报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