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台下的外交官们面面相觑,等待着一场可能的技术性尴尬。但对美国总统特朗普来说,这似乎不是事故,而是表演的舞台。
在第80届联合国大会的讲台上,意外来得猝不及防。
先是扶梯发生故障,紧接着,为演讲者准备的提词器也卡壳了。
台下的外交官们面面相觑,等待着一场可能的技术性尴尬。但对美国总统特朗普来说,这似乎不是事故,而是表演的舞台。
他没有丝毫慌乱,反而即兴发挥,拿联合国的设备水平开起了玩笑。一句自嘲,瞬间将现场的技术问题,巧妙地转化成了一个生动的隐喻:看,这个我一直批评的官僚组织,连基本设备都运转不灵。
这个小插曲,为接下来一场长达57分钟、远超规定15分钟的“个人秀”拉开了序幕。
这本该是各国阐述全球愿景的场合,却被特朗普硬生生改造成了一场“对着全球直播的国情咨文”。美国媒体的这个比喻,可以说是精准到了骨子里。
他的演讲议程,几乎完全是个人化的。
他宣称,在他的领导下,美国正昂首迈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
他甚至毫不掩饰地表示,自己理应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因为他亲手结束了整整七场战争。
特朗普说自己在7个月里结束了7场不可思议的战争
当然,他紧接着又补充说,自己其实并不在乎什么奖项,他真正在乎的,是拯救生命。
这种叙事风格,这种冲突感的营造,完完全全是为他国内的支持者量身定制的。
联合国的讲台,在这一刻,不再是沟通世界的桥梁,而成了他用来巩固个人政治品牌的扩音器。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借台唱戏”,一场服务于国内议程的政治动员。
台下的听众,成了他宏大个人叙事的背景板,演讲期间会场数次响起的笑声,更像是对他这种表演风格的复杂回应。
特朗普演讲时,台下听众的反应
如果说自我标榜是开胃菜,那么对盟友的全面开火,就是这场演讲的主菜。
特朗普的火力网覆盖了整个欧洲,几乎所有关键盟友都未能幸免,他毫不留情地指责欧洲的能源和移民政策是在自我毁灭。
他将矛头直指北约,痛斥那些欧洲盟友们只知道躲在美国的安全保护伞下,却不愿承担应有的防务代价。
在乌克兰问题上,他更是批评欧洲行动迟缓、态度模糊,把烂摊子甩给了美国,让华盛顿“疲于奔命”。
点名批评成了常规操作。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一长串名单被他公之于众。
他指责德法等国,嘴上喊着要制裁俄罗斯,背地里却偷偷购买其油气资源。这番话音刚落,他便立刻宣布,准备对部分欧洲商品加征关税。
这种将外交分歧、安全指责与经济大棒直接捆绑的做法,彻底模糊了不同领域的外交界限,让盟友间的互信基础受到严重侵蚀。
攻击的烈度还在升级。
在长达近一小时的演讲中,他连续三次点名伦敦市长,称其为“糟糕的市长”。
更具争议的是,他在言语中巧妙地暗示了这位市长的宗教背景,这无疑是捅破了外交礼仪的底线。
此举直接超越了政策批评的范畴,进入了对一个主权国家内部事务和个人尊严的直接冒犯。
英国的外交代表再也坐不住了,当场写信向会场秘书处提出正式抗议。
这封抗议信,本身就成了这场演讲突破外交底线的一个最有力的注脚。
当一个国家需要用这种方式来捍卫自己城市首长的尊严时,所谓的多边合作舞台,早已被撕开了一道巨大的裂口。
除了盟友,全球共识也成了他攻击的靶子。
他将气候变化直接定性为“史上最大骗局”,甚至就是一个“骗局”。
他盛赞煤炭是“清洁而美丽的”,而那些被寄予厚望的可再生能源,在他口中则成了又贵又没用的东西。
挪威、丹麦和芬兰等国,因为推行环保政策,被他点名嘲讽为为了虚无缥缈的“环保梦想”,不惜牺牲本国的产业。
在移民问题上,他的立场更加极端。他呼吁世界各国都应该“关闭边境、赶走外国人”,并将其描述为一道“要秩序就没安全”的二选一难题。
然而,这场看似火力全开、义正言辞的批判背后,却隐藏着一个巨大的悖论。
那个在台上将联合国贬得一文不值、指责其“只会说空话”、不解决任何实际问题的特朗普,其领导下的美国,恰恰是联合国最大的欠费国。
根据统计,美国累计拖欠联合国的会费高达约28亿至30亿美元。
这笔巨额欠款中,不仅包含了今年应缴的8.26亿美元,还包括2024年及更早年份的陈年旧账。
特朗普政府一边推行削减资金、拖延缴费的政策,一边频繁退出各种国际组织,现在却反过来指责这个被自己“断供”的组织毫无作为。
这种“骂人者”与“欠费者”的角色错位,让他的所有批评都显得底气不足。
他的许多核心论断,也与基本事实严重不符。
他宣称绿色转型会毁灭经济,但现实数据却显示,全球清洁能源投资的增长势头迅猛,去年的投资额已经达到了2万亿美元,超过了化石能源。绿色产业,早已成为许多国家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他指责欧洲“资助对手”,却完全无视了欧盟为了摆脱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正在进行的复杂而痛苦的长期结构性调整。一个艰难的战略转型,被他简化成了一句极具煽动性的口号。
最富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演讲之后。
那个刚刚在全世界面前把联合国嘲讽得体无完肤的特朗普,私下里却向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自己“百分之百支持联合国”。
这种台上一套、台下一套的矛盾姿态,将其外交策略的表演性和机会主义色彩暴露无遗。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会后回应称,世界正在被分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合作,必须携手重建多边主义。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呼吁,要在这个“鲁莽捣乱”的时代坚持合作,因为多边体系是防止世界陷入混乱的“防火墙”。
他们的呼吁,与特朗普的表演形成了鲜明对比。
欧洲媒体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场演讲的真正目标,其实是欧洲。它是一场成功的政治动员,却绝不是一个可行的全球解决方案。它或许能让特朗普的支持者们感到情绪上的宣泄,却让本已脆弱的国际合作基础,又被侵蚀了一分。
最终,当特朗普结束他那冗长的演讲时,会场响起的,是稀稀落落的掌声。台下许多国家代表那紧绷或无奈的神情,已经为这场精心设计的“舞台颠覆”,给出了最直观的评价。
来源:卸岭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