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31》电影的上映,不仅让我们知道侵华日军731部队在华的暴行,但我们也必须知道幕后有一段被刻意隐瞒的历史。日本731部队借助伪满洲国,才能在东北打造细菌武器基地和细菌站,犯下了人类史上最黑暗的罪行……
《731》电影的上映,不仅让我们知道侵华日军731部队在华的暴行,但我们也必须知道幕后有一段被刻意隐瞒的历史。日本731部队借助伪满洲国,才能在东北打造细菌武器基地和细菌站,犯下了人类史上最黑暗的罪行……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关东军迅速占领了中国东北。这样,东北这一片富饶的土地,在短短数月就沦为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随后由日本扶持的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宣告在长春建立。
之后,日本又借用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在东北悄然展开一场更为隐蔽、更为残酷的军事计划——一支代号为“731”的部队,以“防疫”和“给水”的科学研究为名义,把东北作为细菌武器探究基地,用活人作为实验材料,然后在广袤的中国战场上弄细菌战。
但这一切,都是在傀儡政权——伪满洲国权力下进行的。本文就以历史文献资料为基础,揭开731部队细菌武器基地和伪满洲国运作之间关联。
731部对外宣称从事防疫研究,实则乃细菌武器的研发机构,活动乃是违反1924年《日内瓦协定书》中禁止使用生物武器的国际法。因此,731部队要从事反人类的细菌武器研究,必须要远离日本本土,基地设置在便于控制,但不被国际社会察觉的地区。
东北,由于地处祖国的边陲,冬季严寒,人口稀疏,与中国东中部地区不同,远离西方列强的直接监控。因此,日本人就认为东北距离国际视线遥远,远离被列强操控中国的中部和东部,不易被国际社会察觉,是理想的逍遥法外之地,自然萌发在东北秘密做人体实验和细菌武器的念头。
731部队的缔造者石井四郎也看到,东北冬季气候漫长且严寒,最低气温可达到零下三十四摄氏度,能为研究极寒条件下细菌的存活、传播,以及人体对寒冷环境和细菌交互影响的反应提供了天然的实验场。而且,东北靠近苏联,与苏联严寒气候相似,在东北气候环境中研究细菌武器,将来可以更好对付苏联。
石井四郎
如731部队建成之后,经常喜欢弄冻伤实验,东北严寒的天气,也为人体冻伤实验提供绝佳的环境。
日军丧心病狂地把实验的活人肌体,暴露在东北零下三十度的极寒环境中,如同对待毫无生命的物体一般,毫无悲悯之情,冷酷地观察着人的肢体在寒风中逐渐冻伤的过程,借此记录在寒冷和热水的环境中人体组织损坏的情况,手段残忍无比,令人发指!从这一件事中,可以证明东北是日军认为的理想细菌生产基地。
东北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为731部队的细菌武器研究提供了天然的实验场。但是,日本扶持的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却731部队反人类罪行提供了政治上的掩护。
1931年,日本扶持末代皇帝溥仪建立伪满洲国,虽未获国际普遍承认,但在形式上也具备“国家”的架构。就是伪满洲国傀儡政权的存在,为日军控制东北和731研究细菌武器提供了资源和政治掩护。
731部队总部设于哈尔滨平房区(今哈尔滨市平房区731遗址),名义上隶属于“满洲国军医系统”,实则由日本陆军直接指挥。据《关东军作战日志》记载,731部队享有高度自治权,不受满洲国的法律约束。同时,以日本陆军的名义,可以要求傀儡伪满洲国政府为731部队的细菌武器提供各种资源的支持。
如日军看中东北广袤的土地、充足的劳动力和相对完善的铁路系统,这些为细菌武器研究提供了良好条件。731部队基地占地逾6平方公里,内设实验室、监狱、焚尸炉、动物饲养场等设施,建设与运行需要大量人力物力。
于是,在日军操控下,伪满洲国就为日军清理哈尔滨平房区的居民,划为军事禁区,拆迁房屋近万间,驱逐当地中国居民,让731部队在此土地上建立实验基地。
之后,721部队日常需要的粮食、运输车辆、药品,都由伪满洲国经济部、交通部专项调配。
如根据伪满财政部的《军费支出台账》,1941-1945 年,伪满政府每年向 731 部队拨付 “特别经费”,大约500 万伪满元。根据当时的汇率,500 万伪满元相当于 300 万日元,足够购买 20 架零式战斗机。
日军扶持的伪满洲国实施强制劳役制度,这为731部队基地建设提供了人力资源。当时,731部队用伪满洲国的劳工,在实验基地附近修建了高墙电网、地下实验室和焚尸炉,暴政了实验的隐蔽性。
731旧址
由于伪满洲国的人力资源,这也使731部队建立以哈尔滨平方总部为核心,在东北中苏边境的战略位置上,设立海拉尔、林口、孙吴和牡丹江等四大支部。同时,大连卫生研究所、安达实验场等机构也参与细菌武器研发,形成了一个覆盖东北亚细菌武器研究的庞大网络,直接可以对苏联发动细菌战。
在哈尔滨平方总部基地,拥有3000名成员,下设八个分部,里面有细菌研究、实验、生产和防疫给水等部门,以及关押400名活人实验材料的监狱。同时在哈尔滨以东100公里,有731部队进行活体炸弹实验场所的安达实验场所。据记载,1941年,731部队在此用毒菌炸弹绑架12名“犯人”,测试细菌武器的威力。
根据日本战犯的供述,731部队的实验设施甚至设有假医院、假学校为掩护,这也使外人难以察觉活人细菌武器研究的反人类真实用途。
由于伪满洲国完全能被日本控制,不仅能为731部队建立实验基地提供人力支持和财力支持,经常帮日军秘密逮捕大量中国平民、战俘、“反满抗日分子”,源源不断为该部队获取“实验样本”,支持实验基地的运转。这些活人实验样本,日军称为“马路大”(日语“圆木”,指实验用活人)。
根据统计,731部队的实验对象包括:
中国平民,日军通常以“防疫检查”为名,抓捕健康成年人进行冻伤、毒气、细菌感染实验。
抗日的战俘:活动在抗日游击后方的东北抗日联军、八路军战俘,都被直接送往731部队,成为实验活体解剖的对象。
朝鲜人:日本在朝鲜半岛强征劳工,一部分朝鲜劳工被送往东北731做实验。
苏联人:日军与苏联交锋的诺门罕战役中,俘虏到的苏军士兵,也被秘密送至731部队做实验。
根据731部队的原队员证词,日军专门设立了“特别班”,专门承担活体解剖和焚尸灭迹的事情,确保实验过程没有任何痕迹的留下。
更令人觉得阴森可怕,伪满政府为731部队的运转,设立了“特别移送”制度,也就是把将一些“政治犯”“思想犯”直接送往731部队进行活体实验。
这样,日军能够合法化地获取“实验材料”,国际社会却是几乎一无所知。如1939年,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密令,将所谓“重罪犯”以“特殊输送”方式直接送往731部队,仅一年就有90名中国人被押解至哈尔滨。
东北有着东北军阀张作霖留下的工业底子,再加上伪满洲国时期,日本在东北建立了完整的军工体系,这一切都使东北不仅是731部队理想的实验基地,更是完美的细菌武器生产基地。
731部队借助伪满洲国政府的资源和工业基础,在东北实现细菌武器的量产化。如731部队在哈尔滨、长春等地都设立细菌武器生产基地,大规模生产鼠疫、炭疽、霍乱等病原体。同时在齐齐哈尔设立516毒气部队,与731部队合作研发化学武器。
这样,731部队可以借助基地,如工厂一样,实现反人类的细菌武器批量化生产,以及实验室到战场的“致命链条”。如731部队,每月可以生产300公斤浓缩细菌液,借助于“干燥菌法”延长细菌的活性,制成细菌武器。
这些细菌武器包括,陶瓷细菌弹:由石井式滤水器改造,可装载鼠疫、炭疽等病菌;
毒气炸弹:释放芥子气等化学毒剂,与细菌武器配合使用;
昆虫媒介:培养跳蚤、老鼠等传播病菌的载体,实施“无声战争”。
731部队的细菌武器,投放在中国战场上,造成细菌疫情的大爆发。如1940年,731部队在浙江宁波空投掺有鼠疫杆菌的麦粒,引发疫情,导致100多人死亡。1941年,湖南常德遭遇鼠疫跳蚤空袭,5年内1.5万人死亡。1942年浙赣战役中,日军为销毁证据,在水源投放霍乱菌,造成25万军民死亡。
731部队令人发指的反人类行为,乃是对人类良知和文明底线的严重践踏,每一个有正义感的中国人不应该忘记这一段黑暗历史。
日军专门成立研发细菌武器的731部队,也是由于日本作为资源匮乏的岛国,资源耗费巨大,传统战争方式对油料、钢铁等资源耗费大,这使得很难支撑前线作战。于是,日本军方看重了细菌武器的耗费资源少,杀伤力大的特点,满足日本在资源有限情况下扩张侵略的野心。
因此,日本在东北建立731部队,并借助傀儡政权——伪满洲国政府的力量实现细菌武器基地化的运作,乃是为了全面侵略和殖民中国服务。通过细菌武器的研发和使用,能摧毁中国社会秩序、经济基础,削弱中国民众的抵抗力量,威胁苏联,实现扩张领土和称霸亚洲的野心。
结语一切如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馆长金成民所说:
“历史认知的塑造关乎未来。只有正视历史,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731部队在东北研发生产细菌武器的历史,不仅是日本军国主义扩张的缩影,也是人类历史黑暗一幕。我们铭记这一段历史,不是为了记住仇恨,更是为了揭露罪行,守护和平,自立自强,防止悲剧的重演!
来源:柳州阿妹侃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