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台海网9月26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崔晓旭 孙春燕 康泽辉 曾宇姗/文 沈威/图)当抗战老兵高举旗帜的影像定格,集美中学诚毅班学生接过象征传承的旗帜,一场跨越80年的对话,在龙舟池畔完成跨时空传承。
▲集美中学学生从抗战老兵李振保手中“接”过象征传承的旗帜,薪火永相传。
◆会场内,同学们认真聆听。
◆校园内各教室同步直播。
台海网9月26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崔晓旭 孙春燕 康泽辉 曾宇姗/文 沈威/图)当抗战老兵高举旗帜的影像定格,集美中学诚毅班学生接过象征传承的旗帜,一场跨越80年的对话,在龙舟池畔完成跨时空传承。
昨天,“烽火英雄志·薪火永相传——抗战精神AI故事分享会”活动在集美中学浔江校区举行,抗战老兵的坚毅目光、嘉庚先生的赤子初心与少年学子的昂扬身影,在时光的长河里相遇、共鸣。
80多年前,烽火连天,中华儿女挺身而出,用热血与生命铸就了伟大抗战精神。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特殊时刻,海峡导报社与集美中学携手,将纸上的抗战记忆化作触手可及的情感共鸣,为在场师生与嘉宾翻开了一部鲜活生动的八闽抗战史。
自8月1日起,海峡导报推出“烽火英雄志”系列报道。数十个版面的深度刻画,字里行间满是对英雄的敬仰;上百次新媒体推送的广泛传播,让更多人得以聆听那段不屈的岁月。如今,这场分享会正是这组报道最动人的“线下回响”——从铅字到影像,从讲述到传承,这段厚重的历史在嘉庚精神的发源地,重新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分享会上,一个个故事如同璀璨的星辰,串联起跨越八十载的精神脉络。
华侨博物院副院长钟志诚与厦门市政协特约文史研究员陈新杰,循着陈嘉庚先生的足迹,讲述“华侨旗帜、民族光辉”以教育救国、以实业助战的赤子情怀。
◆老兵李振保视频分享抗战故事。
大屏幕上,抗战老兵李振保的影像格外动人,那饱经岁月雕刻的面容,是历史沧桑最直接的诉说。13岁参加八路军,炮火中抢救伤员……他的讲述,有浴血冲锋的惊险,有战友倒下时的悲恸,更有保家卫国的坚决。虽然李振保因年事已高未能到场,但他的故事,让大家看到了抗战时期少年英雄的无畏与担当。
厦门市博物馆讲解员赖玉静带来“硝烟中的花季少年”的主题演讲,讲述林环岛率厦门儿童救亡剧团跨越千山万水下南洋募资助战,以歌声支援前线的故事,感动全场。
更让人欣喜的是,少年学子们接过了传承的接力棒。集美中学学生金千惠与演武小学学生魏星妍携手登台,以少年视角重现南侨机工的热血壮举;还有一封跨越时空的书信,是集美中学学生杜斯铭与华侨抗日女英雄李林的“隔空对话”。
历史从未远去,精神始终传承。夏商集团运营管理部总经理、夏商民兴超市董事长潘虹立足当下,分享了企业以“为民担当”践行抗战精神的实践,让历史与现实完成深度对话。
最令人动容的,是跨越时空的“薪火传承”。当抗战老兵高举旗帜的影像定格,当集美中学诚毅班学生代表“接”过象征传承的旗帜,那一刻,全场掌声响起,《歌唱祖国》的旋律响起,将现场每个人的爱国热情点燃。从抗战老兵传给莘莘学子,是精神的接续,更是责任的传递。
八十载岁月流转,烽火记忆从未褪色。这场分享会,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一次意义非凡的精神接力。它让我们铭记,抗战精神不是尘封的过往,而是激励我们前行的永恒火炬,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照亮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
主题分享 讲述烽火故事,弘扬爱国精神
活动现场,华侨博物院副院长钟志诚以“陈嘉庚与他的抗战见证物”为主题,通过华侨博物院陈列的两件(套)属于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的珍贵文物——红木家具和嘉庚剑,将嘉庚先生的家国情娓娓道来。
▲钟志诚分享“陈嘉庚与他的抗战见证物”。
钟志诚说,展厅中的红木家具与嘉庚剑镌刻着历史的印记,更诉说着百年前以陈嘉庚为代表的海外华侨深植于心的家国情怀,是华侨博物院珍贵的侨史抗战文物,也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让这份赤诚与担当代代相传。
厦门市政协特约文史研究员、集美校友总会陈嘉庚研究工作委员会特约研究员陈新杰,是集美中学初中89组、高中51组校友。此次他重返校园,为学弟学妹们讲述“抗战烽火硝烟中弦歌不辍的集美学校”记忆。
▲陈新杰讲述“抗战烽火硝烟中弦歌不辍的集美学校”记忆。
陈新杰说,抗战期间,为了师生的安全和继续办学,也为了培养抗日救国的人才,集美学校搬迁到安溪、大田等地坚持办学,并教育学生“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从1938年到1942年,日军至少在厦门的集美学村投下了2000枚炸弹。集美学校20多座教学楼,有的被烧得只剩下一座空壳,有的被炸弹大炮轰成一片瓦砾,幸未被烧或没有倒塌的,也被炮弹枪弹打得千疮百孔、体无完肤。“我们一定要牢记,国弱就容易受欺负,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为祖国的强盛努力学习。”“老学长”陈新杰勉励学弟学妹们。
厦门市博物馆讲解员赖玉静分享了“硝烟中的花季少年”主题演讲,带大家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重新认识厦门儿童救亡剧团的少年们。
赖玉静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位于东南前哨的厦门掀起了抗日救亡的热潮。中共厦门工委立即倡导成立并领导了多个抗日救亡团体,厦门儿童救亡剧团就是其中之一。全团30多个人,最大的年纪是17岁,最小的仅有7岁。虽然“厦儿团”仅存在了三年时间,但是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徒步万余里,文艺演出数百场,最终募捐到了五大卡车的抗战物资和10多万元的外币,为抗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接力传承 少年以青春视角,赓续抗战精神
集美中学147组初三学生金千惠和厦门市演武小学五年(5)班学生魏星妍,携手登台讲述“南侨机工——滇缅路上的‘无名英雄’”。
▲金千惠和魏星妍讲述南侨机工回国支援抗战的壮举。
1938年,20万云南各族同胞开辟滇缅公路这条生命线,3200多名南洋华侨青年毅然回国,槟城的白雪娇留下“愿为祖国捐躯”的家书,化名回国;“当代花木兰”李月美女扮男装,驰骋运输一线;还有众多来自富裕家庭的年轻人选择告别亲人,奔赴前线……她们用生动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将南侨机工们不远万里回国支援抗战的壮举娓娓道来。“参加这次分享会,我不仅了解了南侨机工的故事,还学习到这些青年榜样的精神。他们用生命书写爱国篇章,深深激励着我们。”魏星妍有感而发。
▲杜斯铭与华侨抗日女英雄李林“隔空对话”。
抗战精神的接力从未间断。现场,集美中学147组初三学生杜斯铭以一封跨越时空的书信,与华侨抗日女英雄李林“对话”。他声情并茂地向观众们讲述了李林在集美求学、参与进步活动、投身救国事业的经历,台下的学生们深受触动,纷纷报以热烈的掌声。
教媒联动
“烽火英雄志”让抗战精神绽新光
黄运来(海峡导报社社长)
九三阅兵的铿锵足音还在耳畔回响,浸染着先烈热血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站在分享会的讲台上,黄运来说:“那份深埋心底的家国情怀与历史敬意,便如潮水般激荡不息。”
黄运来(海峡导报社社长)
黄运来在致辞中表示,80多年前,神州大地山河破碎,八闽故土风雨如晦。面对侵略者的铁蹄,无数福建儿女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躯筑起抵御外敌的钢铁长城。为了铭记这段不该被遗忘的历史,自8月1日至9月3日,海峡导报耗时一个多月,精心策划推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特别报道“烽火英雄志”。
“我们用数十个版面的深度文字刻画历史细节,以上百次新媒体推送传递英雄故事,用AI赋能红色记忆,跨越时空再现壮阔史诗;我们致力于打破纸媒与数媒的界限,构建起全方位、广覆盖的传播矩阵,只为将八闽抗战英雄的群像,清晰地铺展在大家眼前。”黄运来说,作为主流媒体,海峡导报会始终扛起责任,挖掘更多红色故事,传播正能量,和大家一起守护这份历史遗产,让英雄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芒。
AI赋能让校史里的爱国基因“活”起来
谭筱英(集美中学党委书记)
作为一所与家国命运紧密相连的百年名校,集美中学的校史,本身就是一部鲜活的爱国主义教材。与海峡导报社携手举办“烽火英雄志·薪火永相传——抗战精神AI故事分享会”,共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既是对烽火岁月的深情回望,更是对红色精神的接力传承。
谭筱英(集美中学党委书记)
谭筱英说,大家听到的这些故事里,有信仰的力量,有青春的担当,更有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而AI技术的融入,让红色记忆以更鲜活的方式触达大家,让“纸上的感动”真正变成“心中的共鸣”。
“我们将校史与抗战历史深度融合,正是要让这份精神基因,在青年一代心中扎根生长。”她嘱咐同学们,这场分享会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薪火交接”。希望大家能以这一刻为起点,把对历史的敬畏、对英雄的崇敬,转化为勤学笃行的动力——在课堂上传承嘉庚风骨,在生活中践行伟大抗战精神,让“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成为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企业担当
践为民承诺,永葆勇毅前行的姿态
潘虹(夏商民兴超市董事长)
夏商集团运营管理部总经理、夏商民兴超市董事长潘虹以“以民生担当续写时代答卷”为主题进行分享。站在讲台上,潘虹内心激动。她说:“与大家一起回望厦门湾畔的烽火记忆,共话精神传承的时代意义,我内心总涌动着一股暖流——那是对‘为民担当’的敬畏,更是夏商民兴超市近二十年来扎根这片土地的深情。”
潘虹(夏商民兴超市董事长)
以抗战精神为指引,以党建经营融合为导向,夏商民兴超市不断优化服务,推行“一店一策”的精准供给,提升商品与居民需求的“适配度”,“长”在社区的需求里;优化供应链,一边“找好货”,让厦门市民的餐桌上满是全国各地的优质味道,一边“保新鲜”,让食材从田间到餐桌的路走得又快又稳;坚守食品安全底线,建立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管控体系。“‘菜篮子’‘米袋子’装的是信任,要是安全出了问题,我们就对不起厦门老百姓的托付,食品安全是底线,也是我们的使命。”潘虹说,对夏商民兴超市而言,传承抗战精神,就是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融入血脉,永葆为民服务的本色;就是要在台风肆虐、灾情突发的关头,挺身而出、逆向而行,捍卫民生供应的生命线;就是要在激烈的市场浪潮中,坚守食品安全底线,锤炼说到做到的契约精神;就是要勇立特区改革潮头,聚焦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创新驱动发展,永葆勇毅前行的姿态。
潘虹感慨道,感谢海峡导报社为大家搭建这场精神对话的平台,未来期待与大家一起,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来源:台海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