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声记 | 垦利区黄河口中心卫生院张大垒:“小张医生”的大情怀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6 08:11 1

摘要:在乡间小路的晨光里,在社区楼栋的暮色中,总有一群身影步履不停,他们是基层医生,握着最常用的听诊器,守着最贴近民心的诊室,把健康的种子播撒在寻常巷陌。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日复一日的琐碎与坚持,筑牢了全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即日起,大众网·海报新闻推出《基层

编者按:在乡间小路的晨光里,在社区楼栋的暮色中,总有一群身影步履不停,他们是基层医生,握着最常用的听诊器,守着最贴近民心的诊室,把健康的种子播撒在寻常巷陌。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日复一日的琐碎与坚持,筑牢了全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即日起,大众网·海报新闻推出《基层医声记》,记者将扎根一线,记录下这些平凡医者的坚守与温度。

大众网记者 商永恒 赵菲菲 东营报道

在垦利区黄河口中心卫生院,提到“小张医生”,几乎无人不晓。他不是什么医学权威,却是当地群众心中最亲切、最信赖的健康“守门人”。内科诊室、120急救车、老年人体检现场、甚至医院的电脑机房,都是他的“战场”。他就是张大垒,一位集内科医生、120医生、全科医生、信息员于一身的“多面手”医生。

扎根黄河口:从青涩学子到群众信赖的“小张医生”

2012年,大学毕业后的张大垒通过招考,来到了东营市最偏远的乡镇之一——黄河口镇,成为黄河口中心卫生院的一名医生。这里虽然以黄河入海口的壮丽景色闻名,但地处偏远,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群众就医不便。面对艰苦的条件,张大垒没有退缩,这一干,就是十几年。

“这里离城区远,大多数都在家务农,老百姓们看病不容易。”张大垒在接受采访时语气平和,“既然选择了这里,就想办法把工作做好,为乡亲们解决实际问题。”十余年来,他兢兢业业,接诊了无数患者,从未出现过重大医疗差错。他不善言辞,却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耐心的服务,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和喜爱,“小张医生”这个亲切的称呼不胫而走。

身兼数职:他是乡镇卫生院的“全能战士”

在人员相对紧张的乡镇卫生院,张大垒练就了“十八般武艺”。他的日常工作繁杂而多元:作为内科医生,他熟练掌握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等基层常见病、慢性病的诊治,长期参与门诊和病房工作。作为120医生,他随时待命,冲锋在院前急救第一线,每年成功救治转运多名急性心肌梗死、脑出血等危重症患者。作为公共卫生服务参与者,他积极投身于辖区老年人健康体检工作,白天操作B超设备,晚上加班审核心电图报告。甚至,他还担任着医院的信息员,处理日常工作中HIS系统等电脑故障,保障医院信息系统的顺畅运行。

“人员少,任务杂,样样都得会一点儿。”张大垒坦言,“虽然技术可能不如大医院专家那么高超,但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一样都不能落下,我们要尽力满足乡亲们最基本的健康需求。”

精益求精:不断学习只为更好地服务乡亲

尽管工作繁忙,张大垒从未停止学习的脚步。他深知基层医生知识更新的重要性,系统钻研慢性病管理策略,结合“三高共管、六病同防”等政策,在实践中指导患者合理用药、精准转诊。

为了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方便当地群众,自2024年起,他所在卫生院开展了动态心电图检查,已为50多位居民提供了便利。2025年,他又主动前往东营市人民医院进修胃肠镜技术,目前已基本掌握相关检查及常见治疗方法,立志将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带回黄河口镇。

谈起工作中的感受,张大垒印象最深的是那些独自前来就诊的老人。“看到他们期待又无助的眼神,就觉得肩上的责任重大。我们基层医生不能太‘普通’,有时候病人真的非常需要我们的帮助。”这份感同身受,化作了他在日常工作中更多的耐心、更细致的解释和更温暖的关怀。

他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一颗默默奉献的医者仁心。2023年,他因表现优秀,获得东营市卫健委的通报表扬;2024年,被垦利区卫生健康局授予黄河口“好医生”荣誉称号。这些荣誉,是对他十余年如一日坚守与付出的最好肯定。

来源:海报东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