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25日,金秋的乌鲁木齐天高云淡,庄严的新疆人民会堂内气氛热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在此隆重举行,掌声如潮水般一次次响起。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记者梁淑芳
2025年9月25日,金秋的乌鲁木齐天高云淡,庄严的新疆人民会堂内气氛热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在此隆重举行,掌声如潮水般一次次响起。
作为两位群众代表,乌鲁木齐市公交珍宝巴士有限公司公交车司机、工会副主席谷祥峰与喀什地区巴楚县童梦幼儿园党支部副书记、园长艾米拉古丽·阿不都一起作为群众代表进行发言。
走向发言席时,谷祥峰脚步坚定而有力。这位与方向盘相伴三十五载的老公交人,用微微颤抖却充满真情的声音说道:“作为公交人,能代表各族群众发言,我无比自豪和感动。”
五十七岁的谷祥峰,人生中有三十五年是在驾驶座上度过的。日复一日穿梭于城市街巷,他不仅是城市发展的亲历者,更是民族团结的践行者。多年来,他带出了多位不同民族的徒弟,用温暖与坚守诠释着“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深刻内涵。
谷祥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上,作为群众代表进行发言。视频截图
一条线路,见证城市变迁
从最初的西山塑料厂到大浦沟社区的70路公交线副线,再到几年后升级的2005路公交线,谷祥峰在这条线上一跑就是十三年。
昔日3.6公里的城郊线路,如今已调整为从信达雅山新天地至华威机械机电市场,全程达6.7公里。过去“一人一车”的运营模式,已被每半小时一趟的班次所替代;老旧的汽油车,也换成了绿色新能源客车。车轮滚滚,不仅载着居民出行的便利,更驶过城市更新的年轮。
“颠簸土路变成平坦柏油大道,老旧车辆升级为环保新能源车——老百姓的出行越来越便捷,这就是新疆发展的缩影。”谷祥峰感慨道。这些变化正是新疆基础设施建设成就的生动体现,截至2024年,新疆公路通车里程已达23.19万公里,而1955年时这一数字仅为8820公里。
十米车厢,流淌民族团结温情
在公交车这方移动的“十米车厢”里,暖流始终涌动。谷祥峰动情地描述着日常工作中的温馨场景:各族乘客拉拉家常、互帮互助,年轻人主动为老人让座,孩子们友好问好,不同民族的市民互相学习语言……
“这些平凡温暖的瞬间,正是新疆各族人民亲如一家的真实写照。”他说这些话时,眼中闪着光。这种民族团结的深厚情谊,不仅在十米车厢内流淌,更在新疆广袤大地上生根发芽,正如王沪宁在讲话中指出的,新疆各民族大团结不断巩固深化。
谷祥峰与徒弟亚生江·依明尔在这条线上相向而行,用坚守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师徒情谊跨越民族,共同织就城市交通的生命线。
谷祥峰与徒弟亚生江·依明尔正在查看车辆,探讨在行驶中的注意事项。资料图片
多民族“车轮战队”,创安全行驶纪录
在乌鲁木齐市公交珍宝巴士公司的荣誉墙上,一张“全家福”尤为醒目——身着工装的8位徒弟簇拥着谷祥峰,胸前的党员徽章与民族团结勋章熠熠生辉。
这个由汉、维吾尔、回、哈萨克等多民族组成的“车轮战队”,不仅创下百万公里安全行驶纪录,更成为民族团结的生动注脚。谷祥峰对待徒弟如亲人,既传技能,也解心结。他还发起成立公交民族团结爱心团队,成员已有120余人。
团队长期帮扶特困家庭和孤寡老人,并走进养老院、学校与部队开展服务,至今其个人捐款累计已达12万余元。通过打造70路、16路、56路三条民族团结示范线路,他们让公交车成为播撒温暖的移动平台。
感恩时代,展望美好未来
“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指引下,新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谷祥峰表示,“我们的城市更现代、更开放,人民生活更安稳、更幸福。作为一名公交人,我深切感受到党中央对新疆各族人民的关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地区生产总值从1955年的12.31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0534.08亿元;人口从1953年的478.36万人增长至2020年的2585.23万人;人均预期寿命从解放初期的30岁提升至2024年末的77岁。
如今,谷祥峰依然每天驾驶着公交车穿梭在乌鲁木齐的大街小巷。他手握的不仅仅是方向盘,更是新疆70年发展变迁的见证。
车轮向前,满载感恩与希望,正如谷祥峰所说:“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指引下,新疆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来源:乌鲁木齐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