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宋久义小心翼翼地给连长小姨子写了一封信…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6 07:25 1

摘要:那天翠翠和姐姐探亲期满离开部队的时候,宋久义的心中莫名其妙的有些酸涩的味道。实际不是什么莫名其妙,天下的事情都是有原因的。试想,如果是连长的小舅子向宋久义学习修车技术,宋久义会有莫名其妙的感觉吗?俗话说得好,男女有别,互相吸引是天性。当时翠翠给宋久义留通信地址

宋久义的情书

那天翠翠和姐姐探亲期满离开部队的时候,宋久义的心中莫名其妙的有些酸涩的味道。实际不是什么莫名其妙,天下的事情都是有原因的。试想,如果是连长的小舅子向宋久义学习修车技术,宋久义会有莫名其妙的感觉吗?俗话说得好,男女有别,互相吸引是天性。当时翠翠给宋久义留通信地址的时候,他觉着有些脸红。因为有连长这层关系,再加上河南南阳离山西雁北那么远,离青海格尔木这么远,这种事情确实有点渺茫。但是,能和连长的小姨子通信,在整个汽车连来说,相当于攀上了“皇亲国戚”。背地里战友们眼红,宋久义的心中有按捺不住的小情绪。只不过是碍于自己是个孤儿,人家连长小姨子是不是觉着他无依无靠的有些好玩儿呢。再说啦,自己确实没实力,除了一个月24块钱高原津贴费,无房无地无存款,翠翠和自己通信,的确有些不妥。

宋久义想从问候关心的角度,给翠翠去一封信,问问从部队回河南南阳,一路上顺利不顺利,遇到什么难处没有?主动地联系一下?还是坐等翠翠来信,向自己求知学习修车技术呢?心中觉着有个小兔子在蹦跶,蹦跶的有点心不在焉。实际自己作为个新兵,没啥技术,只是把陈班长告诉的经验记住了,把总后车船部的那本教材书,记住了一些,等于人云亦云而已。他记得有个戏叫《打金枝》,那里面的情节与自己的状况有点相似。

宋久义终于鼓起了勇气,小心翼翼地给翠翠发出了第一封信。在青海格尔木发出的信,到达河南要一个星期的时间,即便是翠翠接到自己的信立刻回信,来到部队又要一星期的时间,一去一回两者相加也的半个月。假如翠翠觉着自己的去信很寡很无聊,即便不回信,出于礼貌自己的行为,也是情理之中的。礼尚往来总有你先我后,或者是我先你后吧。宋久义经过一番谨小慎微的斟酌,终于给翠翠发出了第一封信,他把最认真的劲儿使出来了。字写的怎么样,一定不能了草,一笔一划总关情,绝对让人家认的。句子尽量做到主、谓、宾成分齐全,不要让人家觉着半截五寸的说不清楚。书写信封的字,一定要端庄大气,让对方一看就能吸引人。俗话说:字是文人的面。见字如面。面,就是人的脸,人的脸长的不秀气,脸上有污垢,对方看了就会有抵触,相反就会喜欢。他用铅笔打底,用橡皮谨慎修理,最后用钢笔定型,一个满意的信封终于写好了。额头冒汗手指发软,心脏突突突地跳,仿佛完成了一次大考。

信发出去以后是耐心的等待,焦急的等待。小小的信件,是耐心的等待,小小的信件连着河南和青海,连着关心,连着期待。

有一天连部通讯员拿着一封信,到修理室交给了宋久义,通讯员说:“连长说了,以后有你的河南来信,要我亲手交给你,不要放到班里。”宋久义问:“为啥?!”通讯员说:“我不知道,你问问连长。”问连长?宋久义的心咯噔一下,劝自己没事别找事了,自己敢问连长吗?肯定不敢,听话就行了,自己算那根儿葱呢?通讯员走后,宋久义在衣服底襟上擦了擦手,小心翼翼地用指甲把信封的粘结处剔开,不舍得鲁莾地把信撕开,温柔地对待这封来自异土她乡的信。

翠翠的回信实际是一封感谢信,翠翠感谢宋久义的耐心教学,感谢他对自己旅途的关心问累问热,希望以后能够继续帮她提升修理技术。16开的信纸满满写了两大页,足以说明翠翠的激情满满。信中引用的一段话让宋久义牢记不忘:“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学全国人民。”他的目光紧紧地盯着:“全国学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学全国人民。”心里觉着军和民就是一家人,和谐、和睦、和气。也许他和翠翠的军民关系很快就会上升到和谐和睦和气的高度。如果真是这样,是自己人生幸福的最大化。

为了回报翠翠的真心期待,宋久义潜心钻研修车技术,不仅虚心向班长请教,还请假到总后驻格尔木的汽车49团、76团、77团的修理营,打听修车技术高人,向他们请教。他在49团找到一位山西雁北老乡,这个人的修车技术在总后勤部挂上了名,是千万次处理“疑难杂症”准确度百分之百,传说只要车从他面前开过,就能听出车的毛病。宋久义找到了这个人,拉起了老乡关系,热度顷刻提升。这人是总后车船部任命的“汽车修理技师。”宋久义和老乡说了悄悄话,讲了连长小姨向他学技术的事。老乡应允教他技术,帮助翠翠提升修理水平,增进军民关系。“只要你肯学,我帮你在技师晋级上达到目标。”宋久义感慨地口吃了,两眼噙着泪水说:“你是我的救星,我们虽是战友胜似亲人,我的后半辈子有大福了!”

如今的宋久义临近70岁了,他眼不花耳不聋,精神矍铄。谈论起在部队的年轻事儿,条理清楚,神彩奕奕,象发生在昨天一样。

作者简介:

吴广寨:1975年1月入伍,在59244部队服役6年,建设青藏输油管线。1981回到大同煤矿工作,在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我和大同煤》《我爱煤的浪花》获山西人民广播电台"我爱山西"、"光荣岗位在脚下"二、三等奖。散记《小店春风》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各地编排的节目"中播出。为大同市作协、同煤作协会员。在《山西工人报》《同煤日报》《同煤工人报》《同煤文艺》《作家地带》等文学刊物、平台发表作品多篇。

来源:雪域情怀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