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一改、一整、一入户”将全面实施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6 06:23 1

摘要:随着国家8000亿元“两重”建设项目资金全部下达,覆盖1459个重点领域的建设热潮正在乡村大地铺开。其中,“一改、一整、一入户”工程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直指农村发展的关键痛点,成为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生动实践。这项工程不仅是基础设施的升级行动,更是一场关乎亿万农民

千亿投资护航民生升级:“一改一整一入户”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随着国家8000亿元“两重”建设项目资金全部下达,覆盖1459个重点领域的建设热潮正在乡村大地铺开。其中,“一改、一整、一入户”工程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直指农村发展的关键痛点,成为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生动实践。这项工程不仅是基础设施的升级行动,更是一场关乎亿万农民生活品质的深刻变革,正以扎实的举措书写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新篇。

一改:公路升级打通乡村致富脉络

“要致富先修路”这句俗语,道出了农村交通对发展的核心意义。“一改”聚焦农村公路升级改造,以《农村公路条例》为遵循,将路网质量提升作为核心目标,全面破解长期困扰农村的“出行难、运输难”问题。针对部分农村道路狭窄破损、年久失修、会车困难等现状,工程明确要求对不符合技术标准的公路进行系统性改造,通过路面平整、宽度拓宽、承载能力提升及排水系统完善等措施,构建标准化农村公路网络。

在建设标准上,工程实行分类施策的科学方案:平原地区入户路宽度不低于4.5米,采用双向车道设计;山区、丘陵等特殊地形可放宽至3.5米,但必须配套防滑处理,改建路面厚度不低于20厘米且采用C30混凝土标准。交通运输部等六部门联合推进的实施方案更明确,2025年将新增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3万公里,真正实现“公路进村入户,修到每家每户门前”。

道路升级带来的变化立竿见影。在山东沂蒙山区,曾经坑洼的山路改造后,收购苹果的货车能直接开到果园,不仅减少了鲜果运输损耗,收购价每斤还提高了0.2元,仅此项就让每户果农年均增收近万元。在西南丘陵地区,硬化公路贯通后,特色中药材的运输时间从3天缩短至1天,物流成本降低40%。正如村民们所说:“路修平了,农产品进城的路通了,我们的致富路也宽了。”

一整:环境整治擦亮宜居乡村底色

人居环境是农民幸福感的直接来源,“一整”以人居环境整治再升级为抓手,全方位提升乡村生态品质。恰逢人居环境整治五年行动收官阶段,工程聚焦垃圾治理、污水处置和村容提升三大关键,打出一套精准施策的组合拳。

在污水治理方面,工程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处理”原则:对村庄密集、条件适宜的区域,集中铺设污水管网,实现生活污水统一收集处理;对地理位置分散、不适宜建设管网的村庄,采用小型化、生态化污水处理设施,确保污水就地处理达标排放。垃圾治理则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模式,通过建设集中处理点、配备专职保洁员,彻底改变过去“垃圾乱堆、污水乱流”的旧貌。浙江余姚某村通过供水改造和污水治理,453户村民用上了稳定供水,生活污水实现全收集,曾经的“臭水沟”变成了如今的“景观渠”。

村内道路建设与微改造同步推进,让乡村面貌焕发新生。在江苏苏北乡村,原本狭窄的村内土路被硬化拓宽,配套建设的绿化带与村民庭院相映成趣;在湖南湘西,闲置宅基地通过微改造建成文化广场,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新去处。环境的改善不仅提升了生活品质,更激活了乡村发展潜力,不少村庄借此发展乡村旅游,山东章丘某村改造后开办的农家乐,年营业额最高达十万元,实现了“环境美”与“收入增”的双赢。

一入户:厕改惠民守护健康生活

“入户”工程直击农村卫生痛点,以户用厕所改造为核心,推动健康生活方式在乡村普及。长期以来,传统旱厕存在卫生条件恶劣、滋生蚊蝇、传播疾病等问题,尤其在冬季给村民带来诸多不便,成为影响农村生活质量的突出短板。

此次厕改工程坚持“政府补贴、农民参与、因地制宜”原则,国家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帮助农民将旱厕改造成干净卫生的水冲式厕所,并根据村庄条件配套建设污水管网接入或三格式粪池等无害化处理设施。更具人性化的是,工程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提供多种改造方案供选择,确保改造后的厕所既符合卫生标准,又兼顾实用性和便利性。

厕改带来的健康效益十分显著。据卫生部门数据显示,农村卫生厕所覆盖率提升10个百分点,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可下降30%左右。在河南周口,完成厕改的村庄不仅蚊蝇明显减少,村民的卫生习惯也随之改变,饭前洗手、定期消毒成为常态。“以前夏天不敢开窗户,现在厕所干净无异味,住着比城里还舒心。”村民王大爷的感慨道出了千万农户的心声。这种从“将就住”到“讲究活”的转变,正是民生工程最生动的注脚。

全程保障:让惠民举措落地生根

一项工程的成效,既要看建设质量,更要看长效运维。为确保“一改一整一入户”工程真正惠及民生,国家建立了全方位的保障机制。在资金监管上,明确要求工程质量不达标则验收不通过、资金不予全额拨付,从源头上杜绝偷工减料现象。在实施范围上,坚持“村村覆盖”原则,即使是偏远山区的“山旮旯”也不会被遗漏,确保政策红利全民共享。

针对村民关心的“建后谁管”问题,各地正探索建立长效管护机制:通过村规民约明确村民责任,聘请专业保洁公司负责垃圾清运和设施维护,设立公益性岗位保障道路养护,让建成的设施持续发挥作用。在政策落地过程中,干部入户核查、现场讲解政策、量身定制方案成为常态,既摸清了农户真实需求,也确保了措施精准对接民生。

从泥泞小路到通畅大道,从污水横流到清水环绕,从简陋旱厕到卫生庭院,“一改一整一入户”工程正以看得见的变化,让乡村振兴的成果真正走进农民生活。这项工程背后,是国家对乡村发展的深情牵挂,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随着工程的全面推进,乡村不仅将实现基础设施的“硬升级”,更将完成民生福祉的“软提升”,为实现共同富裕筑牢乡村根基,让亿万农民在发展中收获实实在在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来源:欢快暖阳V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