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迷信!今日八月初五,记得:1不冻、2不练、3不累、4不吃!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6 06:03 1

摘要:时间过得真快,今日9月26日,农历八月初五,相信对于很多上班族来说,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日子,因为马上就要到国庆节了,并且今年的国庆节和中秋节相连,足足有着8天的假期,可以趁着这个节气回家与家人团聚,还能好好休息休息。对于农民来说,这同样也是一个重要的日子,毕竟

时间过得真快,今日9月26日,农历八月初五,相信对于很多上班族来说,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日子,因为马上就要到国庆节了,并且今年的国庆节和中秋节相连,足足有着8天的假期,可以趁着这个节气回家与家人团聚,还能好好休息休息。对于农民来说,这同样也是一个重要的日子,毕竟农作物已经进入最后的生长“冲刺期”,马上就可以成熟收割,一年的辛勤的劳动也可以有所回报了。

今日农历八月初五,在传统文化中,这是一个很特别的日子,因为这天不仅是民间信仰中“雷公诞”,还是“除日”。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具体的看看。

农历八月初五“雷公诞”:

雷公诞是旧时民间信仰中祭祀雷公的传统节日,主要是为了纪念雷公的诞辰。在古人看来,雷公被视为司雷之神,掌管行云布雨,保障农事顺利。并且,道教将雷公纳入“雷部”,称为“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统辖三十六雷将,形成独特的道家传说体系。

每年农历八月初五就是“雷公诞”,又名“九天雷祖大帝圣诞”,在《高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中,雷祖被描述为元始天王第九子玉虚真王化身,与九宸上帝共掌造化。在唐朝,八月初五也被称“天长节”,是唐玄宗诞辰纪念日,后与雷公的信仰逐渐融合。

在古代,雷公的信仰深入人心,这主要也是因为雷公掌管着打雷,而每年八月初五恰逢秋分的第一候前后,即雷始收声‌。古人认为,雷是阳气旺盛时的产物,秋分后阴气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因此雷声逐渐消失。此时祭拜雷公,更多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农历八月初五是“除日”:

“除日”是我国择吉文化中的一个说法,在古代择吉影响着方方面面,例如婚嫁娶亲、动土安宅、开市开业等大事,古人都会选择在一个好日子进行,这种“挑日子”的习俗就是择吉文化,图个平安、吉利。民间常用的择吉方法就是“建除十二日”,这是由十二个不同含义的日子组合而成,分别为:建日、除日、满日、平日、定日、执日、破日、危日、成日、收日、开日、闭日。

今日农历八月初五,从干支纪日来看是一个“乙巳年、乙酉月、戊戌日”,根据“建除十二日”择吉推算为“除日”,其中“除”有着除旧迎新之意。因此,八月初五是一个“除日”,在古人看来这也是一个“黄道日”。

不是迷信!今日就是八月初五了,这天不仅是“雷公诞”和“除日”,同样也是秋季气候的关键转折点。因此,这天有很多的习俗和讲究,今日八月初五,记得:1不冻、2不练、3不累、4不吃!都是指的什么呢?赶紧了解一下吧。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说的就是春天天气虽然开始暖和,但也不能过早脱下厚衣服,以免出现”倒春寒“天气,而导致受寒受冻;但是到了秋天,天气开始凉爽,但也不能过早的穿上厚衣服,这样可以让身体更好的适应寒冷的天气,从而提高耐寒能力,这样冬天就不容易受凉感冒。

但要注意,随着天气已经开始凉爽,特别夜晚的气温已经骤降,但要避免过度“秋冻”。因为随着天气转凉,人体阳气也会逐渐收敛,如果此时过度秋冻,很容易使寒气入侵,引发感冒等不适。农历八月初五虽说还处于阴阳平衡的节点,但此后阴气开始渐长,阳气随之渐衰,人体需要顺应自然变化,调整养生习惯。如果仍然坚持过度秋冻,就会导致阳气受损,免疫力下降。并且,秋分后凉燥加重,燥气容易损伤津液,引发口干、咽干、皮肤干燥等,而过度秋冻会进一步加重燥气对人体的侵扰,导致身体不适。

那么,该如何正确“秋冻”?秋冻并不是说让一味的受冻,而是保持身体有着“三分凉意”就行。并且,秋冻还要因时制宜、因人而异,更要因部位而异。像头部、颈部、腹部、脚部和关节等部位就不宜受冻。老人、小孩等身体抵抗力较弱的人群也不易秋冻,反而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

八月初五是仲秋时节的初期,此时白天有时可能还会热一些,但早晚气温已经开始凉爽,这正是晨练的好时候,特别在古人看来,秋季主“收”,人体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此时适当运动能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体质,帮助身体适应季节的变化。

不过,晨练的时间不宜过早。因为此时已经进入秋分节气,清晨气温较低,如果过早外出,人体突然受冷空气的刺激,很容易引发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脑负担。毕竟清晨是人体阳气初升之时,如果过早运动,尤其是剧烈运动,就会耗散阳气,不利于身体的阴阳平衡。

那么,几点晨练最佳?一般来说,上午7点至9点是最佳晨练时段。此时太阳已升起,气温会逐渐升高,阳光中的紫外线还能促进维生素D合成,增强骨骼健康。如果这个时间段没有时间锻炼,还可以选择下午4点至5点。此时人体机能处于最佳状态,运动效果能事半功倍。但需注意,无论什么时间运动,都要在运动后及时保暖,防止受凉。

今日农历八月初五,在生活上还要避免“过度劳累”。这是因为随着气温逐日下降,昼夜温差加大,凉燥之气渐盛。此时人体阳气渐收,阴气渐长,如果过度劳累,会加速阳气的耗散,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所谓“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在古人看来,阳气是人体活动的根本,如果过度劳累就会打破阴阳平衡,使寒气、燥气有机可乘,从而引发感冒、咳嗽、关节疼痛等不适。而且,秋乏是人体对季节变化的自然反应,此时身体需要更多休息来恢复精力,如果强行透支体力,就会加重身体的秋乏感。

除此之外,进入八月初五,意味着农忙即将到来,田间劳作强度也会逐渐增加。此时如果过度劳累,会提前消耗体力,导致秋收时精力不足,影响农事效率。因此,在农忙前要学会修养身心,这正是为了以最佳状态应对即将到来的繁重劳动,为秋收积蓄力量,老话说“未雨绸缪”就是这个道理。因此,秋分时节保持身心放松,避免过度劳累,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秋收。

老话说“八月桂花,九月菊花”,随着农历八月的跌宕,如今八月初五,一些路边的桂花树已经盛开,像我们小区已经飘满了桂花的香味。看到盛开的桂花,人们可能第一时间想着采摘一些回家泡水或者制作桂花饼,但这些桂花最好不要乱吃,这是为啥?

城市道路旁、小区内、公园里面等地方的桂花树多为景观树种,其生长环境与药用桂花截然不同。特别是路边的桂花长期暴露在汽车尾气、灰尘中,花瓣内很容易吸附重金属颗粒,如果直接食用,很容易引发腹泻等不适。民间有着“秋食桂花养肺”,但此处的“桂花”特指经过加工的干桂花。在《本草纲目》虽表明桂花“辛温无毒,治痰饮喘咳”,但强调需“阴干”,且需“去枝梗,取花净用”。

那么,桂花该如何晾晒才能泡水?

一般来说,桂花要经过“三洗一晾”后才能泡水食用,具体如下:

一洗,刚摘下的桂花需用清水轻漂,去除花瓣表面的灰尘与虫卵。水流不宜过急,以免损伤花瓣,导致香气流失。

二洗,将清洗后的桂花浸入淡盐水中,浸泡5分钟。因为盐水能杀灭花瓣表面的细菌,同时软化杂质,便于后续清理。

三洗,盐水浸泡后,需用清水再次漂洗桂花,去除盐分与杂质。

一晾:将洗净的桂花平铺在竹筛或厨房纸上,置于阴凉通风处自然风干。但要注意,切勿阳光直射,否则会导致花瓣变色、香气挥发。

最后,晾干后的桂花需装入密封罐,置于干燥处保存,想要泡水或者制作桂花美食可直接取出加工即可。

总结:不是迷信!今日八月初五,记得:1不冻、2不练、3不累、4不吃!以上就是关于农历八月初五这天的讲究,您都了解了吗?今日八月初五,你们当地有什么习俗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来源:乡村三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