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晨光初透,风携露气,沾湿鞋履。循城郊便路徐行,砖缝间凝露未晞,恰如《道德经》所云“上善若水”,以柔润之姿滋养万物。抬眼处,朝霞漫卷东方,染得长天如橘柚初剖,暖橙浸透云絮——恍若陶公“晨兴理荒秽”时所见的曦光,淡远又真切。城郭喧嚣渐隐,唯余足音叩地、雀鸣穿林,天
晨行秋野,揽尽丰实,
朝霞引路,向野而行。
晨光初透,风携露气,沾湿鞋履。循城郊便路徐行,砖缝间凝露未晞,恰如《道德经》所云“上善若水”,以柔润之姿滋养万物。抬眼处,朝霞漫卷东方,染得长天如橘柚初剖,暖橙浸透云絮——恍若陶公“晨兴理荒秽”时所见的曦光,淡远又真切。城郭喧嚣渐隐,唯余足音叩地、雀鸣穿林,天地间只剩这一份“道法自然”的静穆,让人不自觉放缓脚步,似要与这秋晨融作一处。
田畴铺金,玉米缀秋
行至开阔处,千亩良田豁然铺展,玉米列阵如军,秆高过肩,青箬裹金,穗须垂红,恰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生动注脚。风过田畴,叶声簌簌,似在诉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古训——这沉甸甸的玉米棒,不仅是农家的仓廪之实,更暗合儒家“仓廪实而知礼节”的民生之基。田埂间,农人躬身采收,竹筐翻飞间,金粒落筐如碎玉,指尖沾着泥土的温凉,眼底盛着岁稔年丰的笑意,一举一动,皆是对天地馈赠的敬惜。
果林溢香,枝垂丰腴
转至果园,甜香漫溢,沁入心脾。苹果树间,丹霞缀枝,露光映红,如缀满小灯笼;酥梨树上,金丸压枝,需竹竿轻撑,方免枝桠折垂——此景恰应东坡居士“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的咏叹。驻足细观,果树扎根沃土,向阳而生,不疾不徐,暗合道家“人法地,地法天”的生长之道。摘一枚酥梨轻嗅,清甜里藏着四时流转的意趣,仿佛能品出“春华秋实”的自然哲理,让人顿悟:世间美好,从非急功近利可得,唯有顺应时序,方能得此丰腴。
菜畦织彩,露润新蔬
再往南去,农家菜畦如织锦,生机盎然。西红柿或红透如燃烛,或半青带粉;豇豆垂藤如绿绶,风拂轻摇;菠菜丛丛如翡翠,露滴滚圆;南瓜卧畦如橙月,霜痕浅浅;线椒半红半绿,似燃非燃——这般鲜活,竟让人想起陶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意境,虽无菊,却有这份“心远地自偏”的恬淡。这一方菜畦,不仅养人肠胃,更藏儒家“民以食为天”的务实,每一株菜蔬,都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踏实,让人见之,便觉心安。
校门晨光,双收并美
归程途经校园,已是人声喧沸。家长执子之手,或理红领巾,或嘱“勤学善思”;孩童雀跃入校,红领巾映着朝阳,如焰如炬。忽闻广播操声起,嘹亮节奏穿晨雾,与田畴叶声、果园虫鸣相融——这声浪里,藏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劝勉,也含着儒家“立德树人”的期许。
立于此间,忽觉秋意愈深:农人收的是“黍稷稻粱”的物质丰实,承的是“敬天爱人”的古训;学子收的是“格物致知”的精神滋养,继的是“修身齐家”的初心。此般“双收”,恰如《周易》所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地以时序予人丰收,人以勤勉馈天地厚待。风里甜香未散,晨光依旧暖融,这秋,哪里是“繁花似锦”,分明是“繁实载道”,每一步皆是诗意,每一眼皆含哲理,让人忍不住叹一句:秋之美好,在景,更在这藏于烟火里的儒道真意。
乙巳年仲秋 作于乾县顺太街家中
作者简介
任天义:笔名,碧溪。1956年生,陕西乾县人,大学文化,中华全国新闻文化研究会研究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曾陕西日报特约记者、评报员,咸阳日报.周末刋责任编辑等。2005年9月在盛世中华第六届征文获金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奖,受到国家领导接见合影留念。2024年6月在全国古树公园征文中获散文三等奖,同年10月在北京第九届“风雅古韵怀”大赛中获大奖。创作获国家北京有关部门和省市奖50多次。
来源:8854690142176碧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