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秋流行“爆改月饼”,传统与创新交织的节日新味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5 23:54 1

摘要:中秋与国庆双节将至,申城的月饼季热闹非凡。当商家们在馅料与创意上激烈角逐时,民间一场别开生面的 “爆改月饼” 风潮,正借助社交平台悄然兴起,为这个传统节日增添了别样色彩。

中秋与国庆双节将至,申城的月饼季热闹非凡。当商家们在馅料与创意上激烈角逐时,民间一场别开生面的 “爆改月饼” 风潮,正借助社交平台悄然兴起,为这个传统节日增添了别样色彩。

新一代消费者别出心裁,用传统月饼模具将各类食物压制成月饼形状。其中,“汉堡压月饼” 格外吸睛。网友把圆滚滚的小汉堡塞进模具,压出的 “汉堡月饼” 形似广式月饼,棕黄表面花纹清晰,中间还有 “中秋” 字样,若非边缘溢出牛肉和酱料,简直可乱真。

这条视频迅速引发连锁反应,“月饼,饭缩力” 登上微博热搜。“饭缩力” 作为网络流行语,与 “饭张力” 相对,指因食品外观等因素导致食欲下降。在这,原本诱人的汉堡被压成月饼状后,仿佛失了魅力。有网友认为是汉堡 “随性饱足感” 被月饼 “又甜又腻” 刻板印象覆盖。然而,喜欢月饼的网友立刻反驳,强调好吃的月饼众多,还有中立派表示只是形状改变,食欲并无差别。

“汉堡月饼” 的风潮未止,越来越多网友加入 “爆改月饼” 行列。老式豆沙面包、蛋黄派、白馒头等都成了 “原料”。美食博主分享 “一分钟制作月饼” 教程,将面包塞入模具压出 “月饼” 便享受地吃起来。

不过,简单压制成型略显 “粗暴”,手工爱好者推出 “进阶版”。如用切片面包包住馅料,压出形状,刷蛋液后用空气炸锅烤制;还有人将馒头掰碎揉捏,加入豆沙馅压入模具,再进烤箱烘烤,为传统节日仪式增添别样仪式感。

年轻人把汉堡、包子等压成月饼,看似是对传统月饼的 “调侃式反抗”,实则反映出他们复杂心态。尽管对传统月饼馅料和口味兴趣有限,但他们不愿缺席节日仪式感。

月饼历史悠久,说法众多,从商周 “太师饼” 到唐宋发展,再到明清定型,虽细节不为人熟知,但它作为 “团圆” 象征深入人心,其圆形承载着家庭圆满、生活和谐的美好寓意。所以,年轻人即便不爱吃月饼,也愿以创意方式参与节日,通过 “爆改” 食物来体验传统节日仪式感。

这场席卷社交平台的“爆改月饼”风潮,正在悄然重塑传统节日的表达方式。当五仁月饼在货架上无人问津时,年轻人用空气炸锅烤制的“馒头豆沙月饼”却获得了上万个点赞——这种看似矛盾的消费现象,恰恰揭示了当代青年对文化传承的创造性理解。


在“万物皆可月饼化”的狂欢背后,隐藏着更深层的文化密码。有民俗学者指出,这种改造实际上延续了古代“偷瓜祈子”等中秋民俗的变形逻辑——古人将南瓜雕成婴孩模样,而今人则将汉堡压出月纹,本质上都是通过物品的象征性转换来寄托情感。在某高校举办的“新派月饼工作坊”里,学生们甚至开发出“奶茶冻月饼”“辣条月饼”等跨界产品,活动现场宛如一场传统仪式的现代实验室。

商家们也敏锐捕捉到这股风潮背后的商机。某老字号糕点铺推出DIY月饼套装,提供空白模具和可食用颜料,让消费者自行创作。更有趣的是,部分咖啡连锁店开始售卖“月饼形状的贝果”,将这场民间创意正式纳入商业体系。这种双向互动催生出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当传统月饼销量下滑时,相关模具的网购量却同比激增300%。

这场全民参与的食品再创作,或许预示着节日文化传播的新范式。就像元宵节的汤圆变成了“星空汤圆”,端午的粽子有了“水晶粽”变体,年轻一代正在用他们的方式解构又重建着传统。那些从模具里压出来的奇异造型,既是对工业化食品的温柔反抗,也是给古老节日的情书——用汉堡油脂浸润的花纹,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化记忆。你对年轻人的这些创意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来源:艺飞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