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人机共创·2025AI赋能正能量创作大会”现场,一首《大鱼》从展台飘出——演奏者周键的右手并非血肉之躯,而是一只银色机械手。手指在琴键上翻飞时,腕部的传感器正以每秒千次的速度解析他的神经信号。这一幕堪称“人类与机器协同进化的里程碑”,而其创造者浙江强
2025年人机共创·2025AI赋能正能量创作大会”现场,一首《大鱼》从展台飘出——演奏者周键的右手并非血肉之躯,而是一只银色机械手。手指在琴键上翻飞时,腕部的传感器正以每秒千次的速度解析他的神经信号。这一幕堪称“人类与机器协同进化的里程碑”,而其创造者浙江强脑科技,正以非侵入式脑机接口(BCI)技术,重新定义上肢残疾群体就业率提升、非侵入式BCI临床认证、人机协同新职业等多个领域的可能。
01 技术破壁:非侵入式BCI的“中国解法”
2015年,当马斯克的Neuralink选择用侵入式电极打开头颅时,哈佛大学脑科学中心博士韩璧丞走向了另一条路——通过采集表皮神经电信号实现人机交互。这项选择曾被视为“疯狂”:传统学界普遍认为,非侵入式信号噪声大、精度低,难以实现精细控制。
但强脑科技用十年时间打破了这一偏见。2025年推出的Revo 2仿生手,将非侵入式技术推向了新高度:
- 精准意图解码:头戴式脑电帽结合AI动态适配算法,可识别用户10种以上手势意图,从想到动比眨眼还快1/3。每一次手指弯曲背后,都是数百次神经信号的迭代计算。
- 触觉闭环突破:搭载多模态触觉传感器,能精准感知物体硬度、纹理及受力方向,用户甚至能分辨葡萄的软硬,完成点燃火柴这样的精细操作 。
- 医疗级可靠性:通过美国FDA认证,握力达5公斤,承载能力突破20公斤,还内置防撞、过流、过热多重保护机制,使用寿命长达8年 。
- 轻量化设计:整只手仅重383克,相当于6个鸡蛋,尺寸与人类女性手掌相近,长期佩戴也无负担 。
这一技术路径的选择极具战略意义:无需手术、穿戴即用的特性,让产品不仅适用于上肢截肢者,更能向实验室、工业装配等领域延伸。正如韩璧丞所言:“BCI的本质不是连接脑与机器,而是连接绝望与希望。”
02生命重燃:残障群体的数字孪生实验
在强脑科技的数据库中,周键的故事绝非孤例。这款仿生手早已超越“工具”属性,成为用户身体的延伸,重构着他们的生活轨迹。
周键的24小时体验日记
- 7:00 用仿生手挤牙膏,触觉反馈精准控制力度,避免牙膏被捏爆;
- 10:00 调试钢琴,指尖传感器感知琴键回弹力度,校准演奏节奏;
- 12:30 餐厅夹取豌豆,AI防抖算法让动作稳如常人;
- 19:00 钢琴课直播,肌肉记忆通过云端同步技术不断优化演奏技巧。
这背后是产品逻辑的根本转变——从“替代残缺”到“功能增强”。传统假肢依赖残存肌肉控制,而强脑方案通过深度学习用户神经习惯,甚至能挖掘未被开发的运动潜能。78%的用户说,使用6个月后幻肢痛明显缓解,神经可塑性也显著提升。
03 资本暗战:3000万美金背后的估值逻辑
2025年9月,强脑科技宣布完成Pre-B轮3000万美元融资,估值突破13亿美元。资本的狂热并非偶然,而是对其商业逻辑的深度认可。
【融资历程动效时间轴】
2016年 天使轮(未披露)- 个人投资者 - 技术原型验证
2016年 Pre-A轮(550万美元)- 德迅投资等 - 工程化落地
2019年 A轮(未披露)- 光大控股、德迅投资 - 医疗认证推进
2025年9月 Pre-B轮(3000万美元)- 道氏技术 - 产能扩张与IPO筹备
资本青睐的核心在于其清晰的商业模式:
- 成本革命:通过柔性电极工艺优化,将单套仿生手价格从进口产品的45万元压至15万元左右,当前产能已爬坡至1.2万台/年,广泛应用于数码产品装配、医疗器械生产等精密加工领域 ;
- 生态卡位:布局医疗康复、教育认知、运动辅助三大领域,仅孤独症儿童训练系统“开星果”便覆盖超10万家庭;
- 数据壁垒:积累371项专利,覆盖神经信号滤波、自适应控制等核心算法,构建起坚实的技术护城河。
04 终极命题:当仿生肢开始定义“人类增强”
强脑科技的崛起,本质是技术奇点、政策东风与社会需求的三重共振:
- 技术成熟:0.1毫米级操作精度、50ms触觉反馈延迟等指标,标志着非侵入式BCI正式跨越实用门槛;
- 政策加持:中国《“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将脑机接口列为前沿技术,杭州政府更给予“六小龙”企业专项扶持;
- 需求爆发:WHO数据显示全球有1亿肢体残疾人群,庞大的需求为技术落地提供了土壤。
但站在行业高地的强脑科技,仍面临三重挑战:
- 技术攻坚:汗液、运动噪声对脑电信号的干扰仍需突破,下一代柔性电极正在紧锣密鼓研发中;
- 伦理争议:当BCI从医疗走向消费级,“人机融合”的边界亟待规范,如何避免技术滥用成为行业共同命题;
- 全球竞争:Neuralink的侵入式方案虽风险高,但凭借“心灵感应”“盲视”等多产品线布局,在数据采集维度更具优势,技术路线之争远未落幕 。
当仿生手在钢琴上敲出第一个音符时,这条赛道早已超越商业竞争本身,成为人类突破身体局限的文明注脚。
05 结语
强脑科技的故事,本质是一场关于“可能性”的解放运动。当资本追逐13亿估值的光环时,那些佩戴仿生手写下第一行字、弹响第一个音符的人们,正见证着一个新时代的黎明:在这里,科技不是冰冷的钢铁,而是温热的生命延伸。
文图来源:官网及网络
来源:明鉴v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