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 年 3 月,伴随着 ChatGPT 带来的全球 AI 热潮,英伟达 CEO 黄仁勋在 GTC 大会上喊出「AI 的 iPhone 时刻已经到来」——以此为节点,以大模型为代表的 AI 技术开始在真正意义上重塑数字世界,并逐渐把影响力延伸到物理世界。
作者:308
编辑:经纬
2023 年 3 月,伴随着 ChatGPT 带来的全球 AI 热潮,英伟达 CEO 黄仁勋在 GTC 大会上喊出「AI 的 iPhone 时刻已经到来」——以此为节点,以大模型为代表的 AI 技术开始在真正意义上重塑数字世界,并逐渐把影响力延伸到物理世界。
由此,作为数字世界通往物理世界的一个关键接口,地图,也不可避免地被 AI 重塑了。
实际上,纵观近年来地图行业的底层演变,无论是技术能力和产品形态,还是产业落地和商业赋能,乃至于用户需求和交互方式,都在 AI 的加持下,发生了一次前所未有的质变。
具体来说,依托于大模型技术的加持,地图本身,从一个不可或缺的「时空基础设施」工具,开始独立演变为一个更具动态性、互动性、融合性的「时空智能底座」,并由此更好地赋能于个人用户和出行、零售等行业。
而从行业的具体实践来看,这一质变,在腾讯地图最新的一轮全面进化中,得到了无比深刻的彰显。
盖亚亮相,构建四大应用开放平台
在产品体系构建的角度来看,腾讯地图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
一方面,从 To C 的个人用户场景中,它是人们生活中不可获取的导航工具;另一方面,在更加 To B 的产业互联网场景中,它也能够作为赋能于产业实际需求的时空基础设施,有力地支撑着出行、零售、物流、文旅、智驾等场景。
不过,在 AI 的驱动下,腾讯地图在多个产品方向上都进行了重大进化。
具体来说,在 9 月 17 日举行的 2025 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地图产业应用专场中,腾讯地图以「地图能力全栈开放、AI 驱动经营增长」为核心逻辑,发布了一系列最新的产品动态。
这其中的重头戏,自然是腾讯地图最新推出的时空智能开放平台「盖亚」(GAIA,Geospati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tlas)。
简单来说,盖亚平台是基于腾讯位置服务开放平台与位置大数据平台的底层能力,深度融合了腾讯混元大模型与时空动态大模型,面向零售、文旅、出行等多个行业,提供从数据分析、精准洞察、智能决策到落地应用的一体化 AI 底座。
具体来看,盖亚平台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数据层、模型层、AI 组件层和应用层。
在数据层,依托腾讯地图多年积累的数据底座,平台已覆盖超 8000 万 POI、1300 万公里道路,日处理定位请求超过 1800 亿次,并与京东、小红书、美团、滴滴等合作伙伴共建了实时、广覆盖和高深度的数据生态。
在模型层,盖亚平台在自身拥有时空动态大模型的基础上,又得到了腾讯混元大模型的加持,从而使得平台具备自然语言理解、多模态交互与高精度时空推演能力,让地图不再只是被动「显示」,而是真正能够主动「思考」。
与此同时,在AI 组件层,包括 Workflow 与 AI Agent 技术,结合知识库、MCP 与 UI 组件库在内,盖亚形成了一整套覆盖开发、测试到部署的工具链,能够显著降低 AI 在产业中的应用门槛。
当然,从面向客户的角度,盖亚平台在应用层形成了四个不同层级的开放平台,分别包括:LBSAI + 开放平台、行业智能体开放平台、行业模型开放平台和行业地图应用开放平台。
当然,这四个不同层级的开放平台,并非是凭空出现,而是腾讯地图基于自身能力和行业需求而构建出来的。
在采访中,腾讯地图位置服务产品总经理李彬告诉智见 Time,LBSAI + 开放平台,本质上基于腾讯地图之前传统位置服务的平台做了一次全方位的升级,其主要升级点是在开发前、开发中、开发后都做了全量的 AI 化能力赋能。
而在此基础上,行业模型、行业智能体和行业地图应用三大开放平台,本质上面对的是不同客户在不同阶段需求。具体来说,越大的客户,它想要的是越底层的能力,,因为它有自己大量的开发能力以及自己独特的需求。
而通过不同层级的开放平台,来满足产业端不同量级客户的差异化需求,正是腾讯地图推出盖亚平台的核心目的。
对此,李彬表示:
盖亚不仅是一个产品,更是腾讯地图在 AI 时代的重要战略起点。在 AI 与物理世界深度融合的趋势下,时空智能平台将成为连接虚拟与现实的重要桥梁。我们希望通过盖亚,帮助企业高效利用时空数据,让 AI 真正走进产业场景。
腾讯智驾地图 9.0:从工具到伙伴
从腾讯地图整体产品落地的角度来看,在 AI 大模型的加持下,除了面向产业端的盖亚平台,还有一个面向出行领域的专属产品更新,也就是腾讯智驾地图的最新版本——腾讯智能驾驶地图 9.0。
从产品形态的角度,腾讯智能驾驶地图 9.0 最重要的更新点,就在于它从传统静态导航工具向动态、AI 驱动的「导航智能体」的进化。
具体来看,在车辆导航过程中,在融合了 AI 能力之后,腾讯智能驾驶地图 9.0 开始具备交互属性和助手属性。
它可以精准理解驾驶者的自然语言指令,比如,如「不走 XX 路」、「前方堵多久」等,并且给出相应导航反馈或回答;同时,它还能够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主动推荐加油站、充电桩,并通过轻松自然的对话缓解行车的枯燥。
在导航的安全性方面,腾讯智能驾驶地图 9.0 已覆盖全国 80 万余个安全预警点,并结合 6.2 万个复杂路口的车道级导航,提供公交车道提醒、 AI 自动换路、恶劣天气播报等功能,以动静态结合的方式为驾驶者全程护航。
可以看到,在导航场景中,AI 加持的地图新版本,给用户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性——不仅如此,它也在服务方面诸多提升。
比如,在生活服务方面,腾讯智能驾驶地图 9.0 更进一步,与微信生态无缝打通,接入了超过 700 万个小程序,用户可一键完成餐厅订座、停车预约、充电桩预订,实现从出发到目的地的闭环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在升级之后,围绕这用户「最后一公里」的痛点,新版本支持动态识别空闲充电桩,在 5000 多个停车场实现车位直达,有效解决停车难、充电排队等实际问题。
据智见 Time 了解,围绕着停车场场景,腾讯地图主要选择了一些高频使用、且相对复杂的停车场来进行地图图层的数据采集和处理——目前,这 5000 多个停车场主要分布在全国 70 多个城市,主要是一线和二线城市。
另外,新版本的地图还支持「多人出行」模式:用户可通过手图与车图互联互通,一键组队出发,实时查看目的地、队伍成员及各自位置,让出行更安全、更高效,也增强了家庭、朋友或同事出行的互动性。
除了座舱场景,腾讯智驾地图 9.0 也在面向自动驾驶场景进行探索。
比如,面向车企与产业伙伴,腾讯正推动导航从「高精静态数据库」向「轻量化、可运营、可共建的动态经验库」演进,打造支持灵活 ODD 配置和即插即用在线服务的「一张图」体系。
与此同时,通过与车企共建「驾驶经验图层」,系统将颠簸路段、危险提示、建议车速等「老司机经验」融入到智驾导航中,使得辅助驾驶的实际体验更加智能、拟人。
值得关注的是,公开数据显示,依托行业领先的多图合一体系(融合 SD Map、轻量级高精数据和 HD Map),腾讯已成为首个实现一体化地图采集与生产的图商,并在新能源乘用车标配城市 NOA 市场中稳居第一。
总体来看,在 AI 和大模型能力的助力下,腾讯地图在车载导航和智能驾驶这一细分业务场景中的角色也更加侧重于交互的加强、服务的完善和动态数据能力的提升——毫无疑问,它的工具属性正在不断淡化,而伙伴属性则持续加强。
途地图的 AI 新角色:时空智能底座
无论是面向产业端的腾讯时空智能开放平台「盖亚」,还是交互和服务属性更强的腾讯智能驾驶地图 9.0,这些面向不同客户、不同场景的腾讯地图最新产品成果,都是基于同一个内在的底层逻辑:AI 时代,地图的角色变了。
这种变化,体现在数据处理、服务融合、价值提升等各个环节。
其中,在数据处理层面,传统地图数据的生产高度依赖人工勘测和采集车,采集周期长,更新速度慢,采集成本高;而到了 AI 时代,通过通过自动化和智能挖掘技术,轨迹、情报等多源数据能够实时融合,让地图从静态记录,变成动态感知和持续更新的「数字底座」。
关于这一点,腾讯地图副总裁张少宇表示,AI 助力地图做了比较大的变化,整个地图采集过程会变得越来越快,在自动驾驶的一些特定场景中已经能够实现建道、实时建图、实时决策了。张少宇还表示:
「有了 AI 的技术、边缘计算或边缘感知的能力,会让整个图的生产过程或者训练过程会变得更快。」
在服务融合方面,地图不再是单一的提供导航服务,而是面向智驾、零售、文旅等各类落地场景进行服务融合。
比如说,在自动驾驶场景中的感知、训练、运营和实时服务上,地图可以通过与车端与云端的结合,提供动态、广域、定制化的数据支持。在生活场景中,通过与小程序服务的打通,可以为用户提供充电预约、餐厅订座等场景化的体验。在文旅场景中,也完全可以实现门票购买的体验。
当然,在 AI 的助力之下,地图本身也拥有更强的能力和更大的赋能空间,从而助力于产业价值的增长。
比如,借助高覆盖度、高鲜活度的位置数据,结合人口分布和智能算法,地图可以帮助企业精准选址、预测客流、洞察竞争格局。无论是小商户还是大型连锁,都能通过地图实现科学决策、提升效率。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某头部咖啡品牌 80% 的新店选址由来自于腾讯地图的选址系统进行推荐,在系统助力之下,该咖啡品牌的门店存活率高达 95%,单店销售额提升 20%。
对此,腾讯地图位置服务产品总经理李彬也告诉我们,在 AI 的加持下,腾讯地图在选址系统方面也融合了一些自身和客户内部数据,推出了专门销量预测模块,最终通过多方努力来提升选址效果,才能够实现把门店存活率提升到高达 95% 的水平。
当然,除了选址系统之外,腾讯地图也已经服务超过 800 家零售企业,并广泛应用于文旅、出行、金融、政务等诸多行业,从而助力于产业端的价值增长。
毫无疑问的是,在 AI 的助力之下,这样的价值增长空间会被持续放大。
回过头来看,在经历了多年的技术发展、业务布局和产业落地之后,腾讯地图正进入由 AI 驱动的关键技术新周期。伴随着这个新周期,腾讯地图也完成了一次关键战略跃迁:它正在实现从「数字基础设施」到「智能增长新引擎」的战略转型。
由此,我们也能够理解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智慧出行总裁钟翔平对于腾讯地图的最新定位:
今天,我们看到的,不只是导航、定位、规划,而是一张正在被重新定义的新地图。它更鲜活,实时映射物理世界的动态;它更融合,成为人车路云协同的基础;它助增长,为产业释放新动能。
基于腾讯地图的变革实践,我们也越来越能够深刻地感知到,在 AI 等新技术的推动下,地图本身的角色也在被重新定义。
也就是说,它正在超越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各自局限,在二者之间的更高维度的映射、融合和相互赋能中,逐步演变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时空智能底座」——而且毫无疑问的是,这一演变过程才刚刚开始,而地图的价值空间无疑会变得越来越大。
来源:智见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