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公司春秋两季每年要收购鲜竹笋2000余吨,村民户均增收5000余元。”9月23日,四川雅安嘉润农业负责人杨存波向《中国经营报》记者介绍,当地有优质的竹笋资源,制作成即食产品后销往全国各地,很受欢迎。工厂为当地提供了60多个固定就业岗位,每名工人年收入达到
中经记者 陈雪波 卢志坤 雅安报道
图为雅安产的藏茶。陈雪波/摄影
“我们公司春秋两季每年要收购鲜竹笋2000余吨,村民户均增收5000余元。”9月23日,四川雅安嘉润农业负责人杨存波向《中国经营报》记者介绍,当地有优质的竹笋资源,制作成即食产品后销往全国各地,很受欢迎。工厂为当地提供了60多个固定就业岗位,每名工人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
9月23日、24日,以“讲好乡村振兴故事,览生态富美雅安”为主题的媒体采风活动在雅安市举行,媒体记者走访了名山、天全、宝兴、荥经四地。记者了解到,雅安市已经成功培育了雅茶、雅果、雅鱼、雅药、雅竹特色优势产业,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雅安鱼子酱产量已经位居西部第一位、全国第二位。
特色农产品走向世界
雅安地处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过渡的快速隆起地带,地势落差极大。这使得雅安市拥有多种气候类型,为不同动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多样化的气候条件。
记者了解到,来自高原的雪水从天全县流过,水温较低且水质好,适合冷水鱼鲟鱼的生长,鲟鱼正是鱼子酱的主要来源鱼种。到目前,天全县的养殖池贡献着全球14%的鱼子酱年产量。上半年,雅安产销鱼子酱34吨,稳居全国第二。雅安本土鱼子酱销售网络覆盖全球,出口美国、日本、法国、德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雅安市天全县的G318旅行博物馆特地设立了鱼子酱体验中心,为过往游客提供了品鉴鱼子酱的机会。
到目前,天全县已实现鲟鱼苗种繁殖、成鱼养殖、亲鱼梯度储备以及鲟鱼子酱与鲟鱼产品研发、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并从源头对产品进行标准化、现代化的信息采集和过程控制。
在鱼子酱之外,雅安的竹笋产业也颇具规模。雅安嘉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了标准化清水笋车间和休闲即食笋车间,引进清洁化、自动化、规模化程度高的竹笋加工生产线,购置各类精加工设备与检测仪器百余台(套),并采用先进高温杀菌工艺,已经形成年产清水笋6000余吨、休闲即食产品2000余吨的加工能力。
在雅安市,“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村集体”的经营模式有效穿起产业链条,全市已经有竹笋加工龙头企业4家、2个省级现代竹产业园区、16个省级现代竹产业基地。
农文旅融合模式科学落地
雅安市同样有丰富的文旅资源。雅安市荥经县云峰山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这里规划面积约6平方公里,境内拥有国内迄今保存最完整的古桢楠群落,其中包括两株约1700岁的“中国桢楠王”。
依托这一独特资源,荥经县采用农旅融合模式,整合150万元财政资金,推动周边5个村抱团成立文旅公司,打造集露营体验、素食森林餐吧、亲子涉水于一体的综合性打卡点。同时,通过“桢楠认养”活动栽种桢楠108株,盘活闲置土地,实现经营性总收入75.85万元、纯收益35.64万元,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60余万元,目前项目运营权已通过租赁方式持续释放收益。
农文旅融合模式日渐成熟。今年8月,中国共产党雅安市第五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共雅安市委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世界大熊猫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的决定》,其中再次提及提升乡村旅游品质,推动乡村景区化建设,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加强特色农产品开发。
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民宿产业快速成长。在宝兴县兴国农庄,本报记者观察到,这里有上百间特色鲜明的房间,还有林中徒步、泳池垂钓、篝火晚会等配套设施。据兴国农庄负责人苟兴国介绍,在今年暑假期间农庄实现连续55天满房状态,高峰时期可为附近30位村民提供工作岗位。
即使进入淡季,这座位于深山中的农庄每天晚上依然能接待到住客。苟兴国介绍,现在的销售秘诀在于“直播”,他每天会开4场直播,介绍自家农庄的环境,即使在线网友只有几十位,也能成功带来住宿订单。
像苟兴国这样通过手机直播来推动销售的不是个例。宝兴县丰链农业有限公司运营有“林中有猪”“孤独的美式咖”短视频账号,通过生动有趣的乡村视频吸引了数百万粉丝,又在直播中把本地产的优质猪肉销往全国各地。
记者了解到,雅安市已经在推进“一村一品一主播”矩阵建设。在汉源樱桃沟、名山牛碾坪等特色产区试点“村域主播”培育工程,通过“村集体入股+主播代运营”模式,推动“主播进村、产品出山、游客入乡”,形成“一个人带动一个产业”的裂变效应。在2024年,雅安市网络交易额达116.93亿元,同比增长8.63%,增速超出四川全省2.81个百分点;网络零售额41.56亿元,同比增长14.16%,增速超全省4.09个百分点。
来源: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