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网友认为这就是他们自己炒作出来的闹剧,为了流量不择手段,但事实并非如此。
胖东来被称为超市界的天花板,可惜却频频遭遇围剿。
百姓们赞美它,员工们拥护它,可为何总有人跳出来唱衰抹黑?
有网友认为这就是他们自己炒作出来的闹剧,为了流量不择手段,但事实并非如此。
当多数企业遵循“压榨员工换取利润”的潜规则时。
胖东来用真金白银的分配模式、有尊严的职场生态,撕开了资本精心编织的谎言。
证明了商业世界的另一种可能,也因此成为某些人眼中“必须消失”的异类。
在河南许昌这座四线城市,胖东来创造了令人惊叹的职场福利。
基层员工平均工资达9886元,店长最高月薪更是达到7.8万元。
不仅如此,企业还为中层管理人员配备奔驰汽车。
为高层管理人员配备价值300万元以上的豪车。
在员工权益保障上,胖东来同样走在行业前列。
员工受委屈可获得奖励,领导强迫员工加班会受到处分。
每周二休息是雷打不动的制度,每年还会安排强制休假。
基层员工年休假至少140天,管理层则不少于190天。
这些举措,彻底颠覆了“工资仅够维持生存”的传统认知。
在传统劳资关系里,工资往往是资方与劳方博弈后,仅能维持劳动者基本生存的底线。
可胖东来打破了这一固化框架,其利润分配规则简单且震撼。
90%以上的利润用于员工工资发放与奖金分配,企业仅留存5%用于日常运营。
这种“员工拿大头、企业留零头”的模式,与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逻辑截然不同。
胖东来用实际行动证明,工资可以是对劳动价值的尊重,并非仅够果腹的“牛马饲料”。
创始人于东来的分钱逻辑清晰明确,员工不是“被剥削的螺丝钉”,是企业价值的共同创造者。
让员工参与经营决策、分享利润大头,本质上是将“资本主导”的分配模式转向“劳动主导”。
这种转变不仅让员工月薪远超当地平均水平,更让他们以“主人翁”身份参与企业成长。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胖东来员工流失率常年低于3%。
远低于零售行业10%-15%的平均水平。
顾客复购率高达65%,形成了员工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双向奔赴”。
有人质疑高工资会削弱员工奋斗动力,但胖东来的案例给出了相反答案。
当员工无需为生存焦虑,反倒是能迸发出更强的创造力。
许昌时代广场店曾创下单日销售额破千万元的纪录。
坪效(每平方米销售额)是沃尔玛的3倍。
这正印证了管理学中的“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
当工资、福利等保健因素得到满足后,员工会更主动地追求成就感、认同感等激励因素。
胖东来的员工不是“被鞭子驱赶的劳工”,是有归属感的“事业伙伴”。
这种身份认同转化为实打实的服务质量。
每周闭店一天进行商品质检,蔬菜农药残留检测不合格便全部销毁。
珠宝柜台明确标注“成本价+10%利润”。
这些看似“不合时宜”的坚持,恰恰构成了其核心竞争力。
只是胖东来的理想主义在功利主义盛行的商业环境中显得格格不入。
当资本习惯于通过延长工时、压缩福利、制造“奋斗焦虑”来降低成本时。
胖东来的模式触碰了既得利益者的蛋糕。
它证明企业无需依赖“996”“狼性文化”也能盈利,揭露了“工资高不利于发展”的荒谬。
可以说是对“资本至上”价值观的公开挑战。
这也难掩针对胖东来的谣言接踵而至。
说它卖玉石牟取暴利,却忽视其珠宝柜台明码标价的成本公示。
说它“作秀”,却回避其26年如一日坚持员工福利的事实。
甚至有人用“破坏行业规则”指责它,却刻意忽略所谓“规则”本身的畸形。
于东来曾在直播间落泪,那泪水并非为网络暴力而流,是为“善良为何如此艰难”而悲。
当多数企业在资本逻辑下内卷,胖东来的“逆行者”姿态显得尤为沉重。
值得欣慰的是,胖东来的探索并未孤立无援。
人民日报曾发文肯定其“用高福利激活员工创造力”的做法。
京东也宣布与胖东来合作自建物流,试图将其管理模式复制到更广泛的领域。
这意味着,越来越多人开始思考,商业和资本们除了逐利,是否还应有更高的价值追求?
胖东来的真正价值,在于用实践证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劳资关系可以超越“剥削与被剥削”的对立,走向“共建共享”的和谐。
它没有改变私有制的本质,却通过分配制度创新。
让劳动价值在资本逻辑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权重。
这种探索或许无法立刻改变整个商业生态。
当“996”引发集体焦虑、“优化裁员”成为常态时,胖东来的存在就像一面镜子。
映照出资本逻辑的冰冷,也折射出另一种可能,种将人视为目的而非手段的商业文明。
有人说胖东来“不属于这个时代”,但每个时代都需要打破常规的先行者。
从消费趋势视角来看,胖东来的走红并非偶然。
当下中国消费正呈现“圈层化”特征,单纯论断“消费降级”或“消费升级”均是以偏概全。
过去人们更关注覆盖面广的大企业,如今,“专注服务特定圈层”的商业模式逐渐受到认可。
胖东来深耕许昌,将目标客群与员工的需求服务到极致。
这种精准定位契合了时代思潮的变化。
尽管针对胖东来的恶意攻击从未停止,甚至呈现出有组织、有预谋的特征。
2025年4月,一位拥有28万粉丝的博主公开抨击胖东来销售的和田玉存在质量问题。
称“几百块钱的东西卖出几万元”,还晒出所谓“内部报价单”证明其“割韭菜”。
此言论引发舆论热潮,不明真相的网友质疑胖东来的经营诚信,部分老顾客也发起退货行动。
面对质疑,于东来连续两次发布声明公开商品定价标准,并委托专业鉴定机构出具质量证明。
最终市场监管部门证实,胖东来销售的玉石无质量问题。
更难得的是,在玉石行业普遍暴利的环境下,其毛利竟不超过20%。
网友还发现,该博主本人存在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伪造鉴定证书等不良记录,这场风波实为恶意碰瓷。
类似事件并非个例,今年春节期间,一位网红控诉购买的胖东来内裤掉色导致皮肤过敏。
胖东来大年初五便与其电话沟通,派内衣部经理陪同就医并给出500元现金赔偿。
却遭该网红指责“无诚意”“赔偿金额低”。
无奈之下,于东来下架该批内裤,委托三家机构检测并出具53页鉴定报告。
最终证明内裤无质量问题,过敏或为顾客个人原因。
更有甚者,浙江嘉兴一家名为“胖都来”的超市高调开业。
其名称、LOGO设计及营销策略均与胖东来高度相似。
还请来多位明星站台,被广泛质疑为恶意商标碰瓷。
于东来不得不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
除了外部碰瓷,胖东来还面临诸多言论攻击。
有经济学家称其“福利太高、分钱太多,扰乱市场秩序,缺乏社会价值”。
有企业家认为其“帮扶同行是为商业扩张,本质是为赚钱”。
还有网友批评其“爹味太浓,管彩礼管桌席,搞大家长作风”。
这些攻击的背后,源于胖东来的“五大不同”。
首当其冲就是给员工分钱多,普通员工月薪近万元,让其他企业老板相形见绌。
员工休息时间长也成了他的“原罪”,年休假最多达180天。
还设有10天“不开心假”,冲击了“加班文化”。
就连对顾客太好也成了错,从免费发水到电子秤去皮。
细节处尽显诚意,打破了“顾客只是赚钱工具”的思维。
当然他的“不合群”更是被其他资本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于东来在会议上反问“月赚200万为何不给员工涨工资”,戳中了行业痛点。
别的企业一赚钱就先上上市,胖东来却不一样。
坚持不上市,拒绝资本入股,断了部分资本分一杯羹的念头。
对某些利益群体而言,胖东来的存在让他们无法“心安理得”地维持旧有模式。
一旦胖东来倒下,行业便会重回“低工资、高工时”的老路。
这就不难理解为何会有一场接着一场针对胖东来的围剿,追根到底是新旧商业模式的对抗。
胖东来的危机,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挑战,更是对整个商业社会价值观的考验。
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影响其他秉持良心经营理念的企业。
若这样坚守良知的企业最终倒下,将是整个行业的悲哀。
幸运的是,理想主义从未被磨灭。
于东来的朴素理想,“让跟着我的人都能好好生活”,正在被更多人看见与认可。
当京东与胖东来联手,当人民日报为其发声,我们有理由相信,商业世界或许正悄然改变。
来源:娱妮啵啵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