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凌晨2点,56岁的王师傅被家人紧急送到急诊,王师傅已经患糖尿病8年了,平时血糖控制得还算稳定,可这次却栽了个大跟头。
凌晨2点,56岁的王师傅被家人紧急送到急诊,王师傅已经患糖尿病8年了,平时血糖控制得还算稳定,可这次却栽了个大跟头。
原来,秋风一起,王师傅的食欲就像开了闸的洪水,那晚他心情好,老伴儿做了红烧排骨,配了糖醋里脊,饭后还来了个酒酿汤圆当甜品。
谁知道,半夜他突然觉得口干舌燥,头晕恶心,一测血糖直接飙到了18.7mmol/L,把全家人都吓坏了。
急诊科医生摇着头说:“秋天一到,这样的糖尿病患者就特别多,晚餐乱吃,就是在和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经过紧急处理,王师傅的血糖才慢慢降下来,但这一夜的折腾也让他后怕不已。
为什么一到秋天,糖尿病人的晚餐就变成了“雷区”?哪些食物是绝对不能碰的?别急,咱们接着往下看。
01、秋季糖尿病人晚餐为何更危险?
天气转凉,糖尿病人的晚餐变成了真正的“健康雷区”,这背后有4个原因:
1、胰岛素敏感性明显下降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研究显示,气温每下降5°C,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平均降低12.3%,同样的食物,秋冬比夏天更容易升血糖。
2、食欲大增难以控制
为储备过冬能量,大脑会释放更多刺激食欲的激素,北京协和医院调研发现,85.7%的糖尿病患者秋季食量比夏季增加20-30%,直接加大血糖控制难度。
3、晚间胰岛素分泌处于低谷
权威期刊《Diabetes Care》研究表明,晚上7点后胰岛素分泌效率比白天下降35%,糖尿病患者更是高达45-50%,血糖调节能力严重不足。
4、餐后活动量骤减
秋季昼短夜长,晚餐后活动明显减少,食物在体内停留时间更长,国家疾控中心数据显示,秋冬季糖尿病急诊就诊率比春夏高28.4%,六成与晚餐不当相关。
02、这7样食物,糖尿病人晚餐千万别碰
1、糯米类制品
汤圆、年糕、糍粑、八宝饭等,糯米升糖速度堪比火箭,软糯香甜的背后,是血糖的疯狂飙升,吃一口后悔三天。
2、红烧类菜肴
红烧肉、红烧排骨、糖醋里脊等,糖+油+淀粉的三重暴击,看似家常菜,实则是血糖的“定时炸弹”,一口下去血糖直接起飞。
3、油炸煎烤食品
炸鸡、薯条、烤鸭、煎饼等,高温油炸让食物变成升糖“恶魔”,外酥内嫩的诱惑背后,是胰岛素抵抗的加剧和血糖的失控。
4、含糖饮品零食
奶茶、果汁、蛋糕、饼干等,隐形糖分的重灾区,一杯奶茶的含糖量能让血糖仪“报警”,连健康人都扛不住,更别说糖友了。
5、高糖水果
荔枝、龙眼、葡萄、香蕉、哈密瓜等,天然不等于安全,这些“甜蜜陷阱”的糖分含量堪比糖果,晚餐后食用就是给血糖“火上浇油”。
6、精制粗粮制品
市面上的“粗粮面条”、“杂粮面包”,披着健康外衣的升糖利器,实际添加了大量的精制面粉和糖分,升糖指数甚至比白米饭还高。
7、加工肉制品
香肠、火腿、培根等,隐形糖分加添加剂的双重打击,不仅升血糖,还会增加并发症风险,是糖友餐桌上的“隐形杀手”。
03、糖尿病人秋季晚餐这样吃最安全
1、主食要选对
首选荞麦面、燕麦面、魔芋面条,次选小米粥、糙米饭,分量控制在干重50-75克,大约半碗到一碗的量,这些主食升糖平缓,饱腹感强,是晚餐的安全选择。
2、蛋白质不能少
清蒸鱼、白切鸡、水煮蛋、豆腐都是好选择,肉类控制在50-75克,相当于手掌心大小,烹饪方式以蒸、煮、炖为主,坚决避免油炸煎烤。
3、蔬菜要充足
绿叶蔬菜至少150克,根茎蔬菜100-150克,菠菜、小白菜、芹菜、萝卜、冬瓜都是好伙伴,调味要清淡,少油少盐,多用醋和柠檬汁提味。
4、时间有讲究
晚餐时间控制在6:30-7:30,最晚不超过8点,每口咀嚼20-30次,一餐时间20-30分钟,餐后散步30-45分钟,血糖更稳定。
天气转凉,糖尿病人的晚餐确实需要格外用心,“宁可吃面,不吃7物”,不是让你从此告别美食,而是要学会聪明地选择。
每一次正确的选择,都是对自己健康的投资,控制好晚餐,就是控制住了健康的主动权,赶紧行动起来,用健康饮食掌控健康主动权,拥抱美好生活。
来源:莱山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