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李祖村考察调研时强调,李祖村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浙江“千万工程”显著成效的一个缩影,要再接再厉,在推动乡村振兴上取得更大成绩。
9月25日,金华市政府新闻办举行“乡村旅游看浙中”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上,金华市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钱福安介绍金华市乡村旅游相关情况。
2023年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李祖村考察调研时强调,李祖村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浙江“千万工程”显著成效的一个缩影,要再接再厉,在推动乡村振兴上取得更大成绩。
我们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的部署,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聚力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取得了丰硕成果。
金华市“健全项目统筹机制 聚力推进乡村建设”入选全国乡村建设机制创新十个典型案例;
《金华两头乌猪产业发展促进条例》作为全国首个单一畜禽品种的地方性法规,已经在今年5月1日正式实施;
7个县(市)获评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实现了全覆盖。
为搞好乡村旅游,让乡村变得更美,我市从环境抓起,全域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深入实施农房改造、管线序化、村道提升“三大行动”,全力提升乡村整体风貌。目前,累计建成新时代和美乡村示范县7个、共同富裕示范带10条、美丽乡村示范乡镇85个、特色精品村317个,和美乡村覆盖率达到56%,走在全省前列。
我市将集中力量打造60个乡村片区组团,通过系统谋划、资源整合,不断丰富乡村游玩内容、提升乡村游玩品质。比如金东区岭下镇的八仙积道片区,把相邻8个村的资源整合在一起,打造了坡阳古街、百亩果园、白鹭营地等新业态,自2024年启动运营以来,片区内村均集体收入增加了将近12万元。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动农文旅融合,形成“多轮驱动”的乡村特色旅游发展模式,“农家乐+”“研学+”“体育+”等新兴业态越来越火,牛栏变咖啡吧、猪圈变书吧、垃圾站变酒吧、废弃房变驿站等等,一处处乡村闲散资源华丽变身为“网红打卡点”,形成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知名度的乡村旅游特色村。
比如,磐安县乌石村依托自然资源禀赋,注重发展“农家乐+”“民宿+”,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年接待游客达9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2亿元,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8万元。
再如景区带动型的婺城区鹿田村、永康市大陈村,产业富民型的金东区北山口村、东阳市花园村,古建筑集聚型的兰溪市诸葛村、浦江县上河村,乡村创客型的义乌市李祖村,生态资源型的武义县坛头村,农业研学型的金华开发区派溪童村等,都成为游客向往的好去处。
磐安乌石村(吴利良/摄)
到乡村旅游,肯定少不了品尝美食、购买土特产。我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金华聚焦打好“特色农业牌”,从生产端、加工端、销售端、品牌端“四端发力”,做足“土特产富”文章。
重点打造了包括两头乌、火腿、中药材、婺茶在内的18条标志性产业链;
2025年新增9项入选省名优“土特产”百品榜;
12家企业入选省首批“土特产”新品榜、占全省22%;
10个产品在全省“土特产”评比中获金奖、占全省五分之一;
“金华火腿”“浦江葡萄”入选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百强榜单。
乡村美食方面,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培育了永康肉麦饼、东河肉饼、兰溪鸡子馃等一批省级特产名小吃,建成了金华酥饼、婺式糕点、浦江一根面等一批共富工坊,开发了游埠老街、义乌佛堂老街、金华古子城熙春巷等一批特色小吃街,还有最近高人气的开罗吉市,在这些地方都能充分感受到江南烟火气,满足大家的味蕾。
熙春巷(来源/金华文旅)
乡村旅游想搞得有特色有水平,离不开“人”这个因素。这个“人”不仅指广大游客朋友,更是指能为乡村出谋划策的人才。我们围绕“智汇金农”人才培育计划,从政策、平台、服务等多方面支持新农人和农创客,累计培育“新农人”4.8万名、农创客突破1万名,一大批优秀青年人才扎根田间地头,用创新思维点燃乡村发展新引擎。
如义乌李祖村的农创客团队,盘活闲置资源改民宿工坊、建“创客小院”,推介农耕体验等旅游项目,搭建线上平台销售特产,吸引了72个业态、265名农创客入驻,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网红打卡地”。
再比如浦江薛勇的农创客团队,瞄准芳香产业,深耕鲜花种植与鲜切花销售,经过多年精心经营,产业基地规模已达1200亩,带动周边8个村集体增收350万元,带动就业200余人,给山里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义乌李祖村
在发展乡村旅游时,我们还千方百计拓宽富民增收的渠道,通过共富市集、农事体验、民俗节庆等活动载体,让农民参与其中,切切实实享受到乡村旅游带来的“红利”。比如兰溪游埠共富市集,以“早茶+摄影”为主题,年游客接待量达300万人次、实现三年翻三番,有效带动周边500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月增收超1850元。
游埠古镇(来源/兰溪文旅)
金秋聚好物,华彩绘共富。“十一”黄金周马上就要到了,全市各地的乡村都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和专属优惠,我们还绘制了“乡村旅游看浙中”手绘地图,在这里你可以找到最具特色的乡村美食民宿、网红打卡点、人文景点、果蔬基地、农场农庄等等,一应俱全,相关的游玩攻略将会在金彩云、“八婺三农”等媒体平台上发布。
手绘地图
乡村旅游看浙中,吃喝玩乐在其中。在此,我们诚挚邀请广大市民朋友、全国各地网民朋友,利用国庆、中秋长假来金华美丽乡村走走看看,亲身感受八婺乡村的魅力和活力!
市文广旅游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徐利华 :
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假日经济拉动作用,以乡村旅游为载体,通过举办丰富的文旅活动、提供高质量的文旅产品,推动假日旅游蓬勃发展。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全市将组织超300场乡村旅游活动,为游客出行提供丰富的选择。
一是文化活动丰富游客体验。国庆中秋假期,我市依托乡村文化底蕴与特色资源,串联景区景点、特色村庄及文化场馆,推出多场乡村文化活动。活动涵盖文博展览、音乐会、艺术展等多种形式,游客可走进李祖村、诸葛八卦村、榉溪村等特色村庄,在游览美丽乡村的同时,参与各类文化活动,感受乡村文化魅力,沉浸式体验秋日里的文艺氛围。
二是非遗活动彰显文化活力。我市将非遗元素融入假期乡村旅游,为游客带来独特的非遗体验。其中,10月2日—4日,将在婺城区雅畈镇汉灶村举办2025年金华非遗嘉年华暨首届牛王争霸赛活动,游客可逛非遗市集、赏非遗表演,感受传统民俗的激情与活力;此外,各类非遗活动也将在乡村开展,让游客深入了解非遗文化,见证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三是美食活动浓缩乡村风味。围绕乡村美食资源,我市推出了丰富的美食类活动,满足游客味蕾享受。双龙风景旅游区在开罗吉市推出仙味市集,汇聚各类经典美食,邀游客一站式品味乡村美味;游埠古镇在举办戏剧嘉年华的同时,也为游客提供游埠早茶等特色美食体验,让游客在欣赏精彩表演的同时,开启一场舌尖上的乡村之旅,感受乡村独特风味。
市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楼志军:
乡村片区组团是浙江在深化“千万工程”中创新的一种乡村建设模式,是指以重点村为核心,在党建统领下,辐射带动周边地域相邻、山水相连、人文相亲、产业相关、优势互补的若干个覆盖村,形成美丽成片、产业成群、服务成网的乡村片区组团,通过乡村片区式组团化发展,实现强村带弱村、先富带后富、区域共同富,让盆景变风景。
目前我们已经出台了《关于推广大李祖建设模式 推进乡村片区组团发展的实施方案》,在全市范围内确定了23个省级片区组团、37个市级片区组团作为培育对象,涉及71个乡镇、63个重点村、339个覆盖村。每个片区都结合自身特色编制整体发展规划,用2—3年时间,集中实施一批提升乡村风貌、特色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建设项目,同时做强党建联建、强村公司、片区运营“三大支撑”,让乡村环境更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与城市同网同质,业态发展更有活力,成为宜居宜业、创新发展广阔天地。通过实践,我们总结出了强村公司带动、产业联动、以旅兴业、文化赋能、农创客带动五大模式,形成了金华市乡村片区组团建设运营十大案例。
义乌市后宅街道李祖村(来源/义乌发布)
现阶段已经形成了一批可看可学可游玩的乡村片区组团,除了义乌大李祖片区、金东八仙积道片区、磐安乌石片区,还有东阳官桥片区、浦江东明片区、武义溪里片区等,这些片区会在“十一”国庆期间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婺城的罗店片区,会在开罗吉市街区举办庙会、市集、灯会、巡游等活动,鹿田村“LULUPARK”公园推出了萌宠萌娃狂欢季、山谷祈愿孔明灯活动;想要静养的朋友可以去东阳的三单片区,入住“林栖三十六院”非遗民宿,体验“蓝染”非遗手工制作和特色竹筒饭,感受圣门潭博物馆、大地艺术谷等美学空间。
市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祝苏武:
近年来,我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农业,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变,休闲农业实现了从“点上萌芽”向“产业集群”、从“单一吃住”向“多元经营”、从“各自为战”向“抱团发展”的整体格局。目前,全市共有休闲农业主体2867个,从业人员3.1万人,共带动农户数6万余户。
象田花海
在休闲农业品牌培育上,根据“春赏花、夏纳凉、秋采摘、冬农趣”的时令特色,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游精品线路”,共有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精品路线16条,比如东阳市“穿行花海·品味乡村”线路入选2024中国美丽乡村春季精品线路,另外还有婺城“山水小镇·慢享时光休闲游”、武义“悠享民宿田园·乐享户外运动精品线”、磐安“休闲茶香游”等内容丰富的精品线路等待大家游玩。
在推进农家乐集群发展上,引导农家乐走差异化、特色化、区域化发展路子,积极拓展康养、采摘、研学等新产业、新业态。目前全市共有农家乐1937家,其中五星级农家乐40家、四星级205家、三星级279家,比如磐安县三亩田村依托灵江源森林公园,打造区域性农家乐品牌,是高山之巅的“世外桃源”;武义县打造精品温泉康养农家乐,送“温泉外卖”上山,住客可在房间内赏山景、泡“私汤”。同时,印发《金华市农家乐合规指引》《农家乐安全管理手册》,强化农家乐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楼志军:
我们把共富市集作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载体,主要依托八婺特色农业资源和百工艺都优势,推动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小商品、五金等进市集,同时深挖所在地文化资源,推动婺剧、非遗、民俗、小吃、造物、国潮、文创等特色文化产品进市集,不断丰富共富市集的内容和形式。
东阳市第七届“造物奇市”共富市集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66个乡村型共富市集,今年以来全市已经开展了1000多场共富市集活动,在“十一”期间还会持续火热推出,比如:
东阳在木雕小镇开展第七届“造物奇市”共富市集,此次活动设有三大区域,游客可以在小镇客厅区感受到现代生活美学,在自在山野场感受到自然疗愈氛围,在江南民居里感受到古朴岁月感;可以饱览60多种文创手作、品尝50余种地方与国际风味小吃;可以与非遗大师面对面交流互动,沉浸式体验非遗的魅力;也可以解锁秋日闲趣,打卡音舞剧场、艺术疗愈空间、宠物友好专区等等。
永康胡库下村推出“乡村盛荟”共富集市,整合乡村原有摊贩,引入非遗剪纸、打铜打银、扎染、咖啡拉花、特色小吃与茶饮等多元业态,依托“稻田+古建”资源,打造沉浸式国风剧场,安排戏剧巡游、音乐会、麦田影院等丰富节目。
这样的共富市集活动每个县(市、区)“十一”期间都会举办,届时非常欢迎大家前来参观体验。
祝苏武:
聚天下英才,兴八婺乡村。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而青年人才正是激活乡村旅游发展活力的关键力量。为了更好地发挥青年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今年我市对乡村资源进行全面摸排,精准规划建设112家青年入乡实践站点,不仅实现县域全覆盖,更辐射80余个乡镇。这些实践站点深度对接乡村旅游发展需求,涵盖三大方向:
一是乡村旅游运营服务,包括民宿管家、研学活动组织、运营管理等岗位,为游客提供优质体验;
二是乡村旅游电商促富,聚焦农特产品直播带货、旅游线路线上推广,打通“乡村好物”外销渠道;
三是乡村旅游创业孵化,支持青年打造特色民宿、创意工坊、田园综合体等新业态,激发乡村旅游创新活力。
无论是否为农业专业背景,只要对乡村旅游有热情,都能在这里找到施展空间。截至目前,站点已发布乡村旅游相关岗位700余个,吸引近800名青年前来实习就业,为乡村旅游注入新鲜血液。
婺城区浙江山茶之都青年入乡实践站点实验室(胡敏霞 厉胜男/摄)
在服务保障上,站点以“1个基础保障+N项特色服务”为核心,为入乡青年提供全方位支持。一方面,配套政策咨询、导师帮带、创业指导、技能培训、高校资源对接等多元服务,助力青年提升专业能力;另一方面,有30分钟生活圈,周边配套人才公寓、商超、医疗点等,解决青年在乡村一线工作的生活便利问题。此外,我们还会不定期举办乡村旅游主题活动,比如创客沙龙探讨“民宿+研学”“农旅融合”新模式,共富市集展示青年设计的乡村旅游文创产品,帮助青年拓展行业资源、快速融入乡村。
为吸引青年长期扎根乡村,市县均出台了多项创业就业扶持政策,既有补贴类、安居类,也有金融类支持,比如青年创业者入乡创业可申请创业担保贷款,合伙创业的,贷款额度最高可达100万元,同时还可享受贴息政策。从就业、创业、安居等多个维度为青年“减负松绑”,切实解决青年在乡发展的后顾之忧。近期,我们还发布了最新的“青年入乡实践站点地图”,依托高德地图全面整合了实践站点资源、功能、定位、可提供岗位类型等内容,方便青年精准找到心仪的乡村旅游发展平台,也为游客探寻乡村旅游特色站点提供指引。大家有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也诚挚欢迎更多青年加入金华乡村旅游发展队伍,共同擦亮“八婺乡村旅游”品牌。
摄影 | 楼冀阳
校对 | 季美一审 | 陈涵二审 | 唐宇昕终审 | 卢发扬来源:金华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