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精密的机械设备、世界领先的汽车制造,到顶尖的化工和工程技术,“德国制造”一度就是质量和可靠的代名词。
提起德国,很多中国人第一反应就是“严谨”、“品质”、“工业强国”。
从精密的机械设备、世界领先的汽车制造,到顶尖的化工和工程技术,“德国制造”一度就是质量和可靠的代名词。
然而,如今当人们再看德国,那些支撑德国工业的隐形冠军企业正在大批消失,工业产出持续缩水。
曾经的工业巨人,正在经历一场无声的衰落。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昔日的“制造强国”一步步走到了今天呢?
如果说德国的工业衰退是一种趋势,那么企业的撤离和工厂的关闭就是最直观的表现。
2023年,一共有17.6万家企业从德国市场上消失,其中不仅有零售、服务业的中小企业,更有大量制造业和工业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关停公司里,真正因为破产倒下的比例不到12%,剩下的大多数是企业主动“熄火”撤出市场。
这说明经营环境恶化到让不少企业已经失去了继续坚持的信心。
化工行业曾是德国工业的支柱之一,却也正在遭受重创。
全球化工巨头巴斯夫,就在德国本土的路德维希港关闭了多个工厂,还计划进一步将生产环节转移到海外。
高管已经公开表示,在德国几乎已经看不到赚钱的空间,新的投资基本都投向了美国和中国。
再看汽车行业,德国国企气质最浓的大众汽车甚至考虑关闭家门口的工厂,这是该集团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决定。
一个连本土工厂都难以为继的局面,直接反映了德国制造业日渐失去竞争力的窘境。
而相关数据同样冰冷残酷,德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已经连续出现低于50点的情况,这说明整个行业不是偶尔的低谷,而是持续在下滑。
这就像是地基一点点被蚕食,德国工业基础已经不再稳固。
所谓企业撤离只是表象,更大的问题是,德国的困境并不是某个单一行业的衰退,而是多种危机交织联动,才让工业整体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
这样的问题,不仅让德国自己焦头烂额,也让整个欧洲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俄乌冲突爆发后,德国失去了来自俄罗斯的廉价天然气和石油。
这对一个高度依赖能源的制造业国家来说,简直是致命打击。
能源密集型的化工和金属行业首当其冲,电力和天然气价格暴涨让企业根本无力承担。
过去几年,德国乃至整个欧洲工业电价普遍上涨了50%以上,意味着德国的传统优势被硬生生削弱。
而在国际竞争环境下,美国因为页岩油气革命,能源成本远低于德国;中国在能源供应和产业链配套上也远比德国稳定。
结果就是,德国企业用脚投票,选择去别的国家发展。
并且,德国所要面临的竞争环境也在急剧变化。
德国的汽车工业原本是其最耀眼的名片,大众、宝马、奔驰几乎无可撼动。
然而面对新能源汽车的潮流,德国车企转型明显慢半拍。
大众旗下的软件子公司CARIAD,2023年就亏损超过24亿欧元,还多次出现技术延误,无法适应电动车发展的快节奏。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已经在新能源车、动力电池等领域建立了全产业链优势,价格更有竞争力。
结果就是,大众电动车在全球的销量还出现了倒退,在老本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再看德国自己的内部问题,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紧张是绕不过去的坎。
德国老龄化
60岁以上老人已经占到人口的四分之一,而年轻的劳动力不足,生育率又长期维持在极低水平。
制造业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大量技工和工人的行业,劳动力缺口让产业链运行困难。同时,德国的税赋和制度成本居高不下,在发达国家里都算是负担偏重的。
对企业来说,立项审批拖半年、交税费近三成,大家从一开始就失去了竞争力。
最终,外部的政策不确定性更是雪上加霜。美国频繁拿关税做文章,可能随时提高德国商品进入美国的成本。
慕尼黑经济研究所估算,如果关税问题爆发,德国对美出口可能减少15%,这对德国经济无异于釜底抽薪。
正因为如此,德国政府自己也不得不承认,2025年的经济增长预期很可能为零。
如果说企业关停和转移是第一波冲击,那么这种多方面的问题叠加,则让德国工业越来越难喘息……
工业的衰退,不仅体现为GDP数据,更带来各种连锁反应。
直接的一个后果,就是企业破产数量快速增加。
而这对普通德国人来说,失业风险骤然上升。
结构性的失业,会直接影响到很多家庭的收入和消费能力。
经济的压力最终也会传导到政治层面。
德国右翼政党的支持率快速上升,说明民众对传统政策路线越来越不满。
德国右翼选择党
而这种政治格局的不稳定,只会加剧企业对前景的担忧。
不过,德国的未来并不一定全是灰暗。部分学者认为,德国其实过去几十年里也不是没有经历过类似的危机。
2000年以来,几乎每隔六七年德国就会进入一次短期的经济衰退,但之后又通过调整迎来新增长。
眼下虽然局面艰难,但也可能是一次产业结构升级的转折点。
德国如果能够在新能源、人工智能、绿色科技等领域真正发力,完全有可能重新找到工业发展的突破口。
只是,这个过程注定会十分痛苦。
德国工业的衰退,不只是一个经济议题,更是全球化中一次具有标志意义的转折。
能源冲击导致成本飙升,产业转型被新兴力量超越,内部结构性矛盾持续累积,德国的强国光环正逐渐褪色。
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国未来是默默走向衰落,还是通过自我革新实现新生,正成为整个欧洲工业的缩影。
来源:南柯纪实